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乾隆年间,从海里游回来铁血强宋

第130章的时代就要来了

随着新疆伊犁将军战败,新疆陷入各军阀混战,西部的汗国趁机入侵。

沙俄边军也在不断地尝试介入。

在蒙古带路党,以及乾隆的求助(虽然内容是互相帮助,但事实就是乾隆向她求助)信件的合理性加持下,沙俄向大宋宣战。

赵明赫将许多罪大恶极的满人,以及大量王公贵族的家眷推到皇宫门前,就问里面的假乾隆接不接。

答案是不接。

皇宫里的粮食,可不够这么多人吃的。

由于沙俄在远东地区投入力量少,再加上叶卡捷琳娜的主要精力在欧洲地区,所以,短时间,分不出胜负。

新疆局势太乱,沙俄的边军决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南洋反明联盟的洋人们,组建了联合舰队。

以重新划定东南亚权利,举行巴淡岛会谈,邀请南洋招讨使赴会,企图人身控制。

但是邓人杰看穿了他们的阴谋,直接甩出赵明赫之前跟他讲述的蓝图:以中国为主,南洋土着为辅,欧洲为宾客的华夏文明圈下的东南亚秩序。

谈判破裂。

但是洋人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刚刚战胜了庞然大物的庞然大物。

究竟是疲惫至极?还是依旧强悍?

还是先让沙俄这头熊试一试吧。

更何况,赵明赫又新开了数个沿海通商港口。

迄今为止,一共十四个通商城市:上海、天津、广州、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湛江、泉州。

这是新的市场,这些洋人争着抢着去占领市场份额去了,哪里有时间打仗?

尤其是法国和英国,长达七年的战争终于进入了尾声。表面上是决出胜负,但持续打了七年的战争,真的有胜利者吗?

短时间看,恐怕没有。

刚刚签订的巴黎和约,英国是得到了法国在加拿大、印度等地的殖民地,英国看是变强了,但其实殖民投入最大的美洲东海岸的十三个区已经快被压榨干了,随时有闹独立的可能。

战胜的英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更不要说战胜的法国了。

西班牙作为法国的附庸,也收到了牵连。

葡萄牙作为英国的盟友,倒是得到不少好处,但是它在远东的利益不多,与东方大国竞争不大。

废除了绿营世袭的官兵制度,改为募兵形式的役兵制。

绿营兵从此不复存在。全国设御营左中右前后五军,水师设东南西北四海水师。

全体国民有服兵役的义务,而正兵的薪资待遇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

所以,世袭官兵制度的废除,虽然引起了少数不满,但普通士兵却实实在在地受到了好处。

将一些蛀虫一般的武官清除,从嫡系部队中抽调、提拔大量军官进入御营体制内。

对大量投降的绿营兵进行打乱重组,并训练。

赵明赫派遣自己的二叔率领东海水师舰队前往东北海(日本海),进攻海参崴。

日本,朝鲜南部地区都设有驻军。

曹璧为驻日将军,负责发动日本武士去南洋砍人,下一个目标是将马六甲海峡控制在自己手里。

以胡建仁为征西将军,率军驻扎在乌鲁木齐。先在那里占据一个前哨站,至于平定新疆,则是等大军和粮草齐全后,再进军。

赵明赫自攻陷北京城后,就从军事第一线退居到第二线。

除了与两名妃子努力耕种,就是安排工业化进程。

要想富,先修路。

重要的不是路,而是启动大基建计划,让原先这个暮气沉沉的大帝国活动起来。

由于战火平推效果好,北京、天津出现大量地皮便宜的无主之地,建设成本低,迅速启动大基建计划。

大量官办、官督民办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涉及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粮食、纺织、陶瓷、琉璃、木工、冶金、造船、香料等百工百业蓬勃发展。

同时,出现了大量国企,比如大宋国家电网公司。

京师西山,是重要的产煤地,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大型发电厂。

北京城,一共安装了一千五百根路灯,每到夜晚准时亮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电力点亮夜空的城市。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赵明赫发明的‘灯泡’,当时,研究者们申请一大笔经费,准备实验两千多种材料做灯泡的性能。

结果,赵明赫直接点名,用钨丝。

后来许多人私下里做实验,都没有发现比钨丝更好的材料。

一时间,惊为天人。

重农抑商的一根筋政策一去不复返,商人的地位被迅速拔高,不少商界精英人士成为政府的外聘专家。

如杭州、深圳,以及山东德州的三个马姓商人,世人并称‘三马’。

民间工商业兴起的同时,大量军工企业也蓬勃兴起。

比如海军造船厂,不断尝试铁甲舰。

陆军,正在试验不用马拉的铁皮战车。

而且已经有了雏形:改良版蒸汽机做动力装置,上盖铁壳,周围伸出数个窗口,里面安排四名枪手,从窗口向外射击。

简直就是一个移动堡垒,只是移动太慢,应用作用不大,还在进一步研制中。

这一举,更让他失去满人的支持。再加上许多汉官陆续投降,皇宫的大门被打开了。

乾隆没有逃,他直挺挺地坐在龙椅上,颇有皇帝的威严,冷漠地看着赵明赫派遣军队四处占领宫殿。

自治区内,可自行制定当地法律,前提是必须遵循国法。

云南、贵州等地皆施行此例。

三月,派遣大军沿黄河入内地平定地方叛乱,遣先遣队入西藏,分西藏东北部为青海行省,招募大军驻扎,不断向西藏渗透,尝试释放农奴,建立农会之事。

乾隆投降了,投降的是赵明赫官方认定的真乾隆。

最后忠诚于他的宫人、臣子在宫门前与敌人血战,但根本抵挡不住。

乾隆没有慌张,他拿起雕弓,准备战死。

第二年春,除了生病在福建养着的老爹,其他人都到北京来了。

蒙古诸王公军力其实一直被陕甘清军压制着,清朝灭了之后,除了北逃的,都主动投降,请求册封。

北逃的蒙古王公进入沙俄境内,组成流亡政府,希望得到叶卡捷琳娜的庇护。

赵明赫认为蒙古占地太大,将蒙古划分为内外俩蒙古,并在许多草原戈壁地区划分蒙古自治区。

还没想完,他就被拉下龙椅,死于小兵乱刃之下。

清查府库,判罪宫女、太监。

西伯利亚军挺进蒙古高原。明明是向赵明赫宣战,但是外兴安岭驻军却向关外的满人宁古塔发起进攻,企图实质占领大兴安岭。

宁古塔不愧是满清努力经营下的边防重地,双方打得十分激烈。

朝鲜的赵健,天津的二叔,甘肃的张子谭,还有散布在贵州、山东、云南的胡建仁、冯文才、张顺等人,甚至南洋的米格尔也来了。

赵明赫登基称帝,国号、年号依旧,但是国内纪年采取两元法,年号、公元纪年都是官方纪年法。

他要证明,大清的皇帝是有血性的,他要……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