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第160章权衡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许多人看来,就算是皇帝提高了待遇,也未必能吸引多少工匠。

更何况,南京的宫城年久失修,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就连武英殿、奉先殿这些地方,也经常漏雨,去年雨季之后,供奉的祖先牌位都有些发霉。

高悌话说的冠冕堂皇,听起来和东林的那帮人一样的套路,朱慈烺原本是不打算相信。

不过想到这些日子盘算的招募工匠,心中不由一动。

那个阮大铖他一直都有耳闻,这人不过入仕两年有余,在朝野上下都是他的敌人,真可谓是独一份儿。

和这件小事相比,群臣所在意的,是另一件大事。

左都御史张慎言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以耳鸣眼花为由,请求告老还乡。

当张慎言说完,顿时惊呆了许多人。

不论是至交好友,还是朝中宿敌,都是一脸的不敢置信。

昨晚他在刘宗周府上说的时候,不论是刘宗周还是钱谦益、顾锡畴,都以为他只是一时意气。

没想到一夜的功夫,就如此迅速的下了决定。

张慎言似乎打定了致仕的主意,任凭旁人如何劝说,皆是毫不松口。

对于朱慈烺来说,张慎言这样名望品质俱佳的文人,放走并不可惜。

这样的人,若是放在太平盛世,必然是一时的能臣。

可放在眼下的朝局里,就着实有些尴尬了。

单单他的东林大老的身份,就把他局限的死死的。

以致于不论做什么事,人们最先看到的都是他的名望。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也许他们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兼济天下,但在旁人看来,他们只是为了沽名钓誉,争名逐利。

其实钱谦益昨日的建议倒是不错。

像张慎言这样的耆宿,门生故吏无数,不论放在哪个省里,都能镇住局面。

可惜不知这帮东林的君子们是如何商议的,竟让张慎言如此决绝。

当然,作为一个立志要做明君的皇帝,朱慈烺还是做足了样子。

先是温言相劝,又动之以情,说到动情之处,甚至还不自觉的挤出了几滴眼泪。

接连劝了三次之后,见张慎言依然不为所动,他便放弃了劝说,当朝同意了张慎言的致仕,并授太子太保衔。

考虑到张慎言的老家已被贼寇攻陷,在南京赐下了宅邸,供张慎言养老。

这样的恩遇,让群臣唏嘘不已,也让许多人的期望落了空。

随着张慎言的离去,这一日的廷议早早结束。

就在当日的午后,吏部下发了官员的调令,又让许多人吃了一惊。

调任右佥都御史越其杰巡抚河南,兼辖颖、毫二州提督军务,兼巡抚汝宁、南阳、陈州三府;

调任原蓟辽总督王永吉戴罪总督山东军务,择险要地方暂料理山东战守事宜;

起用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暂赴徐州抚军,以观后效;

升兵部郎中杨廷麟为河南按察司副使,与越其杰一道赴陈州,整饬汝宁、陈州二府兵备,监管分巡事;

起用陈子龙为兵科给事中、巡按御史,与王永吉一道赴山东招抚流民;

起用夏允彝为吏部考功司主事;

……

果然如许多人猜想的那样,这一次的调令,涉及的主要是各处军务,且大多数人都被调往了河北的前线。

虽然因墨然居的动乱,许多人猜测着皇帝会不会迁怒东林,暂时搁置东林官员的起复。

看如今的调令,许多人不由松了一口气。

一共有三十多个人的调令,其中二十一人是和东林有牵涉的士子。

而这些人的名字,都曾出现在原左都御史张慎言的荐举名单当中。

看起来皇帝顾念着张慎言的名声,哪怕张慎言辞官,依然按着张慎言的想法去选官。

这一战,似乎是东林大获全胜。

但朝中的东林大老们,却是如临大敌一般。

因为在名单里,有阮大铖这个名字的出现。

这样的人,就算让他去做首辅,也是无足轻重。

左右一道旨意而已,费不了太多的精力。

若是短时间内一味的加恩提拔,反倒不是一件好事。

在第二日的廷议上,当招募工匠的旨意宣读了出来,并没有什么人在意。

朱慈烺登时放下心来,招募工匠他盘算了很久,正值关键的时候,着实不想节外生枝。

“再说,古有千金买马骨,百里换羊皮,以示求贤若渴。如今江南人心不稳,天下人踟蹰观望,皇上的招贤令发了出去,那帮东林的望风之徒甚多,真正来求官的却寥寥无几,若是皇上连阮大铖都能宽宥,传扬出去,必能收拢人心,令天下人才心悦归附!”

若是能借着启用阮大铖,和高悌合作,赢来一些人心,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若只启用一个阮大铖,怕是朝野不服,东林的几位先生更是不服,左右李阁老给朕推举了不少人,就一齐给他们授官,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区区的一个阮大铖,就能让这高悌失了仪态,看来此人并不足为惧,只要稳住他的心,留在身边暂时没什么问题。

其实他完全是想多了,关于工部的事宜,朝野上下关注的并不太多。

从工部尚书空置至今就能看的出来,不论是东林一派,抑或是南京的那些勋贵,对工部没什么心思。

他有心提拔宋应星到工部尚书的位置,可惜宋应星资历尚浅,又是举人出身。

高悌蓦地抬起了头,眼中闪出了一丝精光。

朱慈烺只装作没看到,心中不由鄙夷了起来,阉人果然只是阉人而已,上不得台面。

听说因坤宁宫漏雨,皇后如今还和皇帝一起住在乾清宫里。

于公于私,招募工匠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算是为了朝廷的面子,宫城也该好好修缮一番。

“既然你有所图,墨然居闹事的那些士子,明日就放了吧,眼下强敌环伺,稳定才是第一要务,朕可不想让东林的那帮先生,再闹到朕这里来。”

高悌脸上堆满了笑,点头说道:“皇上说的是,臣也就是想着给他们一些教训,当今用人之际,哪能真的剥夺他们的功名呢,明日廷议之后,臣就通知他们的家人,把他们领回去就是。”

“皇上圣明!”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