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乾儒圣:从余孽开始》
大乾儒圣:从余孽开始

第四十一章 有些不对

脑海中的迷雾,也在渐渐消散...

...

以此同时。

李逍发现,这儒阁之中的书籍,包含万千,包罗万象。

不只是有儒道经义。

更是有无数藏书,如诸子百家的思想、史书...

刘高远恋恋不舍的,将玄品文器‘九宝流莲灯’与地品‘皓轩笔’递给了荀列子。

“师兄,老夫输的有些不甘心,真没想到李振会输。”

文器,只有儒道六品立德境以上的大儒,才能凝练。

饶是这两件文器,刘高远也是花费了好些年的功夫才打造出来。

荀列子不动声色,一挥手,两件文器便消失不见。

已然是进入了他的“文府”之中。

“文府”是儒者的观想世界,心中有天地,自成世界。

显然,这文府之中的文器越多,文府便越鼎盛,储存的才气也就越多!

没想到师兄收得如此果断,刘高远略显不快,涩然一笑道:“师兄,希望下次我赢你的时候,你也如我这般沉着。”

“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师弟你不甘心?”荀列子心中畅快,揶揄道。

“哼!不日便有诗考,届时你可别不跟我再赌一场了。”

刘高远撂下狠话,便转身离去。

就在刚刚,他已经收了李振为徒,决定趁着这几日,好好教导此子一番,下次找回场子。

见师弟走远,荀列子不忍的皱起眉头,喃喃道:“哎...这个刘高远,性子如此之急,真不知该不该将李振此人的事情,告知与他...”

...

也就在李逍进入列子阁当中。

一首《沁心湖春行》艳惊湖上的学子。

去过沁心湖游玩的学子,将此诗奉为瑰宝,大为震撼。

这首律诗,自然是在京城不断流传开来。

这消息很快便传入了玄机侯府当中。

“李逍和李振两人,进入了列子阁当中?”

房间之中,大夫人慕容云泽显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出来。

“是,夫人。”

慕容夫人的心腹丫鬟夏荷,拿出两张摘抄好的诗词,递了过去。

慕容云泽翻开看了一眼第一张,是李振所写的诗词。

“李振能写出这等诗词出来?”

“这定然不是他写的,你好好查一下。”

“说不定,能寻得二夫人唐琪的把柄。”

她一眼便断定,李振断然不可能写出这等诗词,恐怕另有蹊跷。

随后,她看向了第二张宣纸,旋即整个人愣住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慕容云泽作为大夫人,又出自大家族,知识底蕴定然不差,瞬间看出了此诗句乃是极好。

她显露出万分惊讶的神情出来。

这些年,她早已经把李逍此人抛于脑后,随他自生自灭。

近日浮出水面,也念他只不过在家中苦读,勉强考中了一个秀才。

先前作的诗句,都是颇有寒苦的意思在里面,也能说得通。

可这首诗句,包含着灵动、浪漫、天真的韵味在里面,美到极致的诗句,居然是李逍所作。

当真是天纵之才!

“你是说,今日文鼓六响,便是这首诗?”慕容云泽有些不敢确认。

“的确如此。”

夏荷躬身道:“大夫人,起初我也有些不太相信,通过多方打听后才确信这个消息。”

确认了这个信息,慕容云泽陷入了沉思。

如今,李逍才华展露,又进入了列子阁,看来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了,而是要想办法将这股燃起的火苗摁住。

对了...

过十日,便是李家先祖祭奠之日...

一道诡计在慕容云泽脑海之中酝酿出现。

“夏荷,在府内下一道命令,传于内务府执行。”

慕容云泽出声,心中已有打算。

“夏荷听令。”丫鬟道。

慕容云泽接着道:“临近科举之际,为保证府内安静,即日起,侯府取消一切事宜,保持安静。同时,所有子弟不得外出,安心备考!”

“夏荷领命。”

丫鬟迟疑了一番,小心翼翼道:“夫人,这好像对李逍并无影响。”

“按我说的办便是,我自有办法。”

慕容云泽眼底冷意一闪而逝,挥了挥手,让丫鬟退了下去。

丫鬟退下后。

她端起茶杯,目光看向屋外远方,心思流转不停。

“侯爷虽然所有儿子一视同仁,赏罚分明。”

“可李逍是个特例,他的出现,会令当年的事情重新浮现。”

“而侯爷也是一个容不得有一丝污点的人,只要明白这点,他李逍便不会有出头之日!”

慕容云泽这般想着,嘴角不由浮起一丝笑意。

...

天已黑尽,月出东山,浅浅淡淡,宛如峨眉。

列子阁当中。

李逍不停的读书。

他发现,在这阁楼之中,记忆力大增,一本儒道经义,读上两遍,便能记载脑海。

读书效率比先前不知道强了多少。

他突然想到,这是个非凡的世界,不能同上一世相比。

只要时间充裕,将这列子阁如书海般的书籍读完,也不是不可能。

突然,李逍眼神一凝,心中激动万分。

“迷雾散了!”

他感受到脑海中的迷雾已经消散,能看清藏在迷雾中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李逍将第五书籍缓缓的放在桌上,他双目闭拢,沉下心神。

下一刻。

整个人的意识,进入了迷雾之中。

李逍从一本讲述儒学历史的书籍当中发现,起初有一段历史类似春秋战国,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先有的这些思想,随后孔子集大成,将所有思想融入儒学,从此诸子百家尽归儒。

如今,只有通过科举,先改变自身的困境再谈其他。

李逍端起手中的书籍,反正四下无人,他便小声朗诵书籍,进入读书状态。

“这其中,又有什么隐情?”

列子阁六层当中。

这由与上辈子的历史进程有很大的偏差。

上辈子的儒学是服务王朝,礼教,等级,三纲,五常等思想完全适合皇家所求。

而儒阁,倒是有点替天监察天下的意思,不属于任何王朝势力。

了解到这些,李逍不由又生了一丝疑惑,喃喃道。

随着思绪飘散,想到自己未蒙面的外公和自己母亲的遭遇,李逍又感觉到了自己的无力。

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而在这个世界中的儒道,有着神奇的力量。

儒道似乎高于王朝,乃是行天地之道,不受王朝把控,而是处于一个完全类似教化世人,传颂思想的存在。

列子阁顶端。

两位大儒再次会面。

“可既然如此,当初我的外公乃是大儒。”

“针对大儒,难道当今朝圣上,不怕损害国运么?”

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帝王决定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