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明天子》
明天子

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

因为朱祁镇很清楚,不灭亡蒙古消除外患,朝廷是不可能进行内部改革的,更不要说推行海洋战略了。

朝廷的战略重心不能从九边脱离。

那么朝廷人力财力就只能拴在九边,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倒不是杨溥做的不好。

其实从永乐年间留下的老臣们,经验丰富,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识过。比年轻一辈胜过不少。

曹鼐,王直等人,不能说不好,但是比起这些老臣,难免欠一个段位。

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并没有想得那么急。只是王振之事给朱祁镇提了醒。关键时候,他不可以信任任何人。

所谓信任,是某人有做此事的能力,相信他不会做。

朱祁镇要做的是,让任何人都没有背叛自己的能

力。基于这个原则,朱祁镇很明白,朝廷很多制度,就会变得叠床架屋起来了。

但是,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

只是,眼前的杨溥就是朱祁镇面对的大难题。

怎么拿下杨溥?

朱祁镇想来想去,一时间居然没有想出来办法。

杨溥浑身上下,居然没有一个把柄。清廉公正,虽然在政争之中出招又狠又毒。就如这一次。

如果杨溥单独将边关走私一件事情来攻击王振。

朱祁镇决计想将王振小命保下来,杨溥就一下一下的加码,让朱祁镇权衡利弊,退无可退。

但是在私德之上,杨溥真的挑不错。

当然,并不是说私德上挑不出错,朱祁镇就没办法整他下来了。只是代价太大了。

皇帝虽然有掀桌子的能力,但是朱祁镇与文官系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朱祁镇破坏规则。

恐怕会让很多人不安。

所以,不到最后时刻,朱祁镇尽量在大家认可的游戏规则之中做事。

虽然,在这种游戏规则之中,朱祁镇屡屡吃瘪。

此刻,朱祁镇忽然对杨士奇儿子杀人案这一件事情,有了新的理解,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从来是知道的。

或许是,在必要时候掀翻杨士奇的利器。

对于皇帝来说,太过完美的臣子,真不是太好用。

朱祁镇想来想去,只能想到了杨溥的身体了。

杨溥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身子骨不大好了。是不是想个办法,让杨溥告老。这样既不显得天家刻薄,也能搬掉自己的绊脚石。

只是朱祁镇很快就明白,他与杨溥这样的老油条相比,还太嫩了。

杨溥离开大内之后,回头深深的看着身后的紫禁城,心中暗道:“这一次,我将陛下得罪惨了。不过,陛下还是太年轻了。”

杨溥被压了大半辈子,好容易登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能一展抱负,证明自己并不比杨士奇与杨溥差。

他怎么可能放弃而今的地位。

他越是明白,他的时日不多,日薄西山,说不定明天起来,就用不上今天的鞋了。

这最后的光阴之中,他是一丝一寸一分一秒都不愿意放弃的。

杨士奇当内阁首辅当了近二十年,扶二主,对朝政早已厌倦了。再加上儿子之死,这才心灰意冷。

但是杨溥,早就将身后事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孤身一身在北京城中,连儿子都没有带,他心意也就可以表明了。

对某一类政治家来说,政治生命是可以等于生理生命的。

而杨溥就是这样的人。

但凡有一口气,但凡神智还清醒,他就要做一分事,发一分光。

杨溥既然抱着这个心情,对朱祁镇也没有多惧怕。如果论政治手段,朱祁镇真欠了杨溥两个段位。论地位,抱歉,生命快到尽头的杨溥,连鬼神都不在乎。

还在乎朱祁镇?

虽然后世理学都衍生到迷信上了,但是对这些真正的儒学大家,没有一个人是相信鬼神了。

杨溥回到家中,亲自研磨,缓缓写了一封奏疏,就是乞骸骨。

先发至人。

杨溥的出招,还没有到宫中。但是张辅已经到了。

张辅请朱祁镇屏退左右,立即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老臣是来向陛下请罪的。”

朱祁镇见状,做大吃一惊状,连忙起身,双手将张辅搀扶起来,说道:“国公,何止于此?有话好好说便是了。”

张辅不敢硬抗,不要看张辅年纪大了,但是朱祁镇一接触,就感受到了张辅身上结实的肌肉。

可见张辅虽然年老,但是身体素质一点也没有落下来。

张辅起身说道:“陛下,关于九边走私兵器之事,臣有下情上秉。”

朱祁镇说道:“国公坐下说话。”

张辅坐下之后,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祁镇满脸失望的说道:“国公,靖难勋贵都是跟着太宗皇帝北伐过的,不知道多少人死在鞑子手中,不知道多少鞑子死在朝廷手中,而马哈木也算是间接死在太宗皇帝手中,如此深仇大恨,尔等就忘记了吗?”

张辅羞得满脸通红,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再次跪下来,说道:“此事,臣有不查之罪,请陛下治罪。”

朱祁镇的瞳孔微微一缩,不知道张辅是真的羞愧难当,还是做逼宫状。

朱祁镇还真没有能力将这些靖难勋贵全部撤换下来。朱祁镇说道:“成国公何在?”

张辅说道:“就在宫外等陛下处置。”

朱祁镇说道:“让他进来吧。”

立即有人去请成国公朱勇。

成国公朱勇一到,二话不说,跪倒在地,说道:“臣死罪。”

朱祁镇说道:“尔等都是免死金牌的,是朝廷有功之臣,即便不念在尔等的脸面,朕也要看在东平王的面子上。”

东平王就是朱勇的父亲朱能,死后被追封东平王。

“此事,朕不过问了,但是你自己要将自己的事情给处理干净,这一次就由你带队巡视九边了。知道该怎么做吗?”

朱勇听了,说道:“臣明白。”

但是朱祁镇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他这个皇帝的段位不高,压不住这些老臣。

这一次,王振的事情就是很明白的事情。

觉得太宗皇帝做不到的事情,他朱祁镇也是做不知道的。

对于瓦刺坐大,威胁边境安全,文官自然支持打瓦刺,但是这种战事,与朱祁镇心目之中灭亡蒙古的大战,根本不止一提。

今日舍一王振,平息了风波。来日难道让他在瓦刺战争规模上让步的。

第三十七章杨溥难题

朱祁镇如果有足够的权威,杨溥敢这么样做吗?

朱祁镇只能当成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心平气和的与杨溥商议下面的事情,好像之前一心想要力保王振的朱祁镇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一般。

现在战事还在准备阶段,双方还能和平相处。

这绝不可能。

朱祁镇很清楚包括三杨在内大部分文臣的想法,他们经历过永乐朝六次北征,最后劳民伤财,也没有将蒙古彻底灭亡。

可以说,文官集团已经失去灭亡蒙古的信心了。

只是朱祁镇却感受到杨溥与他在瓦刺战事之上的巨大分歧。

这分歧是不可弥合的。

所以,与瓦刺大战的时候,杨溥一定不能在首辅位上,不,不是杨溥不能在。而是朱祁镇需要一个完全服从大内的文官政府。

否则,朱祁镇不敢保证,仗打到一半了,文官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一旦大战展开,到时候前线做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事情,需要后面的支持。如果杨溥再弄出这样的事情。

朱祁镇该怎么收场。

不过,要成大事,朱祁镇这事能忍得下去。只要有利于天下大业,朱祁镇有什么不能忍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