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带着仓库回到明末

第934章大军出动

赵铭宇带着赵文的命令走了下去。

刘青是刘文众的大儿子。

片刻之后,刘青站在了赵文的面前。

刘文众的气色很差,一副油尽灯枯的样子。

赵文深深的明白,现在的刘文众,全靠着一股气撑着。

要是这股气散了,人也就没了。

“你父亲的谥号,朕已经想好了,就定为‘文正’吧!”

“‘文正’?多谢陛下,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刘青直接跪了下来,说着就要给赵文磕头。

文官最好的谥号就是文正,从古到今能获得这个谥号的官员,几乎都是彪炳史册名垂千古的人物。

这个谥号,也是文官一辈子的追求。

赵文设定这个谥号,就是对刘文众的肯定。

“起来吧,告诉你父亲吧。谥号就这么定了,朕就先回去了!”赵文说着,便离开了这里。

君臣有别,赵文不可能一直在这里陪刘文众。

赵文离开之后,刘青来到了刘文众的卧室中。

“陛下走了?”

看着走进来的刘青,刘文众虚弱的开口问道。

“陛下走了。爹,您的谥号陛下已经决定了!”刘青跪在刘文众的床边,“陛下将您的谥号定为了‘文正’!”

“什么?文正?真的吗?”

一听这话,刘文众直接坐了起来,脸色瞬间都变好了不少。

文正这个谥号对文官来说,乃是一个非常珍贵,不可多得的谥号。

正德年间的李东阳,在临死之际知道自己的谥号为文正时,直接跪了起来,要给传达消息的杨一清磕头。

这可是两宋以来,登基最搞的谥号,是无数文官梦寐以求的谥号。

“爹,陛下圣明,给了您这么好的谥号!”刘青跪在床前,说道。

“陛下乃是天下少有的圣君,少有的明君......”刘文众心里一直念叨着赵文的好处。

......

当天晚上,劳累了一辈子的刘文众带着满腔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

听闻消息之后,赵文辍朝三日,并且让赵铭宇给刘文众扶棺,以表达最大的敬意。

刘文众的葬礼办得很大,赵文完全是按照国葬的标准来办得。

刘文众是议政院的主管官员,国不可一日无君,议政院也是一样的。

刘文众下葬后的第七天,赵文召开了大朝会,挑选议政院主管官员。

赵文坐在金銮殿的皇位上,看着站在下面的文武官员,忽然没来由的长叹了一声。

站在下面的官员,大部分人的年龄都很大了,更有一些老态龙钟,满头白发的官员。

这些官员跟随赵文的时间很早,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一天天的变老。

赵文不是朱元璋,没有那么弑杀,只要不犯事,赵文基本上是不会动他们的。

所以,很多官员一直活到了现在。

整场大朝会,赵文基本上没有说什么话。

完全由赵铭宇来主持,现在的赵铭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在赵文这么多年的培养下,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大朝会结束后,赵铭宇将制定出来的会议章程交给了赵文,赵文看过之后,就按照章程的内容施行了下去。

刘文众走了,但日子还要一天天的过。

赵铭宇眼看着越来越大,再不娶媳妇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赵铭宇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那个时候赵文为了防止文武相争的局面发生,就一直拖延赵铭宇的婚事。

随着赵铭宇的年龄越来越大,这件事也没有办法再一直拖延下去。

“让铭宇来见我!”赵文看向站在自己旁边的陈东来。

陈东来的年龄也很大了,如果不是陈东来一直不愿意离开赵文,赵文早都让陈东来退下了。

没多长时间,赵铭宇来到了御书房中。

“爹!”

赵铭宇站在赵文的面前,冲着赵文行了一礼。

“你今年十七了,放在普通老百姓家中,早已经结婚了。”赵文看着自己的儿子,开口说道。

“之前一直压着不让你早结婚,你可知是因为什么原因?”

“爹肯定有自己考量,这些事情我都听爹的!”赵铭宇恭恭敬敬的回道。

“话虽这么说,但是你娘因为这件事情闹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要是再不考虑你的婚事,估计你娘能将皇宫掀了!”赵文说道。

“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一切都听爹的安排!”赵铭宇说道。

“得,等于什么都没说!行了,你下去吧!”赵文冲着赵铭宇摆摆手,示意赵铭宇先离开。

赵铭宇走了之后,赵文站起身来,朝着后宫走去。

赵铭宇的婚事可是一件大事啊,这件事情要是只由赵文一人说了算,估计李小颖会将整个后宫的顶掀了!

赵文来到后宫之后,直接去了李小颖的坤宁宫。

京城皇宫的坤宁宫要比宣镇的大上很多,也豪华很多。

按理说,住在这样的宫殿当中,人的心情应该好。

可是,李小颖的心情根本就不好。

前段时间,李小颖的干爹刘文众去世,让李小颖难受了很长时间。

好不容易缓过劲来后,李小颖看着自己越来越大的儿子,忍不住的发愁。

赵文刚刚走进坤宁宫,就被坐在里面的李小颖看到。

“今天怎么有时间来我这啊?儿子的婚事你还管不管了?年龄都这么大了,你还管不管了?

谁家的爹像你这样,都这么大了,连自己儿子的婚事都不管。

要是放在寻常百姓家中,这么大的年龄,说不定孙子都抱上了!”

赵文刚刚进来,李小颖就给了赵文一个下马威。

赵文一脸尴尬,“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赵文坐在李小颖的身旁,说道:“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你看,儿子的婚事……”

接下来,赵文和李小颖就赵铭宇的婚事商量起来。

商量到最后,两人又将赵铭宇叫了过来,征求他的意见。

差不多忙碌了三四天的时间,终于将赵铭宇的婚事敲定。

太子妃的选拔仿照明朝,从普通百姓家中挑选。

这样做可以防止外戚做大,也可以防止文武相争。

具体的章程敲定出来之后,赵文将这件事情交给了礼部。

礼部收到赵文的命令,迅速安排了下去。

一场声势浩大的选妃仪式在全国各地展开,经过三个月的选拔,终于挑选出了贤良淑德,仪态万方的太子妃。

对于挑选出来的太子妃,赵文和李小颖非常的同意。

皇家的事情就没有简单的,赵铭宇的婚礼是完完全全按照周礼来制定的。

在年前,只完成了定亲的事情。

在启元十一年春天,赵铭宇的婚礼完成。

启元十一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不仅是赵铭宇成婚的年份,更是赵文准备大局进攻西方的年份。

赵文不想再等下去了,如今的国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国家安定,百姓富足。

此时,正是出兵的最好时期。

启元十一年五月初一,赵文召开了大朝会。

大朝会上,除过各部官员之外,还有海陆空三军主要官员。

赵文在大朝会上下达了准备出兵的命令。

大朝会过后,赵文让军事院、议政院等部门就出兵之事制定详细的计划。

一个月的时间,一个完全的计划终于制定出来。

六月下旬,赵文开始调动兵马。

这次的战事,赵文打算通过海陆两个方向进攻西方。

二十万陆军往西边边境线调动,海军的四个舰队也开始往西边而去。

海军有航母,航母上有飞机,所以,空军基本上和陆军一起,从边境线往西攻打。

战事开始之后,整个国家就像是发动机一样,飞速的运转了起来。

军队的订单如同雪花一样飞入工厂,工厂也是拼了性命的生产。

……

浩浩荡荡的军队坐上火车一路向西,几乎每一辆西去的火车当中都坐满了士兵。

还有飞在空中的战斗力,国家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了。

因为铁路没有修到西边边境线上,只修到了哈密卫,所以这些士兵要在哈密卫下车。

二十万士兵囤积在哈密卫当中,军营连绵十几里看不到头。

城外的临时机场中,随时都有飞机起飞。

镇守西域的满桂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局面,他站在哈密卫的城墙上,看着城外连绵不断的军营以及飞在空中的飞机,脸色通红,就像是喝了酒一样。

“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场景?我满桂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陛下的兵力,就算是天神下凡,也能与之一战。”满桂一脸慷慨的说道。

此时的哈密卫已经被士兵和各种物资围得水泄不通,火车站上还有源源不断到来的各种物资。

陆军的坦克已经开始集结,他们是陆军的先锋,最先出发。

陆军的坦克一共有三千多辆,这是赵文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这次打算一次性拿出来。

这三千辆坦克当中有两千多辆是烧柴坦克,烧油的坦克只有一千多辆。

这么多年以来,石油的开采量已经越来越大,但国内的工业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能够保证国内的工业发展,加油的坦克数量并不多。

毕竟烧柴的坦克,也无敌于世界。

三千多辆坦克组成三个大型坦克军团,开始在哈密卫外面聚集。

聚集起来的坦克就好像和天边接住一样,浩浩荡荡的看不到边。

“大人,可惜这次战事没有您,要是有您的话,那该多好啊!”站在满桂身后的一个卫兵,一脸羡慕的看着城外的大军。

“岁月不饶人啊,陛下也是为了我着想。虽然我去不了,但是我儿子却是可以去的,有他去也是一样的。”

满桂的儿子是陆军大学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

满桂的儿子,现在乃是一个坦克营的营长。

半个月之后,第一梯队的坦克军出发了。

一千多辆坦克分成十个编队,朝着西方而去。

黄沙遍地的戈壁滩上,坦克碾压起来的黄沙直插云霄,飞在空中的飞机紧随其后。

与此同时,聚集在爪哇的海军也出发了。

海军的四个舰队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自己的驻扎地,这四个舰队会在爪哇补给之后,往西方而去。

他们会沿着赵大牛宋虎建立的海上据点,一路往西。

浩浩荡荡的舰队就像是一张巨大的手一样,将海面遮住。

满载飞机的航母就像是一座小山一样,航行在海面上。

四个舰队分为四个批次往西方而去,这样的力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挡住。

这一切,西方的那些国家并不知情。

赵大牛拿下奥斯曼帝国之后没有下一步的行动,这些西方人以为自己安全了,也渐渐的放下了戒心。

如果他们知道这样的事情,估计整个西方没有一个人可以睡的安稳。

远在搅屎棍,吴克善和满珠习礼坐在一个会议室中。

这个会议室是之前何东阆修建的。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从来没有在这么远的地方打过仗,再加上不清楚这边的情况,所以两人也是以何东阆为主。

只不过碍于两人的身份,所以何东阆还是给了他们两人最大的尊重。

“陛下,从陛下起兵到现在,陛下建立了无上功勋。

有些事情,是臣想都不敢想的。如果没有陛下,谁知道现在的天下是什么样子?

一刻钟之后,赵文走出了刘文众的房间。

“将刘青叫过来!”赵文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赵铭宇说道。

这是臣内心最大的不甘。”刘文众看着赵文,脸上满是不甘。

“你我这么多年,说这些话干什么?什么赎罪不赎罪的!”赵文安慰道。

当初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臣想的只是陛下能不能匡扶天下,并没有想到陛下能建立如此功勋。”

“什么秦皇汉武,什么唐宗宋祖,在陛下的面前,连提鞋都不配。

赵文静静的站在床边,听着刘文众的诉说。

赵文站在刘文众的床边,拉着刘文众的右手,“爱卿好好休息,养好了身体之后,再为朕办事!”

“陛下,恐怕臣已经无能为力了。如今朝廷青年才俊如过江之鲫,有这些人在,臣也能安心了!”刘文众语气低沉的说道。“臣的命数臣自己知道,臣这辈子能跟着陛下,值了,这辈子值了!”

......

刘文众说了很多,就好像憋了几十年没说一样。

刘文众知道,要是自己不说的话,以后就再也说不出来了。

“你父亲大限将至,后面的时间多陪陪他吧!”赵文对着刘青说道。

“谨遵陛下命令!”

“陛下之功,远超三皇五帝......

陛下,人之寿命有时尽,臣没有什么不甘心的,唯一的不甘心就是不能再为陛下办事了。

陛下的功劳,远超历朝历代,陛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