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
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

第12章文若

就当潘凤转身准备退出店内的时候,此前身后一路跟着他的学子们也来到了店前。见许久都没有动静,也就鼓起勇气,向着店内走来,正好堵住了潘凤的去路。

潘凤无奈,只得先退回店内,准备先为这些学子让出道路,他再退出去。

可店内掌柜看到潘凤不退反进,同时又有更多闲人涌入自己店中,当即脸色就阴沉了下来。

只不过载体大多只是寻常的书本,只粗略的记载的其中原理和一些基本的知识,类似于前世的科普短视频,可以增加见闻,但却距离真正实操还有很大差距。

而这些通识书册,本地人徐庶自然早已通晓,自幼跟随大儒学习的牵招更是随口点出了书本几处不严谨之处。条理之清晰,让儒生打扮的书店老板都忘记了维护自己的商品,愧言篆书者只是一失意书生,书中许多事项只是拾人牙慧。

寒暄片刻之后,潘凤放下了手中书本,又一路走马观花向着书市更深处走去。

“发生何事了,如此吵嚷?”一位身材高大,五官俊美的少年出现在二楼的阶梯之上,他的声音不大,但却隐隐有一种威严之感,让众人当即就不由自主的安静下来。

“文若公子,我立刻就将他们赶出去……”面对俊美少年,掌柜急忙解释道。

而他的话落在潘凤耳中,则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

“你是,荀彧荀文若?”

看着面前青年不敢置信的样子,荀彧双眉微皱,有些不明所以。

荀氏作为颍川之冠,自己作为大名鼎鼎的荀氏八龙一脉嫡子,按理来说能够认出自己并不足为奇。

但同样作为昔年党锢之祸的受害者,常年活跃于士林之中的荀氏也是牺牲惨重。不仅有着神君之称的荀淑身死,自己这脉也被迫成为了自污保全家族的牺牲品。父亲荀绲常伴阉宦,就连自己这个少年便被冠以王佐之才的天才,也被迫迎娶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

自己早已不复昔年盛名,就连此次被举孝廉,也都未在颍川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个一张嘴便知是冀州游人的家伙,是如何光凭借一个表字便确定自己身份的?

“你是何人?竟认得我?”荀彧近前几步,饶有兴致的打量起了潘凤。

见对方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潘凤更是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差点就要实言相告。

但在这时,潘凤突然觉得身后有两道凉意传来,接着平白打了一个冷颤,随后才觉得大脑清明了下来。

直到此时,潘凤才明白刚刚已经差点着了这位荀彧荀令君的手段。而以对方在原本历史当中的地位和气节来看,这甚至恐怕都不是对方有意为之。很有可能只是对方下意识释放出的威势而已,如果不是徐庶和牵招及时出手,恐怕此次自己真的要吃大亏。

心中在后怕之余,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如今和顶尖谋士的差距。

而有徐庶和牵招两人跟着,潘凤也不怕受人蒙蔽,每每路过一店,便会上前便览,意图从中摘寻些实用的书本。

只是在徐庶和牵招的高眼界下,大部分店家极力鼓吹的书本当即就被二人指出其中纰漏,偏偏对方还有理有据,店家也只得强撑笑颜,提出折价售卖。

“几位公子很是面生,想必是初来此地吧?只是不幸今日小店要接待贵客,几位公子若是没有要紧之事就请回吧。”

刚一进门,就被下了逐客令,这让潘凤不禁有些尴尬。

见潘凤三人越走越远,有人终于下定决心,抱着书本跟了上去,而其余人见状,也是连忙跟了上去。

虽然书市当中一派书院风气,但各个店铺门口展出的书简确是五花八门。除了圣人箴言,礼仪声乐术算甚至就连酿酒金铁这等有关工匠方面的书本,潘凤也看到了不下数百本。

不知何时,其他来选购书本的学子注意到了这点,竟都默默跟在了潘凤身后,就为能买到打折的书本。

颍川书院满城,光颍川一地的子弟可撑不起这么多书院。其中多数,都是怀揣着求学梦想的外地人。而在颍川这近乎寸土寸金的地界,这些学子虽然家中还算富庶,但却也不能太过大手大脚。

而当潘凤继续往书市深处走去的时候,许多人脸上都流露出了明显的为难之色。

步入书市深处,行人更加稀少,同时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也明显华丽了起来。

潘凤走进最近的一家的书店,第一眼并没有发现掌柜的柜台,映入他眼帘的大厅却是数道屏风隔断,形成了一个個幽静错落的小空间。

而就在潘凤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了家酒楼时,一名掌柜打扮的中年男子才从二楼走下,语气柔和,揖礼道:

不多时,潘凤三人身后便形成一道长长的队列,而每当潘凤从一家书店走出,这些人立刻就会一拥而上,将店中打折的书本席卷一空。

潘凤挑挑选选,才买下了三册书本,他身后这些人却已经收获颇丰,怀中满满当当的抱着一摞书册。

“今日小店不待客,诸位请回吧。”

只是由于此前追随潘凤的人实在太多,此刻尚还未全部进入了店中,又听闻掌柜赶客,进门和出门人流相抵,店门就自然显得更加拥堵。书本掉落声和众人的话语声,立刻就打破了店中的幽静,变得吵嚷起来。

再往里,那可就是本地世家大族的产业。售卖的货品自然也就档次更高,哪怕不是上品的谋技,也得是书画大家的得意之作。价格也自然同样水涨船高,基本就告别株这个单位了,都是论金的。

“算了,就当开眼界了!”

对于徐庶和牵招看不上的通识课本,对于大部分外地学子而言,可就说不定关系着未来的生路。而对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而言,未来最可能的归宿便是某县师爷或者幕僚,这种程度已然十分够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