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望兰陵》
望兰陵

第303章 突袭汉城

宋县令听了,气愤起来。

“早就知道,他们专门派人来蛊惑我们的老百姓,只是这些人,身份隐秘,难以抓到。

即使抓到了他们,没有多长时间,另外的人,又会潜伏到这里,进行鼓动挑嗦,蛊惑得老百姓,情绪沸腾。”

“啊?”几个随从,露出了讶色。

县令连夜赶来,见到高长恭,先是愣了一下,这个高家的公子,也太年轻了一点。

但马上又对高长恭,不顾长途跋涉辛苦,连夜为老百姓西逃的事操心,而肃然起敬。

“釜底抽薪?”宋县令反应极快。

“可是公子,我们要抽的薪,是在西边,我们望尘莫及。”

高长恭轻轻的把茶杯放在案几上,淡淡道:

“他们能派人来,我们就不能派人去?”

宋县令抬起了头,微笑着对着高长恭点点头。

西边临近宾城的郡县,是汉城。

“公子,恕本官回去商议,再来向公子禀告。”

高长恭点点头,宋县令起身告辞。

当然,那些想西逃的人,也被宋县令派来的人,遣散回去。

第二日,高长恭早早的起来。

雨后的宾城,大水退去,有的商店,已经开门营业。

高长恭悠闲的走在街上,暴雨冲刷过的街道,散发着一个清新味道。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在一家米店前,高长恭看到排着长长队伍的人们,拿着出大小不一的袋子,排队在买粮食。

高长恭看了一眼其他米店,绝大多数都冷冷清清的,有的甚至没有开门营业。

高长恭派一个随从,去打听情况。

“去,去店里,打听一下情况。”

“我去问问,他们的生意,为什么这么好。”

“到生意冷清的店去打听。”

随从不解,但仍听从离开。

随从回来后,把了解的情况告诉高长恭。

原来,宾城去年,因雨水过多,农田冲毁,粮食收成,确实不如往年。

所以那些卖粮食的商户,都是去外地,进米来买。

因进货路途遥远,成本较高,他们的米价,也相应的高一些

所以老百姓,都喜欢到便宜的地方去买。

“货卖堆山,价格又是关键。”高长恭道。

“公子说的是,那粮店老板也如此说。

去年新开张的这家粮店,货源充足,价格便宜,街上所有的米店联合起来,都对抗不了他一家人。”

高长恭若有所思,来到了那家米店。

一看,他们卖的不是大米,卖的是粟米。

粮店老板和几个伙计,看着排起队来的人群,个个笑得眼里发光。

一面卖米,还一面和顾客拉家常。

他们卖的粟米,每人每日限购一升

一升米,一般四口之家,只够吃一两日,那两日后,还得来买。

“买米的人这么拥挤,和店家又这么熟悉,原来是来常买的。”

高长恭说着,看到米店的伙计,把派在队伍中的几个青壮年,让到了后面去买。

“一升米,拿好,吃完再来买,永不加价。”

店家热情,买家高兴,一来二气,让到后院,不久就笑眯眯的扛着米出来。

“走好,下次再来。”

一个账房先生莫样的人,掀起后门的帘子。

刹那间,高长恭看到一个缺了角的五铢币,在眼前晃动。

那个缺角五铢,就坠在账房先生手里拿着的烟杆上。

高长恭心里暗道:怪不得这条街上,所有的米店联合起来,都对抗不了这家店。

原来,这家店,背后的老板,竟是韦孝宽。

细想一下,马上明白,关中出粟米,但把关中的粮食,拉到宾城这里来,路途遥远,运费昂贵。

但有韦孝宽这个大佬,在背后撑腰,这些都不是问题。

“宋县令,宾城和西边的那几个郡县接壤?”

宋县令:“就只有汉城。”

高长恭:“管辖汉城的是谁?”

宋县令:“马阳和夏侯林。”

高长恭一笑,马阳,韦孝宽最得力的弟子。

前世,这个马阳并不在汉城,他在泸州城,表面专门分管民务,但实际上,专门负责策划大齐的人,逃往泸州城。

结果,汉城对面的大齐郡县,精壮男子,都被这个马阳策反到了泸州城。

“马阳是专门分管民物的吗?”

宋县令道:“正是,这个马阳,在泸州城,确实是分管民务。”

停了一下,宋县令又说道:“但不知为什么,据探报,分管军务的将军夏侯林,还听他指挥。“

高长恭心里一笑,当然听他指挥了,因为它是韦孝宽的弟子。

时间转换到西边的汉城。

韦孝宽的弟子马阳,在抓捕大齐的探子时,突然搜查了一封字迹熟悉的信。

信的落款人,是夏侯林。

信中,夏侯林对齐国充满了好感,对齐国的都城,赞不绝口,说邺城,最适合卸甲归田养老。

马阳深邃的眼睛,顿生提防。迅速召集汉城相关人员开会。

到会的人一看,少了夏侯将军。

从此,马阳开会讨论要事,都选夏侯林不在的时候开。

夏侯林武将出身,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

后来经人提点,才发觉了不对。

提点的人意味深长地告诉夏侯林,说马阳这段时间,和东边的人秘密接触。

夏侯林听了,心里一惊。

一切准备就绪,齐国的军队,突然袭击汉城。

这个父母官,对高长恭长长一礼,谦虚道:

“宾城县令宋军,拜见公子。”

高长恭不屑道:“听信谣言?听了什么人的话?

那是西边专门派人来宣传的。”

“看来客栈外面的那些人,是想经过宾城,借道逃往的西边。

“这哪里是贩卖粮食的商人,这分明就是关中的细作。”

“不必客气,连夜把宋县令请来,是因为有急事,有的老百姓,要趁夜黑下雨,想连夜逃到西边去。”

宋县令听了,又惊又急。

可城里的人,我们可以加强出城检查,防止他们外逃。

只是,你们阻止得一次,制止不了多次。”

宋县令惭愧道:“本官也无数次下乡,劝说治下老百姓,不要听信谣言,哪里,都无法和自己的家乡比。

可是他们不知道是听信了什么人的话,仍然不断地逃往西边。”

特别是,精壮男子都逃到西边,留下老如病残,他们的生活会更加困苦。

“公子,宾城的人,想逃到西边,已不是一两次了。

高长恭慢慢的喝了一口茶,望着手中的茶杯道:

“要把茶煮沸,得添柴加碳,如果我们把炭火撤走,那老百姓西逃的情绪,也不会这样沸腾了。

但城外的人,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地方,逃外西边,我们难以阻止啊。”

高长恭沉思了一下,道:

他治下的宾城县,人口本来就不多,如果这些人,再不停的逃到西边,那宾城以后的劳力和兵役,就没有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