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梨塬旧事》
梨塬旧事

第100章

成绩出来的那天正好是白庙集,燕燕跟着三轮车从城里把菜拉上来。存生借了个自行车回家饮牛拿干粮和水去了,像往常一样留着燕燕和猫吖照看摊位。等到十点左右,存生从菜市场急匆匆走了进来,还没到摊位前就紧张催促燕燕说:“刚碰上中学的陈文让,说是榜出来贴在中学院子里,咱们女子考了个全乡第一名,稳稳地能上个中专。燕子,你赶快去看一下是真的吗?”猫吖一听使劲的拍着大腿面,抬高了嗓门大声喊:“真的?唉呀妈!这比挣多少钱都高兴,把我这几天快愁死了。今早上左眼皮跳了一路,我生怕哪个路口上有交警,三轮车被挡住又得查这查那的折财”,猫吖转头看向燕燕说:“你看我这个瓜怂女子啥!赶紧把衣服上土拍打了去中学看一下去。下来了给你要个酿皮吃。”旁边卖菜的同行都听到了猫吖的话,纷纷围在摊位前你一言我一语的道贺。黑骏媳妇大声吆喝着让猫吖买一包糖散了让大家活儿都甜甜嘴,猫吖指着满框子的西红柿说:“那还舍不得,想吃菜的随便来拿个碎溜不叽的下馍馍。”猫吖的话惹的大家伙儿都笑了。满市场的菜贩子谁不知道猫吖两口子抠到家了,谁不说那是“铁公鸡一毛不拔”的主儿。菜属他们卖的最好,两口子吃碗炒面都舍不得,像肋子上割肉呢!燕燕听见周边的人抬高了嗓门在市场里谈论她。她一心想着去看榜,迈开大步三蹦两跳地溜出了众人的视野。

期末考试完学生就放了假,校园里寂静无声,几只鸟雀在电线杆和树枝间喳喳追逐鸣叫。红榜就张贴在离校门口最近的教室墙上,燕燕跨进门槛远远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排在最上面,不由得心里砰砰乱跳。她感觉脚底像长出了弹簧,一路小跑着到了摊位前报喜。猫吖和存生早已从来买菜的几个老师口中得知了确切的消息。听着同行羡慕不已的谈论着,猫吖心里美滋滋的,葱头就馍馍嚼在嘴里都是香饽饽味儿。对面的“皱脖子”端着水杯子走过来笑着说:“老王两口子把事弄了!女子也攒劲得很!给咱们买菜的都把脸长了。咱们白庙中学这一两年把气争了,农村娃娃们,能考上个中专不错的很了。今年听说一扩招,上了分数线的就有六七个。我们庄里老豆家二女子也上线了。这下你两口子就把裤腰带勒紧挣,将来以后能享上儿和女的福。”存生笑呵呵地说:“唉!还享福呢!我看享豆腐的福呢!只要老了不把咱们倒沟里就是造化了”。猫吖看到存生眼角布满两团黄黄的眼屎,瞪大眼睛指责存生说:“快把那两团黄哇哇的眼角屎收拾了,你脏囔的,老了不倒你倒谁呢!”存生笑嘻嘻的狡辩了几句,和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关于学校上出来的就业去向。猫吖也不大明白,只是觉得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不管啥学校出来肯定能端上公家的铁饭碗。

今天家有喜事,猫吖破例给家里每个人都要了份酿皮,让燕燕带回家去。山里的麦子已经能下镰刀收割了,她让燕燕回家领着小燕和颜龙去坟地里先割。能割多少是多少,等着下午卖菜回来,她和存生趁着清亮的夜色就能撂倒一块地里麦子。收麦子季节的生意可是一年当中最能挣钱的一段时间,农活最忙也是最消耗体力的。可是,一想到燕燕考上了学,今年的庄稼又能打七八千斤麦子,只要跟一趟集就能挣个百儿八十块,猫吖就感觉心劲儿十足,生活便有了奔头。

麦子进仓收囤,犁耕完二茬麦子地,胡麻青黄相间的这段时间,庄稼人终于可以在紧张的忙碌后稍事休息了。罗湾和双庙的庙会也相继开始,同一个戏乐班子,还是那些经久不衰的戏曲名调,只是换了不同的场地。塬上的人也是乐此不疲的赶着去凑热闹。庙会堪比一个大集市,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应有尽有。年轻的媳妇和妙龄的女子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浓妆艳抹,脸上再涂一层厚厚的粉,下巴成了脖颈和脸蛋一白一黑的分割线。有的踩着高跟鞋一拧一拧的走在不平坦的土路上。走在后面,让人不由得担心鞋跟被满地的土疙瘩绊倒崴着脚。

猫吖和存生逢空集的时候,也批发半车西瓜拉来庙会上叫卖。秀梅早在罗湾开戏前就去了趟娘家庄里,把亲近的娘家人嘘了个遍。熊家老爹还和往年一样,端个折叠小板凳和一帮老汉一起坐在树荫下,一边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锅,一边听着戏文,偶尔嘴里也跟着哼唱几句。猫吖生意好的时候,便把熊家老爹偷偷的叫到露天地的羊肉泡馍摊子上,单独给熊家老爹要一大碗羊肉泡馍吃。娘家的兄弟姊妹多,娃娃们也都在暑假里,看见了便多一张嘴多出十几块钱,猫吖自己都舍不得给存生买一碗羊肉泡馍,更别说叫其余亲戚吃一碗了。但是,给娘家父母花钱她心里觉得踏实。熊家老妈不过来看戏的时候,猫吖便买几块钱的油糕让效林稍回去。如今,效林两口子在原来养猪场的院子里盖了几间房,和熊家老爹老两口把家另开了单过,把能用得上的家具都搬到了新房里。熊家老爹老两口子守着以前的土窑院子,喂了几个下蛋鸡,拿毕生的积蓄买了一头小牛犊看在槽里。靠着卖鸡蛋和编织背篓、箩筐换点买油盐酱醋的零碎钱。效林赶集不在家的时候,熊家老爹老两口也时常经管照顾着两个上学的孩子。“清官难断家务事”,猫吖纵然气不过效林弟兄三个也是没有办法,生养了儿女五六个,到头来剩下老两口子独守着一院子烂窑过日子。她时常和存生赶寨河集路过,买些老两口子家里用的零碎用品去看看,偶尔也背过存生给熊家老妈口袋里塞点零花钱。

终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考完试的燕燕,很快就融入了家里的生活节凑。每天跟着猫吖两口子去菜场批发菜,然后一路颠簸着赶到集上,帮忙下菜整理摊位,熟练的拿起秤杆帮忙称菜算账收钱。不卖菜的时候,她就像个尾巴一样跟在猫吖后面做家务,扛着锄头去地里营务庄稼。小燕和颜龙考完试放了假,三个便争抢着要跟去卖菜。于是,逢集的前一天下午,三个人便出手心手背,以三局两胜的方式决定谁第二天随三轮车去赶集。存生和猫吖嘴上不说,心里也是犯愁,如果考不上中专,这么小点的让外出打工也不放心,总不可能让跟着他们卖菜务农。邻村的回民庄里,像燕燕一样大的女孩儿已经开始有人上门说媒提亲了。回民女子普遍结婚早,中学一毕业就有人说对象,二十岁不到的女子已经是两三个娃的妈了。看看燕燕,还像个傻瓜一样,下午吃完饭伙上湾里的一帮娃娃,满架塬一顿胡跑。存生和猫吖私下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万一考不上中专,就交钱让上高中去。只是想起要白啦啦的多交一万块钱,对于他们来说,那得早出晚归忙活三四年才能积攒下来,猫吖心里就像压了块大石头一样。存生倒是经常开导她说:“咱们三个娃娃,就燕燕还是个上学的材料,现在让出去打工一方面太小了,另一方面咱们也舍不得。你看咱们那个女子,瓜哇实道的!更别说给说个对象啥了!总不能一直跟上咱们风吹日晒的卖菜去。考上了便罢,考不上了不供咋弄呢?咱们眼见着一辈子刨土吃的老农民了,把娃娃一世人总不能耽搁了。小燕和颜龙到时候也一样……咱们这一把老骨头,挣扎着能供到啥程度是啥程度,把咱们的责任尽到,就看他们各人家的造化了”。

还是趁着这个农闲的空档,又到了一年一度改土的时候。原则上要求每家出一个劳力,自带工具去参加集体组织的改土活动。猫吖就派燕燕跟着庄里的大人去:“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社会钱就是天王老爷”。只要有钱了,父母也不会那么劳苦的奔波了。燕燕在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美好的画面,她越想越亢奋,似乎有一股激流涌过全身,脚底下也轻快不已,她长吸一口气,把铁锨换了另一边的肩膀扛好,迈开了轻盈的步伐朝家的方向走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