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第249章不轨

高弘图极是认同的点了点头,叹道:“原本想着皇上年轻有为,朝中又有如许多的忠臣君子,不出三五年的时间,必将大事可期。渠料如今方有些头绪,这又冒出来高悌这个阉人,这一个月来,以惩治贪腐的名义,清查各个衙门里的人,安插他自己的亲信。若是任由他胡作非为,长此下去,岂不是又一个魏忠贤?”

钱谦益苦笑道:“何止是魏忠贤,他的手中可是掌着忠勇营,那里面,都是高悌一手提拔的孝子贤孙。说句难听的,若是他图谋不轨,咱们的命可都在他手中握着呢。”

几个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把话题落在了高悌的身上。

尤其是那些自一开始就反对北伐的人,开始借着此次失利大做文章。

在沉寂了半个月之后,御史科道的官员们突然站了出来,纷纷上疏,请求按丧师失地,追究山东一众官员的罪责。

他们不敢指斥朱慈烺决策失误,只得把矛头对准了王永吉等人。

“不说阉党了,咱们还是说一说山东和河南的形势。青州这一次失利,必然会助长建虏的气焰,接下来,王永吉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河南那边前几日来信,建虏自从收到了河北的几十万人归附之后,归德府那边也在蠢蠢欲动,大有渡河入寇陈州府的架势。老夫担心,先有宿迁之战,又有青州一战,建虏摸清我大明虚实之后,会不会大举南下,一举攻入南直隶?”

这番话说出来,其余人均是矍然一惊,开始考虑起此事的可能性。

若是清军真的大举南下,河南那边或许还能做些抵抗。

山东这边,除了滋阳有兵之外,自济南到淮安,一路上尽是坦途,根本没有和清军的一战之力。

五月的宿迁之战,就足以说明一切。

哪怕是孤军深入,清军的战力依然不容小觑,史可法派出六千军士以逸待劳,反而在对方的攻势之下全军覆没。

若是按照这样的战损比例,一旦猝然开战,大明这边根本就没有能与之抗衡的精兵强将。

蒋德璟对于九边厄塞颇有研究,李邦华这一番话,听的深有感触。

“孟暗说的是啊,淮扬虽有史阁部镇守操练,到底还是需要些时日,方能出成果。若建虏以两路人马南下,一旦突破江守,我大明必然是首尾难顾。”

方岳贡附和道:“当今最要紧的,给山东和河南行文,让他们想尽办法,说什么也要扼住清军南下之势。”

其他人纷纷点头称是,蒋德璟沉吟道:“王永吉和越其杰那边好说,明日让兵部行文便是。可这么多奏疏,我们也不能一直压着,总要给皇上送去御览,我就怕皇上年轻气盛,和这些人置气,反而于大局不利。”

顾锡畴道:“还有衡王投靠建虏,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能瞒着皇上。”

蒋德璟一阵头疼,御史们的参奏还好说,无非就是留中不发,御史们闹的再厉害,也影响不了他们的决策。

可衡王的这件事却是非同小可,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是二百多年传下来的祖制。

一旦上奏,怕是皇帝一怒之下,就动了社稷的根本。然而身为首辅,这等大事,又不能一直瞒下去。

正斟酌时,一名书吏慌里慌张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各位先生,大事不好了!外面闹翻天了,御史们聚在都察院里,吵嚷着要见皇上,请皇上追查衡王的投敌之罪!”

一时间,王永吉、陈子龙和刘大才成了被攻击的焦点,有一多半的奏疏,都是针对三人而来。

更有人给朝廷上疏,认为朝廷应该重启和清军和谈,全力对付西边的闯贼。

顾锡畴说着,从桌案上挑出了几封奏疏,说道:“看看,这一个个说的大义凛然,若不是老夫对他们了解一些,还道他们真的是在忧国忧民。”

姜曰广突然提高了声音,道:“休要再提他们几个,我可没这样不成器的弟子!他们是觉着从我这里得不到好处,已然投靠了高悌那个阉宦,替阉人摇旗呐喊,这个高悌,迟早要成一大祸患!”

“居之,怎么说你也是左都御史,掌着詹翰科道,就不能约束下那些御史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你得跟他们好好交代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建虏都要打过来了,还在提和谈。即便我们愿意谈,建虏肯和我们谈吗?”

第251章 不轨

文渊阁里,面对着案上的一百多道奏疏,七个人的脸上都是彷徨和焦急。

尽管他们在平日里意见不合,多有摩擦。也有人对北伐的决策不满,一直劝朱慈烺谨慎行事。

从收到的回馈来看,当地的士绅还是十分拥护大明,期待着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日。

“乱了!全乱了!”

面对着顾锡畴的指责,姜曰广愤然道:“根本就压不住,我这里把他们的奏疏压下来,他们就把奏疏递到了通政使司。杨维垣那狗贼,摆明了是要看笑话,有多少就送多少,这些奏疏,都是从通政使司送过来的!”

“旁人也就罢了,雷演祚那几个人,可都是你的门人,你就不能让他们消停一点吗?”

尤其是经过山东和河南这几个月的经营,总算是收复了一些失地。

如开封、睢阳、兖州等战略要地,也重回到大明的手中。

“幸好王永吉机灵,把陈子龙的信直接送到了蒋阁老的手中,没有惊动太多人。若是让阉党们知道衡王的所作所为,非闹上天不可!”

眼见着这些人越说越不成样子,李邦华轻咳了一声,打断了几人的说话。

以往传回来的都是胜绩,那些御史们虽然挑刺,总算没有太出格的言论。

终于等到了一次失利,一些御史们如同苍蝇见到血一般,恨不得将王永吉等人立时千刀万剐。更有人会将此事和清查军屯联系在一起,攻击朝廷施政不当。

但作为大明的臣子,作为内阁的一员,在朝政刚刚步入正轨之时,谁也不希望见到兵败失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