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北京过往食单》
北京过往食单

第二十三章 脆皮炸鲜奶

于是乎,中厨房掀起了一片“畜”之风潮。

佾然在给老郑打荷之时,趁其不备,偷偷截留了一块“脆皮炸鲜奶”,也叫炸脆奶,用餐巾纸包好藏于裤兜备食。周边的同事视而不见,充其量也就是眨眨眼坏乐一下,因为人人皆有如此一节,没准儿还帮你打个穿插掩护什么的,以求来日与己方便。

事不宜迟,稍事片刻待温度有所下降,他即冒着嘴里或被烫起燎泡的另一重风险,也在所不惜,抽冷子稳准狠的迅速放入口中咀嚼咽下,并且面不改色,对话自如。而其奶香浓郁,脆甜滑嫩之可口味道,亦算是物有所值。

殊不知,但凡是干厨子的,又有谁不是在胆大心细,眼疾手快中练就了一副铁嘴钢牙呢!

这道菜的主料:香港品牌的三花淡奶,椰汁,椰油,粟粉,牛油,糖,琼脂等;以及加水熬制、盛放与冷却切割的过程,他已然观察多时,谙熟于心。唯独上锅炸制时裹的脆皮浆,它的调制方法依然是谜团一个。

佾然的诚心好学,似乎不经意间打动的老郑,故青睐眷顾随之又一次降临。没过两天,老郑好似随口一说,实则特意嘱咐上晚班的佾然下午就过来,声称要他帮着打打下手,做“梅菜扣肉”。辄令佾然喜出望外,大为兴奋,那仿佛即是菩提祖师于众人面前,用戒尺敲打了孙猴儿的脑袋三下,暗示其三更过来学艺的翻版重现......

本来是想叙述个小插曲,小花絮,博大家一乐儿,不成想一不留神却把自己扔坑里了。且估摸着情况不妙,这个可怕的冠名大有进一步散播的趋势,为了不使自己沦为独一无二的拥有者,遂马峰刻意将之扩大化,从此以后得谁都给谁的姓氏后面加个“畜”字。胖子则成为了帮凶。而马峰的外号已经足够多了,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也不在乎再多添加一个。

这日,他见老郑的心情很是舒爽,不时还鲜有的开上两句玩笑。据厨房消息灵通人士“腻虫”,打探来得不知可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说,老郑的香港老婆近期要带着孩子来BJ探班。

佾然冷眼旁观其言谈举止,大有喝了蜜般的喜形于色,遂觉着靠点儿谱,看来腻虫所言并非空穴来风。于是,他跟老郑套起了磁,恭维的同时,顺便请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这简直就是朴素的厨房哲学,抑或一种人生的哲学。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也应是其在厨房经年累月磨砺的体现。不管是在内地,香港,东南亚,还是美洲和欧洲,自要是中国人的厨房,万变不离其宗,个中潜有的法则是同一的。亦如古往今来的所有手艺一样,那就是一种独特的传承。

老郑无意中还撂下一句话,而这句话竟耐人寻味,令佾然自始铭记。“厨房里的手艺千变万化,很多都是可以改变的,我现在是老大,我说对就是对的。假如有一天你要是成了老大,那你也可以说了算。”

或许是佾然颇有些肃然起敬的神情,使得老郑顿生意气风发之感,或许还掺有老婆来期的指日可待,素了有些时日后的欣喜之情格外高涨。遂在佾然估摸气氛融洽得差不多了,当机立断,直奔主题问出心中疑惑的时候,老郑也一改往日的遮遮掩掩,每每避开人用袖珍港秤称量配料比例的常态,变得和蔼可亲,继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哇屌,脆浆没什么的啦,面粉一斤,泡打粉一两,生粉一两半,用细箩筛过,盐一钱,油七两,水适量。要记牢哦!”

老郑见其虚心,又善解人意,自也是和颜悦色,并来了兴致,遂跟他唠叨了起来。说看他翻锅的技术还可以,但要做一个出色的炒锅,这不过是基本功罢了,需要掌握的东西还有很多。要多用心,多看,多记,要勤奋,不怕苦。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