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473好烂的招数 很厌恶

蒋昕岩因为自己的名字,很喜欢山石一类的东西,看到有人这么称呼单诗兰,想了想,觉得很合适。

她给这样的评论后面点了个赞。

蒋昕岩:“今年在音乐的处理上,国家队真是厉害啊。”

去SC和SA这类不太友好的时差地方,都能有一群人定闹钟也要半夜起来看比赛,遑论这区区一小时了。

算什么啊?

冰迷蒋昕岩如此说道。

在他看来,单诗兰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对象。

她的天赋也就仅限于此了,在这种没有四周跳和3A就没有前景的激烈时代,花在她身上的精力,不如拿去给更合适的小Jr们。

可话又说回来,中国队居然连这样的人都不放弃,还量身打造了能以个人带动情景的短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他们为何这样做?

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丁教练迄今为止没放弃景筱曼,为什么丛澜居然能在20多岁还活跃在赛场上。

为什么?

第一组女单的短曲里,除了叶琳娜与单诗兰两人,来自韩国的河宣儿也有着不错的表现。

她的滑行很有力量,利用速度的变化能给人很强的冲击感,早先编舞上就侧重了这一点,今年也是如此。

算是她舒适区的一种编排,只不过,终归不太细致,好多地方处理得都比较粗糙。

六人比完以后,单诗兰目前暂列第一。

孙娅然兴奋不已:“稳扎稳打在这个赛季,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里!我们终于找回了花滑赛场应有的画面!”

她说得没错。

无数人埋怨比赛里总是摔啊摔的,滑行之外就是跳跃,没有美感,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会对节目上心,大部分比赛看上去根本没意思,www.youxs.org。

尽管这也不过是一层滤镜罢了——当年能被人们记住的运动员,他们的节目,在浩如烟海的过往里也只占那么一小片面积。

可正是因为在经历,所以对现状格外不满,渴望能有一个好的发展。

混乱好几年了,今年似乎,终于有了这样的苗头。

卓铮则是直言:“今年的大奖赛分站赛都很好看。”

不管是竞技难度还是节目完整度,运动员都在努力地做着平衡,是ISU曾经宣称想要的局面。

也同样证明了,规则没有错,错的是执行者。

蒋昕岩听到他们这样说,回忆了一番,是哦,她还真能数出来三五个节目的。

放在以前,她根本没印象,比赛看完就没了,只知道哪个男单摔得惨,谁又抽风1A了,女单里谁拼了四周摔了成了分数又水了。

在现场看比赛的曲矜,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有点热。

他左右瞅了瞅,见很多人进场的时候把大衣和围巾都裹得严严实实,这会儿居然都扯掉了。

曲矜看向四周,因为距离比较远,视线受到器械和人群的阻挡,他看不太清楚。

但,那些空调是不是有点太热了?

他试图去看近处的冰面,却因为被围栏挡住,无法看到他想看的地方。

曲矜担心观众席这边温度上升,会导致冰面最外围一圈的冰出现融化的问题。

哪怕没有融化成水,变软、变薄,都是不利运动员的。

卓铮嗷嗷着女单六练二组出现了,现场的广播也在说这件事。

曲矜扭头看去,不远处是穿着队服低头站在通道出口的六个女单。

丛澜在扯耳机,今天戴的照旧是无线的,但她手指没捏好,不小心把一只甩地上去了。

她正要弯腰,于谨先一步去给她捡了。

丛澜顺便在他直起腰后把另外一只递给他。

于谨接过,没说什么,只是两人对视的时候彼此点了点头。

丛澜原地蹦跶了几下,等着挡板的门打开。

她没站在最前面,相反,整个人是落在最后的,等所有人都进去了以后才踩上冰面。

不太舒服,这是她的第一感受。

丛澜不太喜欢软趴趴的冰,短道那边的人有时候来找她们玩,也会嫌弃花滑的冰。

因为对她们追求速度的项目来讲,硬一点的冰更合适。

花滑里软一些的冰更适合滑行和旋转,但花滑不需要太高的速度,讲究的是技术动作的标准与美观。

所以花滑的滑行,与短道大道这类竞技速度的滑行,是不一样的。

就像是丛澜也追不上短道的二队,不单单是冰刀的缘故,人家练的就是速度,这俩项目差别很大的。

她喜欢的硬冰,放在短道那里也不够看。

但再怎么样,花滑的冰也不该这么软。

丛澜觉得自己的身体都要随着冰刀往下沉了。

这是一种夸张的说辞,却是她的真切感受。

绕场转了两圈,这次她中途拐去了偏中间的区域里,冰迷和解说们有点纳闷。

孙娅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改变路线了……”

都知道她的习惯,六练会绕场两周,赛前准备会趁着上一个KC区等分逡巡冰面,特别是前者,丛澜基本没改过这个行为。

卓铮比孙娅然强的一点,在于他的竞技经验。

他眼尖地看到了丛澜脚下的动作:“冰面不太习惯,她在试冰。”

慕清晖也在皱眉。

她也喜欢硬一点的冰。

后台的单诗兰不同,她擅长点冰跳,刃跳一直不太好,训练效果很难出,就跟喜欢语文讨厌英语的学生一样,会更偏向擅长的,她喜欢软糯一点的冰面,因为这种状态利于滑行与旋转,而且也不太影响点冰跳。

冰软一点,很利于花滑的大部分技术动作,对节目的表现力也是有利的。

她看着慕清晖和丛澜闪过的特写镜头,注意到了两人的眼睛。

“啊……”单诗兰回神。

她突然想起来,今天的冰似乎格外适合她。

也就是说,真的有点软了,比首钢训练时还要软一点的。

但首钢的冰,温度不是一成不变。

为了让运动员们适应各种情况,就连挡板都能拆了重组缩小使用面积,冰面的温度调整更是训练内容里不可缺少的一项了。

只不过,放在别的地方,温度变化可能是机械故障导致的,首钢则是教练组的刻意为之。

丛澜绕场回到了于谨跟前,问他要纸。

于谨边递边问:“怎么了?”

丛澜的脚下,她挨着挡板的刀尖几乎能戳到地板了。

“冰在化。”她说。

于谨:“……”

旁边的茱迪:“???”

挨着他俩的丁教练:“???”

有病吧这破地方!

于谨呢喃:“这一招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丛澜回忆了一下,一下子没想起来,她也就懒得想了:“不是大问题,我注意一点跳跃不要挨边就是了。”

法国站对此有话想说:我们只是烂,不是故意的。

招数烂,胜在有用。

但后台里的冰舞男单双人都没这个感受。

沐修竹跑来前场看师姐,见状更是诧异。

他比赛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啊!

孙娅然:“是不是最后一场了,冰面质量不太好?第二组就是会遇到这种情况的。”

她说的是两组才清冰,导致第二组靠后的三人比赛时,冰面大多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坑坑洼洼很常见,点冰跳的坑还得单独补,所以很多运动员都表态过,说不喜欢那些凿坑起跳的人,真的很烦。

技术毒瘤们落冰都能削掉一层冰面呢。

卓铮:“不太像,不过适应各种突发情况是运动员必修课,不要太过担心。”

【不是吧又搞七搞八?小日子你们别太过分了】

【你姐来这里是给你们面子,带动了多少经济,最好给我悠着点儿】

【现在就找借口啊,对对对丛澜是谁啊,她失误了就是冰不好,她怎么可能有错】

【就是说直播间不能有个房管吗】

于谨在问丛澜冰面能不能撑到她的比赛。

这次她是倒数第二个,不算太差的位置。

丛澜:“不知道,维持这个温度的话应该还行,如果再热点,到我的时候可能都得有水出现了。”

于谨:“……”

三人沉默。

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觉得这大概率是会发生的?!

有延铃和仲田雪枝两人都在这一组,她俩夹着慕清晖。

余下的三人是大鹅安娜·马多梅娃,丛澜,阿美莉卡女单Queena Wild。

除了最后一人,都是熟人。

之前有人分析,跟丛澜一起的GP里竞技难度不一定比其余四站高,大概率是持平甚至偏下的。

而且,与她一起的比赛,收益都会优于其他的赛事。

现场氛围、关注度、赞助商、赛后发展等等,这些拿出来对比的话,若是有人能运作一番,说不准就可以得到远超比赛成绩带来的好处。

可惜,这样的商业思维偏离了竞技精神,而花滑的业内人士虽然大部分不单纯,却都蠢得可怕。

他们贪婪,又短视,擅长利用自己的权势搞事,又没真的拥有最大化利益。

能够让有延铃和仲田雪枝顺利参加这一站,不是为二人筹谋,也不是“丛澜在的赛场很压抑”,前者是对JSF有期待的霓虹人自欺欺人,后者是等着看好戏的霓虹人自己的黑子们。

原因就是,她俩真的是一块砖,被随意扔来扔去当成弃子的那种砖。

冰面怎么可能有问题?我们两个女单都在这里的。

舆论只需要一个借口,至于真假,无人在意。

卓铮在直播里不太好说的一句话是:不是吧你们,连自家人和自己爸爸都坑?

有延铃和仲田雪枝,以及最后的那位阿美莉卡女单,可真是倒了大霉。

就像张简方之前说的,AI进驻赛场不代表能消弭一切问题,这里就是人群聚集之地,所以一定会不断产生麻烦。

他们一直以来就想拉丛澜下水,以前是为了利益和造新神,将赛场的控制权牢牢地握在手中。

现在则是想要打破张简方的“神话”。

丛澜代表的意义太多了,世界第一,历史第一人,花滑GOAT,大龄女单之光,中国国家队,以及,张简方的履历表最亮的那个成绩。

她只要失败一次,就能被从神坛扯下。

造神很难,成神也很难。

与之相反的是,毁掉一个神,真的非常容易。

丛澜只要失败一次,就一次,甚至不用大败——摔倒不能的长短曲、成绩落后以前一大截、表现有明显下滑……都能成为被攻击的靶子。

人无完人,谁都知道这点。

于谨闭上了眼睛。

因为他想到了这些。

唯独丛澜,在赛场上她一直是完美的。

索契周期里还有的缺点,平昌周期她几乎全补上了,这两年的WR一次比一次挑战极限,已经没有人愿意接受她仅仅是个人类这件事实了。

ISU的狗腿子们,从未放弃过拉她下来这件事。

于谨嗓子有点疼。

他有时候真的很厌恶这个腐败的世界。

周五的时光过得很慢, 特别是她等着下班回去看女单,从一点多的冰舞等到下班, 拎包立刻跑路, 好险, 终于穿透了晚高峰的拥堵,在六点前拎着楼下的烤面筋烤冷面碳酸饮料等吃食, 回到了她的合租屋内。

亏得她租房时候没离太远, 不然就得找个地方看直播了。

单诗兰的名字被人谐音昵称了小山,有人不喜欢,觉得不合适;

有人觉得很好,寓意强大又不失期望,是一个很漂亮很有力量的昵称。

【可能是滤镜吧, 我觉得小山比叶琳娜的要好】

日本和中国的时差只有一个小时, 所以观看这场赛事直播的人非常多。

蒋昕岩不止一次听同好感慨,说没有时差的影响下看比赛, 是多么的舒服。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这点。

她在七点,我在六点,为什么总觉得这么玄乎?

【瓜队今年的选曲真是绝了,一个比一个合适】

【我看了她赛季初的sp,没这场好, 真的,像是磕磕巴巴的小孩子终于站了起来,直接开跑】

很多人对这个短曲发表了看法。

直播界面上角落闪现的时间点, 与她悬挂在墙壁上的简约时钟,一直有那么一个时差存在着。

我看的真的是人的表演吗?

不止她们这样想,连在现场看比赛的其余运动员们、教练们、编舞师们,都是如此。

之前让费奥尔多联系丛澜想问问编舞师接不接外快的,那位主教练就在现场。

蒋昕岩的关注点被时差夺走,正是因为单诗兰的节目延伸而出的“复杂迷离”所带来的。

《寂静之声》的选曲, 是茱迪推翻了数十首歌,放弃了古典乐、歌剧、芭蕾舞剧, 最后给单诗兰选择的流行乐。

日本的时间是七点,国内的时间是六点,看着单诗兰结束了她的自由滑, 蒋昕岩一时间有些恍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