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南明大唐王》
南明大唐王

第466章 开战

这是优点,也更是缺点。

保存实力让他可以安然度过乱世,但是过于保存实力,也会造就吴军上下都形成一个观念,那便是遇强敌则退的原则。

这个原则也造就了吴军哪怕一开始势头再猛,却也无法持久的现象,因为军队习惯了欺软怕硬,一旦势头不对,吴军上下都没有强军所必备的韧性。

实力保存最好的镶白旗留在中军压阵,已经被打残的正白旗残兵一千余骑,却是丝毫不拿吴军还存在着的数千骑当回事,不断的纵马驰骋于两军战前,极为嚣张的不断来回挑衅着。

吴军的反应与阿济格想象的一样,吴三桂似乎直接得了耳呜症,对于满八旗的叫嚣和骂阵,似乎根本听不到一般,大军猬集在一起,骑兵更是退至步兵侧后,丝毫没有任何应战的意思。

眼见吴军这副窝囊模样,满八旗齐齐发出哄笑声,心情的发泄着心中的蔑视和这段时日来的憋屈。

虽然钱粮、人口、军队数量等问题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吴军缺乏韧性也是一个致命的因素。

因此对于这一仗,阿济格的战略目的也很简单,那便是打疼吴三桂,让他明白再继续战斗下去会得不偿失,那满八旗就可以体面的结束这场本不该打的战争,以最少的损失,赢得全军安然撤退的战略目的。

但阿济格却是忘了如今的吴三桂已经被逼到了绝路尽头,已经容不得他有丝毫的退缩,否则等待他的必然是万丈悬崖一脚踏空的结局!

既然战略目的只是逼退吴三桂,那攻打兵力最强的吴军中军,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清军的阵势不断的调整着,原本居于中军的镶白旗也开始向左翼运动而来。

阿济格的目的很简单,那便是准备先拿吴军的骑兵开刀,只要对方敢于应战,那便一战而灭吴军骑兵。

若是对方不敢应战,那便集中最优势的兵力,以最强硬的姿态,步战解决掉吴军右翼,然后再旋转席卷吴军中军,再以两翼兵力往复冲击吴军,直到对方不支后退,或者派出骑兵来挽回局面,然后重创其骑兵,以保障大军的撤退安全。

只要吴军没了骑兵,那八旗就完全失去了掣肘,无论进攻还是撤退,就将全部任由已心了。

号角声声之中,镶白旗全军开始缓缓策马而前,慢慢的加速着,在距离吴军百多步时,便即达到了最高速,就如同一柄厚重的屠刀,向着吴军压落而来。

与阿济格所想的一样,吴三桂第一时间,便即将骑兵撤退了下来,将之重新安排在步兵的保护之中。

在吴军上下开始严密戒备之时,清军骑兵中,却是突然冒出了数十股硝烟,这也是清军惯用的战术,以空铳引诱明军在射程外开铳,然后在明军阵地前处于白雾弥漫之际,突击而前。

果然,吴军十多年了也根本没有丝毫长进,眼见对方空铳连连,吴军的火铳兵,在紧张的情绪下,也同样扣动了板机,一排排硝烟不断的腾空而起,蔚为壮观。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就如同事先经过无数次演练一样,在阿济格蔑视的目光中,清军骑兵快速的接近了吴军阵列的右翼……

对于阿济格而言,这一战并不是非打不可,集结兵力出城准备一战,更多只是给已经士气跌到裤裆之中的满八旗,提振一番士气而已。

毕竟如今大清的本钱已经不多了,没必要为了消灭明军一路偏师,而弄得自身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吴三桂是一个拥兵自重起家的军阀,更是从乱世之中摸爬滚打起家的野心家,他深知乱世有兵才是草头王的道理。

因此,对于吴三桂而言,保存实力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也是他历次留下同伴应对考虑,自己永远一马当先逃跑的缘故所在。

更可怕的是,一旦拖到明军主力到来,那剩下的八旗,便是想退也无路可退了。

在吴军面前,满八旗似乎再次找回了自信,根本没有任何的犹豫,大军出城列好阵势后,尽管当面之敌是自己的三倍上下,但却没有任何的畏惧,直接全线压了上来。

至于这吴三桂,根本不需要自己出面收拾他,只要自己的军队安然撤退向北,那吴三桂就会明白他错的有多离谱,作战不力陷君父于危境,再加上如今拦截不力,数罪并罚之下,估计吴三桂也只有起兵造反,然后被无数大明军队群起围殴至死,这一条不归路可言了。

毕竟论起在大明的仇人,吴三桂可一点也不比大清少。

只要八旗开始撤退,阿济格绝对相信,吴三桂一定会趁机自后追击而来,若是一个不慎,撤退被吴军偷袭成了败退,那就乐子大了。

“也只能先收拾了这吴三桂了!”

在印证了多尔衮对于吴三桂这看重不是白来的事实之后,进退两难的阿济格,最终只能咬牙,在心中发狠道。

多尔衮不仅是表达了对吴三桂的看重和警惕,更是给阿济格指出了吴三桂的致命弱点,那便是吴三桂对于自身实力那病态的看重心态。

但是阿济格却是脸色一下子变得黑了起来,他当然明白,吴军并不是没有出击的胆量,而是在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他阿济格给出的机会。

因为如今明军占据战略主动权,大清是处于战略退却的位置,吴三桂完全耗的起时间,可以耐心的等待着自己撤退的命令。

虽然吴军甲坚兵利,但却形成了一种进攻、防守皆不足,顺风仗时无可匹敌,逆境战中则是一溃千里的场面。

这也是历史上三潘之乱时,吴军一开始爆发力无匹,整个江南全部震动,但当清廷反应过来之后,吴军便即再也难以推进半步的原因之一。

但眼下的吴三桂显然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大清退他则衔尾追击,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

若是大清不退,那他吴三桂就更不着急了,他可以没有丝毫损失的直接牵制住自己,轻松完成他拦截大清主力的任务。

眼见如今八旗士气已经恢复不少,阿济格便决定见好就收,但在阿济格准备收兵而回之时,一直没有动作的吴军,却是在鼓角轰鸣声中,骑兵开始慢步而前,只是冷冷的盯着数百步外的满八旗,却并没有冲击的意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