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北漂回头是岸》
北漂回头是岸

第2章梦想之城

很明显,他们是在打球赌钱,我首先想到的是,BJ人真有钱。

二位老人说着一口标准的BJ方言,他们一边打球,一边用嘴互“操”对方的妈,你一句我一句的骂着,骂的相当有节奏,我听的是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这就是我对BJ人(BJ本地人)的第一印象——脏话不断,骂脏话骂的是脱口而出,像口头禅一样随口而出……

我对BJ很陌生,初来乍到的我住哪里都是个未知数,也没想过具体从事什么工作或把工作定在哪个区域。忽然发现此次北漂之行的准备工作做的太草率了,我意识到了出门在外有熟人照应的重要性。

首要的问题是找个地方住,其他的再从长计议,这是在大四实习时从左叔嘴里学到的经验。当年我俩热血沸腾地跑到上海,刚下火车,他顾不上拿行李就急匆匆地跑着找住的地方。

我买了一张去传媒大学的地铁票,刚到BJ的我很兴奋,我对于陌生的环境心怀好奇。拿着票上了地铁,告诉自己,我正式成为千万北漂大部队中的一员了。

我对本地人的第三大印象就是——说话大气,说难听点儿就是说话牛气冲天、蛮横。

以上是我刚到BJ时他们给我的三大印象,我可没说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啊!只能说,我遇到的几个人确实如此,若每个本地人皆是如此,那国人的脸不都被他们丢到国外去了吗?城里生活着很多老外。

BJ人说话财大气粗,他们生在帝都,是“天之骄子”,有人说,他们一出身就车房俱全,子孙后代靠收房租这一“光荣职业”为生,过的是衣食无忧,不需要工作或不做技术性的工作。

后来,我常听到有人感叹说,投胎做个BJ人至少少奋斗一百年!也许你奋斗一辈子不能在BJ买一套房子中的一间卫生间,如果投胎做个BJ人就爽歪歪了,不用奋斗,一生下来车房、外地美女、豪车统统都有,怪不得一些外地女孩儿想尽一切办法的嫁给BJ人。

当然,并非每一个本地人都能靠吃房租为生,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农村人,这座城市还有很多地方尚未拆迁,真正的有钱人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些在本地开公司的外地大老板。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本地方言和清朝电视剧中的太监说话的口音一模一样,不容置疑,清朝电视剧里的太监百分之百是正宗的BJ人演的吧?

一哥们儿说,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都是本地的一大特色和地域性标志,我的好兄弟鲁大头说,BJ人很爽快,动不动就“卧槽”。

再说说“BJ是年轻人的梦想之城”,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这么说?对此,我的理解有三点,不知对否?

第一点,BJ是年轻人做梦都想去的地方,这很正常,BJ属于首都,它自带光环,不需要过多地对外宣传,人们就知道它的存在,很吸引年轻人想来BJ看看。

第二点,BJ适合年轻人来这儿打拼或创业,这儿的工资相比其他城市较高,而且创业机会多,各方面资源齐全。

第三点是,年轻人认为去BJ就能实现梦想。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是错的,年轻人在BJ能否实现梦想则是另外一回事了。首先,成功属于少数人,北漂一族中的能实现梦想的人恐怕不到万分之一。之所以“北漂成功”的例子很多,这要归功于媒体,一个人成功后被善于炒作的无良媒体大肆报道,搞得跟是个人去BJ都他妈能成功似的。媒体报道的新闻往往有两点,一是娱乐八卦,二是成功人士,媒体是不会报道失败者的事迹的,再说了失败者太多了,也报道不完啊。

其实,三年的北漂经历告诉我,BJ真的不适合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我看到不少年轻人自己给自己洗脑,以为在BJ能梦想成真,这和痴心妄想并无区别。当然,在BJ混的成功的人还是有的,虽然数量不多。

我之所以说以上的话,并非过分,我认识的或看到的北漂大部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庸或平凡的,我只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和客观的角度写下此书。

另外,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也没接触过太多成功人士。

我旁边坐着几个眼神冷漠或低头玩手机的人,大家的眼神里充满着疲倦、焦虑和不安,还夹杂着一丝麻木。

总之,我看不到他们眼中的轻松与和善,大城市的上班族大抵都是如此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冷漠,谁也不理谁。当然,谁也没必要搭理谁,彼此没交际,其关系不过是擦肩而过的路人而已。

在社会的另一面,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为什么没人查一查那些残疾行乞者的背后的团伙呢?但愿是我想多了吧?

从传媒大学地铁站一路走向艺水芳园小区,途中经过一个叫做珠江绿洲的地方,其旁边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两位岁数大约在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正在挥汗如雨地打乒乓球,球桌上摆着两叠厚厚的百元大钞票。

在BJ租房子很贵,一系列问号来了,那么,他们晚上住哪里?肯定是有专门负责管理他们的人,白天把他们送出来行乞,晚上再把他们集体送回住处。

第二天早晨,我到了BJ,给老杨打电话没打通,又给鑫哥打了一个,他让我坐车到传媒大学地铁站等他。

不过,我仿佛提前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人情冷漠,这种感觉是我在其他城市所不曾体会到的。

大家各自低头玩手机,彼此之间没交集,眼神互不交汇,有人偶尔用冷漠的眼神匆匆瞅别人一眼,又赶紧低头玩手机,给人的感觉怪怪的。大家仿佛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梳着中分头的四眼仔一脸漠视地看着我,那漠视之中似有藐视之意。

当我转身离去时又听到了一阵拉二胡的声响,这是第二次听到了。

他们背后的管理者到底是一帮什么人,难道是灭绝人性的人贩子?

他们的双目是怎么瞎的,难道是被人贩子刺瞎的?瞎了眼的他们被当成廉价的赚钱工具,人贩子再收取他们的行乞之财?

相传,广东有一个地区发生过多批人口失踪事件,一些外出打工的青年人以及老年人被人贩子活活割掉四肢、戳瞎双眼,再被扔在大街上乞讨,乞讨来的财物上交给人贩子……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下了地铁,打开手机里的地图,按照鑫哥指示的地点走去,那时候我不怎么会用手机导航,地图上的箭头像是在瞎指挥?我又不好意思张口向路人问路。我想,能否找到鑫哥都是个问题,我心惊胆战地走在路上,万一找不到地方岂不丢死人了?

我在路边的一个小卖部里买水的时候,顺便向老板问了下路,他用手指了指前方,我又打开手机地图,跟着红色箭头的指示一步步向前迈进。

一段时间之后,我对本地人又有了第二大深刻印象——神经而凶猛。

某一天,我跟李大成去做兼职,有个矮粗、寸头、脖子上挂着狗链子一般粗的中年男人拿着剪刀嚷嚷着要扎死我,只因我给他发了一张关于房地产的传单。

地铁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他拉着二胡,衣衫褴褛,旁边放着一个乞丐专用的烂碗,碗里搁着好心人施舍给他少许钱财。

后来,我发现几乎每个地铁门口都有一位拉着二胡的老头,他们浑身肮脏,吃着灰色的干粮,面容憔悴,自言自语。他们说的像是河南方言,岁数差不多在60~70左右,这是怎么回事?

我对自己说,或许大家在这座城市里活的很累,忙碌而疲惫的工作和生活的残酷让人变得麻木了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