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
重生之互联网致富手册

145生产出微波炉来了

赵德彬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那必然是先把十几个数相加求和,去掉最高的,去掉最低的,求平均值。

刘肖明说这个机器要求比较精确,求平均值也太简单粗暴了,非得说要求平方根值。

那时机器刚来,张思明本来也在车间里围观厂里的机器,顺便跟新来的老刘和小陈一起吃个饭,熟悉熟悉,增进一下感情。

中孚微波炉厂召开招聘会之前,赵德彬、王江平、刘肖明、陈国志四个人就一直在测试、调试、改装机器,建立微波炉生产线。

原本,赵德彬还想着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ntroller)给厂里设计个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只是这东西不是三天二日就能做出来的,目前有一万件事情需要赵德彬去忙,尤其是N64-2的文字联想功能挤占了他所有的休息时间,让他根本抽不出来时间去设计自动化系统。

古人说“木匠家里没板凳,裁缝身上没新衣,卖油娘子水梳头,篾匠家里被晒谷”,果然称不欺我啊!

随着赵德彬那桌声音越来越大,张思明的耳朵便有点扛不住了,本能地想要出去,不停向着脚发信号,急吼吼地说“咱们到外面去吧”。

讨论着讨论着,就连赵德彪做的饭都不吸引人了,赵德彬和老刘竟然吵起来了。

好家伙,两个人的喉咙像是装了放大器,发出的声音就跟打雷一样。

整间车间被他们这么一吵,刚刷完的腻子的天花板上都往下扑簌簌地掉粉。

车间里里外外的人,以为赵德彬和老刘打起来了,纷纷放下饭碗过来拉架。

就连远在厨房揉面的赵德彪,听见大车间里的响动,手上的面糊都来不及擦,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一路上在泥地里掀起了漫天风沙。

张思明刚刚才躲了出去,听到里面的响动,飞奔回来奋不顾身地抱住赵德彬的腰,撕心裂肺地高喊:“他是搞技术的身板不行,可扛不住你打一拳呐!”

赵德彬哭笑不得,试图掰开张思明的胳膊,解释道:“我们不是在打仗,我们是在讨论问题。”

张思明死死抱住:“不,你吼的那么大声,明明就是想打他!”

众人:“就是!就是!”

刘肖明无奈地笑着说:“我们真没打架,真是讨论问题。”

众人一脸莫名其妙,纷纷表示:逗我们?

有人弱弱地说道:“我刚刚都看见,你们俩张牙舞爪,马上就要打架了。”

王江平和陈国志赶紧帮着解释:“他俩那是在小黑板上写数学表达式,激动起来,肢体动作比较夸张。”

得知他们真的不是吵架或打架,大家立刻鸟兽散。

众人感觉还是赵德彪做的饭更香;

赵德彪重新回去揉面了;

张思明出了车间,和马华成使出吃奶的劲把车间大门紧紧关上。

中孚微波炉厂技术组的四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在这样“和谐”的氛围当中逐渐加深。

这种友谊也是最纯粹、最真挚的,不掺杂任何杂质。

当机器调试完成之后,中孚微波炉厂开始试验生产。

说是生产,实际上还是组装。

微波炉里面所有的器件,不仅是磁控管,还有其他的钣金件、电子元器件、零件,都是进口货。

生产线也只开动了自动组装那部分的机器,主要是有些零件市场上还买不到最合适的尺寸,只能暂时先用代替的,等招到师傅以后,厂里自己再开模做。

尽管如此,在第一台微波炉下了生产线之后,大家也感觉到精神一振。

这就标志着,就算微波炉厂自己无法生产器件,也可以凭着组装将中孚微波炉推向市场。

赵德彬和几个搞技术的人凑在一起,几乎每天都是在争吵中度过。

赵德彬实际年龄五十四五岁了,他从十八岁接触电子,拥有接近四十年的实践经验,硬件软件都很懂,还有领先三十年的技术傍身,数学功底也是最强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技术问题,他这个嘴都管不住,一定要哔哔上两句。

当时,正值午饭时间,车间里支起了几个小桌板,众人都围坐在一起吃饭。

吃着吃着,赵德彬那桌的话题,神不知鬼不觉地偏转到了某机器的采样问题。

一点细节上的小事,都能引发一场争吵。

第152章 145.生产出微波炉来了

只不过他的强项在电子和软件编程上,又没开过工厂,对机械、无线电、磁控管这些研究不太深,才没形成他的一言堂。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听他的,但总是还有一些情况是要听别人的;

赵德彬、王江平、刘肖明这三个人,水平都很高,但也是各有所长。

几个人都是海右人,可能海右人就是比别的省份嗓门大大,他们争论起来的声音特别高。

即便他们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一个脏字,也没有一句低级的语言,可在外人听来,他们仍好像是随时都会打起来。

第一场激烈的“遭遇战”,爆发在机器到齐后的第二天。

刘肖明三十六,是西电通讯专业的高材生,又在大学教了十年书,正统学院派出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几个人当中最为精通微波技术的人,并且在菌校教书期间,对无线电、雷达、磁控管也有很深的研究;

四个人里,也就是陈国志是个小字辈,在知识上和经验上都不如前辈,多数时间他只能在一旁喊666,或者加入某一阵营为支持的大佬摇旗呐喊,就算争论起来,小陈的声音也是比较小的。

张思朋的耳朵是个商业家,只能听生意和金钱,对于技术,那两只耳朵上可是装了避雷针的。

刚开始时,耳朵还能把他们讨论技术的声音过滤掉,屁股悄悄挪到马华成那里,跟马华成讨论厂里地开支问题。

单就生产微波炉这一项来说,综合水平其实差不多。

于是乎,当水平差不多的技术人员凑合到一起,那就是谁也不服谁。

王江平三十八,是搞机电、机床的技术工人出身,有几人中最丰富的机械经验,虽然这两年转行搞杀毒软件,可人家的功底在那里,微波炉厂对他来说是那可是专业对口,他基本上什么机器都见过,没见过的研究一下也能弄明白;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