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北京过往食单》
北京过往食单

第三十八章 倒汇

周洋洋的先知先觉令其成为了食街服务生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经几番提心吊胆,及各种精打细算的试水过后,说不好听的,脑子不好使的,算不过账来的,不够胆大心细的,还真干不了这细活儿。她已经能镇定自若地在经理和主管的火眼金睛之下,审时度势,严控次数,规避风险而从容为之。并且,还发展了一个同盟Cashier,遂可以有途径的选择,堂而皇之的切下外汇卷。再者,她也看明白了,经理和主管相较之更是深藏不露的老手,且不乏偶尔为之,辄有恃无恐愈发滋长。

事实上,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惟一的掣肘恐就要属周转资金的匮乏了。要做这买卖,除了脑子够用以外,一笔不菲的储备金亦不可或缺。虽说食街最贵的菜是供十二位享用的廣东点心大拼盘,定价也才为95元外汇卷,但您可别忘了,那时BJ普通职工的平均月收入尚基本徘徊在50到80元之间,而一桌饭七七八八下来,再加收百分之十五的服务费,和用人民币结算应补缴的差额,那想着做笔截流外汇卷的大单,若是腰里不够横的话,根本吃不下,惟只能望桌兴叹了。

为此,周洋洋发动了所有关系,以各种名义凑钱,其中也包括被定为高级合伙人的佾然。

佾然虽说是拿着三百大元的月薪,并为之比当高级工程师的父亲一百多元的月工资还要高出许多而沾沾自喜着,但面对那些一掷千金的客人,他那点钱便相形见绌,只感杯水车薪了。

经周洋洋私下补脑之后,佾然当即来了电,二目放了光。于是,他也开始向周边关系近的人等,以不告知真正企图为前提的筹钱拆借,为得是避免人多嘴杂及不可告人,力求周洋洋手头够硬,周转灵活。幸而周洋洋不负期望,且渠道畅通,每每及时回款,利润可观,亦储备渐丰。

诚然,这些完全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昙花一现的命运注定无疑。而那时贵气十足,望而却步,需凭护照持外汇卷才能光临,被BJ老百姓亲切称之为的“友商”—友谊商店,也几乎须臾即退下光环,卸任市场职能,风光无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相较于食街其他服务生的依凭客人没有及时察觉菜单下方印着的“谢绝小费”的字样而偶尔获得的小费,也称之为一种“卤”;或是与厨师涉险打配合,将三联点菜单毁尸灭迹,从而吞没客人所结账款的飞单行为,周洋洋可谓是生财有道了。当然,若有小费她自也笑纳全收。

即使是比之咖啡厅的张瑶,坐享有着给付小费习惯的外籍客人占比众多的得天独厚的机会,她也是遥遥领先,独占鳌头。以至于张瑶还在为偶然收到一英镑硬币的小费而大炫特耀之时,她旋即祭出杀手锏,而顿令对方自叹不如,遂心服口服,决定拜师学艺,并声称从此就跟洋洋姐混了。

然先贤们的谆谆教导与忠告,欲不可纵,乐不可极这等箴言,可并不是白说的……

而通过运作这件事,寔让佾然对周洋洋刮目相看,并在其间增进的耳鬓厮磨中,心内情感亦潜滋酝酿,乃至愈演愈烈,弄假成真。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