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开局抬棺进谏,老朱气炸了》
大明:开局抬棺进谏,老朱气炸了

第13章 查!给咱查!

只是……

接下来!

苏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封搏命的《鸣冤书》竟然带给了震动大明官场上下的大地震。

承天门之外。

苏怀静静的等着即将到来的“结果”。

他自己也很清楚,那封《鸣冤书》一旦真的被当朝陛下看到,定会激起千层风浪。

为首的是一个须发皆白,明显在宫里待了很长时间的老太监。

看到对方的刹那。

原本围在四周一众百官,全都大惊失色!

“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他出来干什么?”

正在百官心中犹疑困惑之时。

“奉上命!”

一众官员立刻严阵以待。

“即刻进朝!”

秉笔太监只是说了这四个字,随即目光往身后一扫,其它的小太监则纷纷离开承天门,显然是前往其它没有坐班的“官员府邸”下旨去了。

而此时……

六部衙门,以及五军都督府的前面。

一众官员纷纷互看……却是心中忐忑。

字越少,事越大!

刚才他们只听到了四个字,而秉笔太监更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但从其惊恐的表情来看……

怕是傻子都能猜到。

陛下刚才绝对发了一场雷霆之怒。

至于原因。

一众官员,全都朝着那登闻鼓下凡的“苏怀”望去……

“诸位,快些进殿吧!”

秉笔太监扫了一眼苏怀,随后看向众人说道:“皇爷亲自在等。”

闻言。

詹徽、茹瑺、杨靖等一众尚书,顿时面容肃然。

自从陛下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衙门的尚书,瞬间就迎来了权力高峰。

此时的六部尚书,俨然就是真正的国朝重臣、一众代表。

不一会儿。

一众臣子集结,然后快速朝着宫内而去。

只不过,每一个臣子进宫的时候,都不可避免的看了一眼苏怀。

而苏怀。

则望着众人远去的身影。

继续留在登闻鼓下。

似乎被遗忘了一样。

但他深知。

当朝陛下能突然让百官集结,很大的原因,就是自己的那封鸣冤书。

可话说回来。

自己只是鸣冤进谏,和这些百官有什么关系?

……

奉天大殿。

百官刚一进入,便果然看到,朱元璋早早的就在龙椅上等着。

而太孙朱允炆,则伴在一侧。

看见两人如此态势,众人纷纷心中一惊。

“詹徽,茹瑺、你们几个尚书先看……”

百官刚刚站定。

朱元璋便直接将手中的奏疏扔了下去。

詹徽连忙上前捡到手里。

在看到那透纸而出的血字后,詹徽就已经心里清楚,果然是刚才那敲击登闻鼓的小子引起的。

就是不知道写了什么。

如此想着。

詹徽便打开,而一旁,茹瑺、杨靖、郁新等人也纷纷上前一同观看。

原本几人的表情还是一阵好奇。

暗道那小子鸣冤,牵扯到了蓝玉案,又说出了什么“秘辛”,以至于陛下如此看重?

可是。

看了没一会儿。

“噗通”一声!

詹徽当即跪下!

他面色发白,额头瞬间留下了满头冷汗,只感觉心脏骤停。

其余几位尚书,更是近乎和詹徽同时跪下。

“陛下息怒,此獠如此犯上,请陛下立刻将其斩立决!”

看见几位尚书都如此模样。

其余文武官员,纷纷心底一寒。

事情好像超出他们的想象!

“斩!”

“当然要斩!”

“但不能现在斩。”

朱元璋冷眼看向百官,他的视线在四处探索,势要找出,那藏在背后之人。

“现在斩了,这件事情就成了悬案。”

“咱就再也找不出,骂咱独夫,准备欺天,倒行逆施,复辟宰相,甚至干涉皇位,准备倾覆我大明的罪臣!”

这一连串的话语响起。

顿时。

下方的文武百官脸色大变,悉数匆匆跪下。

“陛下息怒!”

“陛下恕罪!”

而詹徽等人瞬间明白。

皇上分明是将这《鸣冤书》和当朝的官员联系在了一起。

可是!

冤枉!

他们才是天大的冤枉啊!

他们什么都不知情。

怎么就被陛下扣上了这个帽子?

“回禀陛下,此人吾等之前从未见过,此人所写的内容,我等更是毫不知情。”

“怎么会……被他牵扯?”

詹徽赶紧辩驳,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从这件事情里面摘出去才好。

“是啊,陛下!”刑部尚书杨靖也反应过来。

“此人不过百户之子,在此之前,和我等毫无交集。直到他鸣冤击鼓,吾等这才打探到消息。”

茹瑺也连忙说道,“陛下,切勿被愤怒扰乱视线,当朝之上,怎会有如此胆大包天,倒行逆施之臣?”

“其父卷入蓝玉案,此獠鸣冤之时,连棺材都已经给自己备好!可见,他已存必死之志!”

“必死之人,说出什么疯狂之语都不足为其。”

一众尚书纷纷撇清关系。

而朱元璋,此时也似乎从愤怒中清醒过来。

他打量着众臣,也听着他们的辩驳之语。

渐渐的,关于这鸣冤进谏的前因后果,越发清晰。

但是!

他一旦怀疑,就绝对不会轻易放下。

趁着百官诉说的时候,他也在安静的等着。

除了亲自询问这些大臣,他更是早已经派蒋瓛,去核查在京所有臣子近期的行动。

锦衣卫秘查天下。

而在京官员,更是随时都能掌握情报。

甚至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朱元璋连他们什么时候吃饭行房都清清楚楚。

终于,随着蒋瓛进殿。

朱元璋这才向他看去。

蒋瓛并未说话,而是将自己调查的一应资料,汇集成册,立刻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亲自翻看。

逐渐地,他开始皱眉。

因为他发现。

事情和这些官员所说的一模一样。

这当朝上下,真的没有一个人接触过苏家的任何一个人。

而苏家。

仅仅就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四口之家。

家中的父亲,担任五军都督府的前军百户,在朝官眼里,连所谓的侍卫都比不上。

其母亲,也是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养着子女的标准妇人,闲时还要纺丝织布……

至于其妹妹。

年仅五岁。

这倒和《鸣冤书》上的自述一模一样。

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参与进“蓝玉案”的造反之中?

而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清楚。

蓝玉的造反,不是他主动造反,而是被动造反。

自己只是需要一个“清理”的理由罢了。

原本。

他以为“蓝玉案”发,有臣子真的在借这个机会密谋。

让蓝玉的“旧党”,积蓄力量,然后祸乱朝纲!

这段时期他是极其敏感的,任何“超乎预料”的事情发生,他都要多想一些。

毕竟!

这是要给太孙朱允炆,荡清前路的必要准备!

但眼下……

随着翻看的资料越来越多。

事实也越发清晰。

那就是:此子……真的是自己来鸣冤,自己写出的这份《鸣冤书》?

而在此之前。

此子认识的最大的官员,就是其父亲,区区一个百户?

这一刻。

查清楚了这些。

荒诞!

朱元璋的心中,只出现了“荒诞”这个感觉。

换言之……

把自己刚才气的“半条命”都快没了的《鸣冤书》,结果就是真的出自于,一个想为四口之家鸣冤的少年人手里?

他哪来这么大的胆?

他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谁吗?

心中连续翻出好几个疑问。

终于。

朱元璋翻到了,锦衣卫从其街坊邻居,核查到的关于此子“苏怀”的个人信息。

“非亲生子嗣!”

当看到这三个字眼时,朱元璋先是一愣。

紧接着,他便看到了下一行字眼。

“据街坊邻居口述,其父母于洪武十五年收养,年岁在八岁到九岁之间……记忆全无!”

唰!

朱元璋抓着信纸的手,突兀一颤……

........

...........

ps:感谢大家最近投的月票!

感谢33174……的的催更

感谢bdwu……的打赏。

感谢zhaa……的催更!

继续求数据!

五一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29日到5月3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牢狱之灾是绝对免不了的。

但会不会被气愤的朱元璋直接“斩首”?

只要和海瑞的契合度越高。

那么存活几率,甚至整个苏家都相安无事的机会,就会越大!

连名字都不会有。

与此同时。

苏怀却不敢保证。

只能寄希望于,模拟人物的“光环效应”。

造反!

而现在的敲击登闻鼓,递上《鸣冤书》。

换句话说。

就是在必死之地,融合海瑞模板,以此而搏命罢了!

当父亲苏镇安,被卷入“蓝玉案”的一刻。

其实苏家的命运,就已经定下了。

就在这时。

承天门之内,近乎一个班列的太监,脚步匆匆的走出。

不论在以前还是现在的大明,都是十恶不赦、要株连九族的大罪。

父亲、母亲、年仅五岁的妹妹,还有自己,可能就是史书上蓝玉案波及的“死亡人数”之一。

不过说实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