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女强:我为天下先》
女强:我为天下先

20、深谈之武英(6)手足

她知道,出一代天子明君,那就是天下百姓之福。

因此她对太子的提点很尽心,曾经真心希望太子能够在自己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代明君。

太子的武功,在武英毫不藏私的提点下,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天分与悟性这种东西,没有定数,至少梁末帝至死也没显露出来。

我不明白,为了救那么一个昏聩无能的兄弟,武英大长公主放下了自己的安危,也让本就风雨飘摇的梁朝,被逆臣贼子推向了彻底覆灭。

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我难以相信,武英大长公主那样志怀天下的人,竟然会被所谓的“手足亲情”绊倒。

历代皇室争权夺位,残害姐妹兄弟的事例,何尝少见?尤其在对象还是梁末帝那种废物的情况之下。武英大长公主能不亲手刃了他,已经是极大的顾念。

武英只是当时闭了一下眼睛,睁开即为一片清明,三枚毒针落处,溢出三滴墨汁般的黑血。

因中毒而无力自走的梁末帝被她从背上一把扯下来,一脸恐慌地看着她,急于解释说他是被逼迫的,不这么做他会死,他们不会给他真正的解药。

武英没有再管他,因为在他打下这三枚毒针后,围攻她的高手刺客一下从几十个增至数百,手上拿着精弓劲弩,闪着毒腥的寒光,围成密不透风的人墙,对准了她。

这是她掌握大梁七年来,那些朝她涌来的杀意化成实质的具象,这也是大梁基业数百年来,那些贪权食利鬼蜮人心的具象。

她一定杀出去。她必定杀出去。

她绝不会在这倒下——在这些伸长着信子、贪婪无厌的蛇虫面前。

绝不会——让牠们得意!

虽说投给梁末帝的毒,的确是为了牵制武英大长公主,但又如何?依我之见,梁末帝那等性命,何尝及得武英大长公主一根头发,武英大长公主实不该为了他去犯险。

虽然我现在已知武英大长公主并没有如传闻中,在此番的遇刺中身亡,但我依旧感到不值,当年的武英大长公主手掌天下权,却为了救一个废物梁末帝而葬送了江山。

于是梁平帝在给予武英自由的同时,也给她提了一点要求,那就是希望她能在暇有余力之时,能在武功修炼上,提点一下作为太子的弟弟。

武英自幼明慧过人,生在皇家,享受着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还得以接触到天下至精的武学,她逐渐明理后,就知道这是一种常人穷极一生也难以达到的幸运,她不介意反哺这个世界。

好几代皇室子孙一个也练不成的情况,不是没有,以至于生怕绝学外流,而定下的传男不传女的规矩,也渐渐不再提及,只要能练成,就一辈子都是皇家人。

听到此处,不用我娘说,我也知道,武英大长公主选择了后者,救回了一个只会亡国的废物皇帝,自己却遇刺失踪,遍寻无迹,最后被本朝太祖在立国建元之前,“确认”了死讯。

我娘见我着实义愤冲怀,叹了一口气,轻轻啜饮了一口凉凉的茶,说道:“我少时得知,想的跟你差不多,不过后来我却明白了,武英大长公主为何那么选——她之此去,又何尝只是为了保住区区一个梁末帝,比梁末帝更重要得多的,是千秋后世,女子立世的一份名誉与担当啊。”

“自古来,女子受尽多少诋毁,武英大长公主身为古往今来开创女官制度的为政者第一人,那些谋逆者想要往她身上抹黑,想要她在千秋万代的史书上留骂名,她又岂能如他们所愿。

我娘话到此处,我几拍案而起,已是瞪赤了眼:“——梁末帝!”

到武英这一代,前面已经有好几代没有出过大成者了,梁平帝自己武艺平平,对子女也没有抱太大希望,可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他看到了冉冉升起的武英。

梁平帝大喜过望,只可惜武英不是个男子,但也自此特别优待武英,从武英十岁后起,就允许她在皇家护卫的随护下,出入自由,天下驰骋。

同时,随着太子的渐渐长大,梁平帝也发现了太子的平庸,可能比自己还不如,至于其他几个皇子,歪眉斜眼,瞧着还不如太子,而这天下,终究是要由儿子来坐。

我眉头紧皱起来:“那为什么?”

“武英大长公主从小习练的大梁皇室秘藏功法,无人能知如何破其罩门,除了一个人——”

但他却的确成了对武英的武功身法最了解的人。他利用他对武英的了解,将他所知的武英的功法弱点告知刺客主谋,并在武英背着他取药,路上专心应对围路杀手之际,将三枚毒针按入了武英的脑后。

换作寻常武者,不说当场毙命,至少动弹不得。

我娘对于前朝历史的真相已经很平静:“这便是我要告诉你的,历史的另一面,武英大长公主漉阳遇刺,但真正伤到她的不是任何武功高强的刺客,而是梁末帝。”

大梁皇室初以武功定天下,收天下功法以创皇室绝学,后世子孙都有习武的传统,只是终极的武学心法过于精深,要想领悟习得颇有困难。

“何况,此行最差的结果才是遇刺身亡,丢位江山,可武英大长公主神功早已臻之化境,哪怕是万军合围,想要伤她分毫,也绝非易事。她本不是去送死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