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开局继承百亿家产,喜欢捐款很合理吧?》
开局继承百亿家产,喜欢捐款很合理吧?

第十八章 继续救人

一个人要救100个人,还要在后方负责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保证所有人的心态健康。

就是非常困难的一场仗啊。

杨部长向董思远介绍他们的现在的状态。

“看我的位置,赶快拿一个担架过来。”

他买的对讲机非常先进,一共100个,都能彼此定位,缺陷就是每天都要充一次电。

很快有人在那边发送,收到。

他的表情带着惆怅,手中拿出一根雪茄,问董思远:“抽烟吗?”

董思远摇头。“我抽烟犯晕,算了吧”

杨部长笑着说道。“这个烟我是在地上捡的,味道比我之前抽的那个1块钱一根的烟好太多了。”

董思远这时才有时间打量杨部长。

他自己身上穿的是一套非常适合运动的黑色运动服,李可可跟在他的身后装备也差不多。

但是杨部长却穿着一套破旧的西服,衣领处带着泛黄的油腻,整个衣服不知道洗了多少遍,已经有些脱色。

原本黑色的袖子,竟然变成了泛白的灰色。

他的头上发量稀疏,拿着手中的烟,眼神里带着不知是高兴还是感慨的复杂情绪。

“放心吧,我一定会尽我所能的。”临沂没有说太多的话,只说了这一句。

他和杨部长说道:“现在开始我自由行动吧,我们的对讲机里有gps,是用卫星定位的,不用担心我会迷路。”

杨部长点了点头,“刚好我还要负责另一个据点的人,我晚上回去的时候再找你。”

他向着另一个街区跑去,看起来对周围的环境轻车熟路。

原地只剩下董思远和李可可,临沂问她,“你还在拍摄吗?”

李可可点了点头,非常敬仰的看着董思远。

他刚才还以为林琪是来作秀的,想先拍一些这种画面,根本不想认真帮忙。

结果却想不到,他竟然找到了两位生还者。

还是在已经被划定为安全区的地方。

如果说起来的话,这是救援小队的失职。

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确实有生命探测器,但是生命探测器发出的微博很容易被各种带有磁性的物体挡住。

如果光是探测心脏跳动,或者是声音,那就会检测到特别多的杂音。

如果要把每一个废墟都翻遍的话,那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根本不是1万人,2万人能够解决的。

所以也怪不得他们找不到人。

但是董思远却拥有“极限体能”,他的听觉已经和蝙蝠差不多了,能够听到每一处传来的细小声音。

而且也不会被外界特别嘈杂的环境所打扰。

他指着身旁的另一处废墟,“那里有人,现在我们过去吧。”

说着他走过去,开始重复刚才的动作。

李可可凑到一旁问董思远,“需要我帮忙吗?”

董思远摇头说道。“我带你出来,目的就是让你拍摄的,真要是在这儿刨土,只要一个废墟,你就要变成另一个伤患。”

临沂的动作很快,手中的钢筋像是有着千万吨的力量,将一个个大石块撑起,不断的将废学生的杂物清理到一旁。

李可可举着手机,眼神里充满着惊讶。

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就算是借助了杠杆原理,也不可能用一个人撬动这么大的石块啊。

董思远没有时间管他,他直接用对讲机喊话。“看我的位置,带两个担架过来,还要准备一副医疗用品,两杯水,两块压缩饼干。”

刚才的那个妈妈和孩子的运气很好,只不过是被关在了两块门板的夹缝里。

身上没有伤口,只不过是饿的有些昏迷。

但是这次不一样,董思远的强大听力在他的脑海中绘出一副简易的地图,下面的两个人一直传来疼痛的呻吟。

董思远继续向下挖掘,他像是拥有无限的力量一般,将一块块常人拿不动的石头扔到一旁。

最后终于把最后一块石头推开,露出里面的两个人。

那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紧紧抱在一起,男人的腿被钢筋压断,现在已经是近期多出气少的样子。

女人被他紧紧护在怀里,脸上有着两道泪痕。

“我来帮你们了。”董思远笑着说道。

大概十几分钟后,有两个人扛着担架来到这边,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压缩饼干和矿泉水。

杨部长虽然能找到人过来,但是却找不到拿着担架的人。

只不过最大的问题就是,阳城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救援人员可能只有几百人,但是埋在各种废墟之下的有几万人。

他看着董思远的目光里带着敬仰,灾区里的道德体系非常干脆,谁能救人谁就更让人敬重。

很快就有人凑了过来,现在通讯已经完全烂掉,董思远拿出对讲机,给自己的那些人发送信息。

他看着那个孕妇和孩子上了担架,一旁还有一个人喂了这个孕妇两口吃的和水。

杨部长终于松下了一口气,他感激的看着董思远,“太谢谢了,你是怎么发现她们的?”

但是为什么没能练就这种能力呢?反而被父母发现了无数次,漫画也被撕烂了。

现在政府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划分出一块平地,让所有人先在这里集合,将这里作为营地,然后不断向外推进。

每过一段区域就再找一块平地作为营地,反复向前推进,清除路障。

如果有人被压在房屋下面,有专门的清障小队和医疗小队去帮忙。

“小时候偷偷摸摸在被窝里玩手机,不想被父母发现,于是就练就了非常厉害的听力。”

杨部长听傻了,他小时候也很喜欢偷偷摸摸在被窝里看漫画,挑灯夜读。

“虽然我们都知道早晚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回到地震之前的生活。”

“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距离那一天还有多远,我们究竟要献出多少的人力物力,究竟有多少人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失去自己的生命。”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反复教育和折磨,杨部长,今天可能只是一个普通文员,真的让人唏嘘。

两个人继续向灾区前方走着,杨部长的表情和神态和最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董思远只是耸肩,“只不过是耳朵比较灵敏罢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