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导演不一般》
导演不一般

48、粉丝见面会

一旦我们领悟剧情不过象征着心理状态,便可了解许多剧情的转折,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其实是最深刻描绘内心交战的过程。

真正让这部电影跳出条条框框,带来一场骗局的正是尸体消失的一段情节,巧妙的暗示了这场骗局不过是多重人格并发症的病人所幻想出来的一切。

如此我们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层面的电影。

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了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和厮杀,最后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孩子的设定。

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细回味,不难发现很多剧情部分写照着一个分裂人格内心的世界。

在剧情的开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颂诗、剪报上那被丢弃在汽车旅馆的孩童。

另外一种解读,孩童的人格无法铲除,代表着犯人最终还是无法彻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坏的劣根性。

当然,你也可以解读成自始至终犯人便如导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隐瞒他的意图,让我们看不见那个凶手是谁,误以为一切迷团都已经解开,导演的功力实在不凡。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是神作的原因。

悬疑类电影,从此以后将会多一个分类,那就是精神分裂。

这么说吧,以后绝对会有很多悬疑导演,拍摄类似的电影。

这个这个类型的电影,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此时此刻,第二世界部落广场里面,有人正在如此说道。

他非常的激动,甚至于非常的狂热。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于这部电影的喜爱。

“我也认同,这部电影我这辈子都忘不掉。

特别是,他娘的最后阶段的神级反转,我只想说一句,导演刘东永远的神。

话说各位,今天致命ID的拍摄团队,似乎在第二世界大广场有一场见面会的吧?

你们过去吗?”

“那是当然的,肯定要过去的,我一定要和导演刘东好好的交流一下。

我觉得,我有很多东西没有看懂。”

“没有错,我也是一样。对了,我听说,编剧和导演是一个人。”

“我靠,牛逼!下午三点,大广场咱们一起过去。”

……

刘东你别说,此时此刻挺紧张的。

冯蓝夭此刻,也在第二世界,她自身紧身衣服,把美好的身体曲线完全展现了出来,看起来如此的妖冶。

“怎么,你这个今年的一绝顶,一场粉丝见面会还这么紧张??”

冯蓝夭一双迷人的桃花眼,此时此刻水汪汪的看着刘东。

刘东苦笑一下:“姐,你也不想想,到时候多少人啊?面对这么多人,不紧张是假的好吧。

我这也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场景。”

刘东内心很是忐忑,按照他的估算,到时候大广场里面,起码能够出现几十万人,你说能不紧张么?

面对几百个他没问题,可是面对这么多?

神仙来了,都他么的抖三抖。冯蓝夭很理解刘东的这种紧张,当初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年,她第一次粉丝见面会,那可是出了洋相的。

“行了问题不大了,挺帅气的。准备好了吗刘东,今天过后,你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青影毕业生了。

今天过后,你将会面对无数人的期待,你是那个打破毕业季作品票房记录的人。

从此以后,不管是你的粉丝,还是你的路人,对你的期待都会很高。

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种压力。一旦你顶不住压力,那么你就会跌落下去,然后尸骨无存。”

刘东此刻,转过身来看着冯蓝夭,突然他脸上露出了一些微笑。

“姐,谢谢你的照顾,也谢谢你这些年的教导。

放心吧,既然我刘东已经出现了,那么谁也别想让我跌下去。”

意气风发,少年激扬。看着这样的刘东,冯蓝夭微笑的点点头。

“那好,既然准备好了,就去和你的团队成员集合吧。

今天,你们将共同面对这么多的粉丝,全国各地的粉丝,今天都在第二世界等着你。”

刘东坚定而又自信的点头,随后随着一阵闪烁,刘东消失在了原地。

诗的内容暗示母亲是为女支女女,种种迹象表明了一种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阴影。

一场暴风雨,穿插式的叙事方式,暗示着某种分裂、紧张、无逻辑的想象,是导演赋予分裂人格的间接诠释。

医生是希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坏的去除掉,没想到最后剩下的人格却是真正邪恶的人格,把试图治疗他的心理医生给杀了。

在充满人格分裂的幻想场域,如惊悚片般的剧情正上演,不间断离奇的谋杀,直让人错以为是场骇人的杀戮。

于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场景中挣扎、净化过多的人格,以讨伐罪恶般一一杀之。

“《致命ID》是一部探讨分裂人格者心理的电影。

分裂人格者正进行的实验剧场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没有逻辑似的时间与空间,气氛是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

罪犯被诊断出拥有十种人格却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个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于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样,那是因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实的人。

许多的剧情都是一个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层面形象化,一但我们一一审视,便能体验许多的暗示与隐喻。

剧中每死了一个人就少了一种人格。

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就是光头胖子的最终人格。

所有的凶杀案都在光头胖子脑中进行,而凶杀案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多余的人格。

影片一开始一大段对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对罪犯童年母亲是妓女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视的。

……

结局颇值得一提,孩童最后以不可思议的魔鬼形象出现,让整部片更充满了多元阅读的可能。

首先,孩童的人格杀害象征母亲的女支女女是基于童年的记忆,一种永远挥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

现实中,他蕴藏十个分裂的人格,每当换了眼神、换了面容,也就无法认识另一个自己。

他的心理医师试图治疗他,引导他自我知觉并自行整合人格。

这不经意相聚的十个角色实际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