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明日方舟:萨伏伊,别为我哭泣》
明日方舟:萨伏伊,别为我哭泣

记忆之泪——明珠之城

如此一来,漫无天日的包围战与城市防御战,便在西圣骏斯克这颗昔日“明珠”残破不堪的外壳上,日日上演着。

三十万联军部队将整个西圣骏斯克城围得水泄不通,除开涅瓦湖上能够通往外部的水上航路以外,西圣骏斯克城外的所有陆地和交通枢纽,几乎都处于联军的控制之下。

除开严密的封锁,次数频繁的炮击也是城内难民们所要忍受的“家常便饭”之一,莱塔尼亚的重炮部队对着涅瓦湖上的运输航路狂轰滥炸,使得涅瓦湖成了这个西圣骏斯克最为危险的地区,除此之外,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增援的乌萨斯守军还必须面对联军持续不断的进攻。

从泰拉纪年前开始,长久以来统治北方平原的骏鹰一族便一直实行着严苛的徭税与种族压迫制度,直到泰拉历29年,不堪重负的乌萨斯民族举起了反抗骏鹰统治的第一面大旗。在随后长达三年的内部战争中,为了拱卫至关重要的首都地区,骏鹰的军队在通往圣骏堡的要冲地段修筑起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而这座堡垒被命名为——西圣骏斯克堡,它便是整座“明珠”之城最为初始的模样。

但铜墙铁壁并不能维系骏鹰那早已摇摇欲坠、日益腐朽的统治,泰拉历31年,乌萨斯人攻破西圣骏斯克,并顺势占领首都圣骏堡,骏鹰一族的统治,到此结束。旧时代终结了,但乌萨斯人的辉煌历史仍在继续,他们将依靠自身的民族韧性,在极寒封冻的北原上维持住上千年的统治。

乌萨斯人也自然而然地笑纳了骏鹰王朝留下来的丰富遗产,西圣骏斯克堡便是这些无价宝藏中最为亮眼的一块翠蓝宝石。

也许是调错了标尺,或者炮兵观察员报错了位置,总之,这个重炮小组发射的火炮并没有落到他们本应该打击的地区,而是阴差阳错地砸向了西圣骏斯克最大粮食储存点——巴达耶夫粮仓。

22枚300公斤以上的炮弹被送向粮仓附近的区域,一枚炮弹正中巴达耶夫仓库的食品储存区,刹那间,爆炸产生的巨大火焰瞬间便吞噬了这座大体为木制结构的粮仓,连同数不胜数的存粮,一起化为了灰烬,燃烧的火光甚至在几公里外都清晰可见。

对于城内聚集的乌萨斯难民而言,这一“无心之举”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有关联军焚毁糖和面包仓库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而实际情况比市民们预想的还要糟糕,被烧毁的食物仅够维持西圣骏斯克城一周的供应,但每天通过货轮运输到城内的物资却不到城内一天需求量的百分之十。

在经历了9月漫长的秋雨之后,城内的人们并没有如愿以偿,等来他们期望的暖阳,而实际情况则恰恰相反——西圣骏斯克城真正的寒冬,才刚刚降临。

——原龙门近卫局局长秘书安歧夏树

本站网站:

这里背靠涅瓦湖,发源于北部冰原的伏马耶夫河携带着巨量的淡水资源以及肥沃沙土,流入到这片乌萨斯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之中。而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带来的丰厚宝藏,还远不止这些。在地转偏向力的长期作用之下,伏马耶夫河的河道不断向下延伸,它蜿蜒蛇行,优柔曲折,灌溉了当地的大片农田,滋润着沿岸居民富饶而和谐的生产生活。

优渥的自然资源,再加上极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得这片开阔地从未经历过天灾的侵袭。风雪交加、天灾横行的乌萨斯境内,你很难想象得到,在这一土地贫瘠,风雪弥漫的国度之中,居然还有这么一块堪称“天上人间”的不夜之城。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西圣骏斯克堡处在通往圣骏堡的要道之上,任何想从陆路进入圣骏堡的商队或旅客都必须经过西圣骏斯克。这也使得西圣骏斯克的商业贸易往来十分繁荣,交通发达、物资充盈、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就在联军指挥总部为了是否改变原有战略计划而吵得不可开交之时,参加过血峰战役的联军将领们突然想起了他们在应对固若金汤的喀尔巴阡防线时,成功运用过的战术。而这种简单实惠的办法,甚至能够让乌萨斯60万精锐力量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化为乌有。

那便是——把这座城市彻底包围起来,再尽一切可能切断城内士兵和居民的补给线,同时,派出部队持续强攻乌萨斯人的防线,这样,整个西圣骏斯克城就必将死于饥饿与寒冷。

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以后,卡莱联军清楚地意识到,如若要彻底拿下这座布防紧密的城市,联军将要投入占联军总人数约百分之四十的攻城部队,这些部队将无法被布置在其他重要的战线上,更严

这座名字中带有“圣骏”二字的城市,坐落在乌萨斯帝国首都圣骏堡西南方向100公里的一片湖泊三角洲地带。

除此之外,伏马耶夫河从北原携卷而来的滔天河沙在涅瓦湖畔沉积开来,带来了万亩良田,五谷丰登。这里同样也是乌萨斯境内粮食产量最多的地域之一,从这里卖出去的玉米、稻谷乃至于甜菜、土豆,和温室中培育出来的相同作物有着天壤之别,它们质地饱满、鲜美可口,贩卖的价格往往要比其他移动城邦种植的农作物高出1.5-2倍。

在这座城市逐步发展并向外扩展的同时,包括先皇在内的数位乌萨斯皇帝都清醒地做出决定,意图将西圣骏斯克建设成为圣骏堡门户之前,万流归一的璀璨“明珠”。这座城市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建设以后,逐渐拥有了现代城市的外貌、庞大的商业贸易体系、幅员辽阔的农田桑亩,以及数量剧增的人口。对于乌萨斯皇室来说,西圣骏斯克不仅仅彰显着圣骏堡的声誉、战略价值和威望,更是呈放乌萨斯帝国权力王冠的奢华宝座,既是圣骏堡的门户和乌萨斯的交通要道,又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军事和农业重镇。

几百年来,西圣骏斯克这颗通体洁白的“明珠”就宛若灯塔,向四面八方散射着它那刺眼夺目的光芒——直到卡莱联军将这座城市彻底围死。

重的是,联军还不得不与擅长肉搏的乌萨斯军队陷入到血腥的城市巷战之中,陈然,这是陆军指挥官们并不想看见的结果。

然而,这样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联军的进攻重心是乌萨斯首都,而这把直插敌人心脏的锋利刀刃首先必须要穿透西圣骏斯克,否则,联军将无法达成预期的战略计划。

既然强攻势在必行,而巨大的损失又无可避免,削弱敌人的反抗强度就成了卡西米尔和莱塔尼亚军队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如果说,圣骏堡是乌萨斯皇帝及帝国议会的所在地,是每一位乌萨斯军人心驰神往的伟大城市,那么西圣骏斯克便是通向那座伟大之城的通天台阶,每一阶楼梯的装饰都相当的富丽堂皇,悠扬的音乐则在登阶者的耳边徐徐环绕,滋润着战士们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身心,令人心旷神怡。

这便是西圣骏斯克,萨伏伊的家乡,富饶而美好的人间天堂,乌萨斯帝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这座并非移动城邦的自然城市,凭借其重要的经济、文化地位,曾一度使它身后的圣骏堡都黯然失色。

但以上这些都不是城内的人面对过的最为致命的威胁。

1075年9月的一天,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三个国家的官方战史都更倾向于“巧合”这一说法),一支负责炮击涅瓦湖航线的莱塔尼亚重炮小组像往日那样,执行着炮击任务,与那些轰击城镇水电、燃料供应设施的炮兵小组不同,他们所要做的仅仅只是对涅瓦湖进行火力覆盖。

1074年血峰战役的惨败,是乌萨斯这头巨熊身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也是西圣骏斯克城悲惨历史的开端。

在血峰战役结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卡西米亚骑兵部队的先头部队就已经抵达西圣骏斯克城下,联军尝试强攻下这座被誉为“明珠”以及“圣骏堡门户”的城市。可是,坚不可摧的城防以及三面环水的地理条件,使得与后续部队严重脱节、极其缺乏巷战经验的卡西米亚骑兵吃了大亏,同时,从战争初期接连溃败的混乱中彻底清醒过来的乌萨斯人开始重新稳住阵脚,组织起了有效的抵抗。

物质财富方面的雄厚和优越,更是无法掩盖西圣骏斯克艺术文化的繁荣昌盛。这座城市距离首都圣骏堡地区实在太近,甚至还处在各条交通线路的汇合中心点上。因而,来来往往的商人与旅客,带来的除开当啷作响的货币与钱银以外,还携带着一朵又一朵争奇斗艳的“文学艺术”之花,洒落在涅瓦湖肥沃的沙土之上,在西圣骏斯克的剧院和讲堂中蓬勃生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