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望兰陵》
望兰陵

第352章 英主的背后

李祖娥从中宫搬出来,住进了昭信宫。

一场诡谲多变的皇位争夺战,自此落下了帷幕。

但风云总是多变,有谁敢肯定,人的一生会风平浪静?

可谁想,高洋,她的孪生哥哥,竟然把毒,下在酒杯的边缘上。

孝静帝死后,高洋把她的四个儿子,他的亲侄子,统统杀死。

那时,太原长公主的眼泪,就流干了。

“六叔,应该会是一个好皇帝。”

郑楚儿安慰高长恭,高长恭不知可否的望着郑楚儿,没有说话。

一个为了帝位,不择上手段上位的人,算得上好皇帝吗?

“作为一个皇帝,要看他对国家对民众,做了些什么事?

至今为止,陛下虽然把济南王赶下了龙椅,但仍然遵守承诺,没有再做对不起先帝的事。”

郑楚儿的话,让高长恭有点惊讶,她怎么知道高演对国对民做了什么事?会是个好好皇帝?

另外,郑楚儿说到遵守承诺,遵守什么承诺?

高演承诺不伤害高殷,一般人根本不知道。

前世,当高演违背承诺,杀死高殷后,高演的承诺,才从皇太后的话中流传开来。

现在没有再做对不起先帝的事?

高长恭看到郑楚儿的眼里,有淡淡的忧郁。

郑楚儿被高长恭看得有点不自然,嗔道:www.zuye.org 石头小说网

“陛下的治国方针一下来,你就知道陛下,是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了。”

果然,登基以后的高演,马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利国利民的改革。

他首先要抓的,就是身为执法者的御史言官。

执法者犯法,给国家造成影响的,最是无法估量。会让老百姓的心里认为,自己的国家,不值得憧憬和自豪。

自高祖皇帝以来,御史台的官员,多为皇帝的亲信担任,这些言官,仗着皇帝的信任,以公报私。

他们对那些看不惯的人,极力收集证据,甚至诬陷,以达到弹劾人家的目的,让别人锒铛入狱,或发配边疆。

当年的司马子如,就是因为对崔季舒崔暹叔侄,曾经弹劾过他,他得势后,便反过来弹劾二崔。

而那些贪污受贿的人,违法犯法的人,因和他们相处融洽,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的看着那些人为非作歹。

高演发布昭令,廷尉,御史言官,身为执法官员,首先要端正自己,必须以法量刑,敢赢私舞弊,收受贿赂者,或有意诬陷别人,处死。

为了及时了解民情,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可以随时进入他的寝宫,向他汇报国事民情。

高演和这些老臣,一交谈,往往就是一整天。

同时,高演命令国子监,不拘一格的招收学生,使那些出身贫寒,但又致力通过学识,走上仕途的寒门子弟,有了学习的机会。

高演设立学院督察,专门负责监督国子监的教学。

因战争连连,导致土地荒芜,粮食价格飞速的上涨。

高演命在黄河两岸,大量屯田,发展生产。

疏通粮食河道,高产地的粮食,运到需要的地方。

对六十岁以上的官奴,一律豁免为自由人。

高演认为,现在齐国虽势力强盛,但是穷兵黩武,便会劳命伤财,最终损失国力。

高演奉行坚守国土,不主动挑起战争的和平外交政策。

当然,如果敢挑衅齐国,也会给予有力的还击。

高演,似乎在沿着一个好皇帝的方向发展。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长恭和郑楚儿,两人的心里,愈发忐忑不安。

前世,俩人都经历过高演的时代。

和俩人不安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廷官员,不住的称赞。

因为高演和高洋相比,高演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皇帝。

他不嗜酒,朝臣们几乎没有看到高演喝醉过。

他不好色,从来不像高洋那样,几欺人妻。

他更不滥杀无辜,高演杀的,只是贪官和污吏。

每日散朝后,回到后宫,挑灯批阅奏章。

晋阳是齐国的军事力量中心,高演常常驾临晋阳,抚慰军队。

高长恭被调回邺城,但任中领军,赐王府一座,各种封赏,一并送达。

掌管高演登基前,在宰相府掌管的亲卫,那些亲卫,现在就驻守皇宫内外,力量不可小觑。

高长恭和高湛掌管的京畿防卫部队,高归彦掌管的领军府的禁卫军,形成了铁三角,死死守卫着大齐的最高统帅。

只是高长恭有点奇怪,高演竟会如此的相信他。

高长恭那里知道,高演还在高洋活着时,就默默看好了他?

没有人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人,也在慢慢的注视着他。

高长恭作为皇帝身边的中领军,从此了解到了高演,不为人知的面。

一代英主的背后,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回演戏的帝王罢了。

高演频繁的去晋阳,只不过是去见一个姓毛的女子。

这个毛姓女子,身世神秘,高长恭和其他人,都不知道,她是何许人氏。

从皇后,到王妃,再到长公主,太原长公主的一生,就是血雨腥风、生离死别的一生。

可政治,不相信眼泪。

乾明元年八月初三,在晋阳登基高演,改元皇建。

从此太皇太后娄昭君被尊为皇太后,皇太后李祖娥,为文宣皇后。

紧接而来的消息是,太皇太后竟然发出懿旨,废掉了年少的皇帝。

她知道,她的二哥皇帝,是不忍心毒死她的。

杨愔殡葬那日,少年皇皇帝,失魂落魄的来到了尚书台,望着已人去楼空的尚书台,高殷发出了一声声苦笑。

杨愔想为他架空二王,还政于他,到最后,真正被架空的,却是他这个皇帝。

高家的发源地在晋阳,晋阳也是军队仰视的中心。

高殷被贬为济南王。

高殷被迫离开皇宫,而与此同时日,高演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在晋阳登基。

临行前,高演和高殷,太皇太后的面前发誓,相约从此互不相害。

甚连高演府中的幕僚,都个个加官一等。

高殷还被迫下诏,军队和国家大事,均由高演决断。

木已成舟,既定的事实已无可挽回,高长恭感叹少年皇帝命运多舛以外,内心深处,五味杂陈。

前世,高演的一生,除了对不起侄子高殷以外,对高家的人,甚至对全国民众,高远都算得上是一个明君。

高演回到晋阳,接管全国的军队。

消息传到肆州的九原城,高长恭知道皇宫发生的一切时,已经是乾明元年的八月了。

高殷被迫任命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