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68.赤瞳在法兰西(三千字大章)

“还好还好。我以为保守派读者会占到相当一部分比例。”(沈)

“另外,这是高卢的几家主要媒体对您的报道。”

接过刘晓涵递来的递来的《费加罗报》等几张报纸后,夏希羽只是稍稍看了后,就点头道:“这个报道尺度倒是很符合我的想法——活泼与严肃的简单科普以及小说推广。看来这几家报纸的背后有高人啊……有点意思。”

——夏希羽/刘初夏】

沈涵曦很快确认了:电话来自高卢驻沪大使馆(领事馆)。

“莫拉蒂先生?”(沈)

刘晓涵则由于家中无人,即使是坐出版社方面的车回家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因此她婉言谢绝了出版社的代表坐顺风车返程的邀请,选择前往汪星悦的家暂住一晚。

当刘晓涵准备走的时候,夏希羽却让她留步。

“《霍乱时期的爱情》和《百年孤独》都很不错……你有没有认识懂西班牙语和音乐的人?”

“有一位,但他在从事外贸工作。”

“那好,我看完这两本小说之后,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歌,你简单看下,中、英、西三语的版本。”

刘晓涵接过夏希羽手中的稿纸,有些疑惑:“Sofia?”

“对。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人,请让那人替我看一下是否符合西班牙语歌曲的格调。我事先说明一下,我的西班牙语歌词是从艰难借到的中西双语字典中写出来的,感觉只能说还行……不论对方觉得行不行,如果可以的话,请把结果告诉我。”

刘晓涵在思考了半分钟后,最终选择答应,并在司璇的见证下,完成了有关简易协议的签署。

两位访客走后,沈涵曦看着眼前的小箱子,一时间有些愣住了:“整个箱子就留给我们了?”

司璇感到有些好笑,但她立刻收敛了笑容,严肃地说道:“那不然呢?虽然这个箱子在华夏也可以卖几十米刀,但箱子里的将近4.5万米刀才是重点。希羽心心念念的电子化终于可以实现了。不过我想先去我们这一带的友谊商店一趟,就在原英领馆那边。”

“买点国外的物资?”(魏思瑜)

沈涵曦点头同意:“嗯,对我和司璇这两个星港人,这年头出国可一点都不容易,没办法。唯一可行的方案是——我和司璇两个星港人,每人带两千米刀去电里看看,买点电子产品和大小电器回来改善生活,以及作为科研人员的福利,这也是希羽一直坚持的。顺带搞几台洗衣机回来。”

“你们在高卢出版书的收入已经到位了,恭喜你们。具体数字我不清楚,你们派人去看一下,但我觉得,你们一个月能卖出上万本,哪怕是最低的一档,实际收入应该不成问题。”(莫拉蒂)

沈涵曦大喜,立刻表示感谢:“感谢您的提醒,我们会尽快前去确认。”

沈涵曦在两人坐下后,首先问道:“请问,首月的销量是?”

十几秒后,刘晓涵翻译道:“将近三万五千本,对三百六十多名读者进行了电话调查,结果四分之三都是好评或者特别好评。差评中绝大多数的人也都是不满于为什么不能一次就看完第一卷,少数则是表达了对文中描写的主角看待光明教会的态度的不满,后者也就三四十人。”

“我明白了,我会立刻通知的。我还有其他事要办,就先聊到这里。沈小姐再见。”

【希望我不再需要把远瞳的《黎明之剑》之外的书带过来当文抄(默)公了,否则就说明我在穿越后的经济情况将长期得不到合适的解决。

“嗯,另一件事更简单,如果方便的话,我和米国大使馆那边聊过了,明年一月一日那天,我们高卢大使馆希望沈小姐能让夏希羽先生来到我们这里参加新年活动。下午的时间则留给了米国大使馆。如果确实不方便的话,我和兰斯洛可以一起亲自登门拜访。”(莫拉蒂)

沈涵曦思考一小会后,最终选择了拒绝:“抱歉,他的身体确实不太合适,而且,我们都是学生,还有期末考试需要复习。”

“两个北约国家和一个准北约国家的外交使节都一起结伴来到一群华夏人的家里,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原则上同意,不过请您在确认人员后,把具体名单交给我。我递交给夏希羽,让他来决定吧。目前他还在睡觉,暂时醒不来。”(沈)

莫拉蒂说完后就毫不犹豫地挂断了电话,沈涵曦也不得不挂断了电话。

……

没过多久,沈涵曦等三人就见到了刘晓涵和出版社的代表。

听到这里,沈涵曦不由得嘲讽道:“一个高卢大使、一个米国一秘,竟然在这方面达成共识?”

莫拉蒂的语气十分平静,只是认真地说道:“毕竟我们两个国家的学者算是最积极的,樱国方面目前也有这方面的意向,尤其是在费马大定理之后。毕竟,谷山-志村猜想就是来自于那里的成果。”

“……”

经过十几分钟的闲谈,在夏希羽等人根据清单清点完毕后,出版社的代表按约定留下了箱子和箱子中的钱,随后空手离开。

“那好吧,我这次打电话来就……(沉默了十几秒后)等等,估计高卢那边的人一会可能就到,他们好像是为了安全,直接把钱用车送到你们家。”(莫拉蒂)

“那请你通知他们能不能去一趟刘晓涵家,把她接过来,我们认识的人中,只有她和希羽懂法语。”(夏)

“抱歉抱歉,我们两边都忘了你们还是学生,不是全职的科研人员。那么,我和他说一声,我们就在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晚上一起前来拜访。”(莫拉蒂)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