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都修仙了,非让当皇帝?》
大明:我都修仙了,非让当皇帝?

第十一章:陛下,没船啊!

“武夫言论,误国误民!”

“误你姥姥个腿,老子扇你大耳巴子信不信?”

“粗鄙之人,老臣耻与你等同朝为官!”

金碧辉煌的大殿中。

永乐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庞充满了威严。

太子,太孙,武王,汉王,赵王并排站立靠近阶梯的位置。

自古文武不对眼,两拨势力吵得不可开交。

但文臣数量众多,你一语我一句,本就不善言辞的武将被怼入下风。

朱棣捂着额头,他很烦躁。

虽说这一幕早有预料,可真看到朝堂演变成菜市场的景象,他还是无法避免的会生气。

“都闭嘴!”怒吼道:“朕话还未讲完,你们闹什么?”

“陛下,攻打倭岛实属不智!”

“恳请陛下收敛好战之心,与民更始,以待来年国库充沛,再做打算!”

“放屁!你等腐儒才是误国误民,殊不知沿海边境长期饱受倭寇摧残,俺认为,直接出兵灭掉他们得了。”

“安远侯讲得对,倭寇不除,边境百姓永无安宁,放任倭寇壮大,迟早成为心腹大患!”

“莽夫之言,何其幼稚?倭患要是这般容易消除,洪武年间就解决了!”

“......”

又来了,又吵起了。

望着这群文臣武将跪拜一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朱棣是真的感觉蛋疼,咳嗽了一声打断他们的争执,开口道:“倭岛有大量金银矿脉,此战不亏。”

“陛下,不是亏不亏的问题,是没必要啊!”

“那小岛偏僻荒芜,更有汪洋大海阻隔,不易攻占。”

“夏尚书说得在理,陛下,元庭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曾经数次发动大军东征倭岛,皆遭遇诡异妖风,折兵损将近十万。”

“大明地广物博,富饶丰裕,陛下何须瞧得起倭岛那点稀薄金银?”

“稀薄?”朱棣气笑了。

直言讲出朱瞻塘给的信息:“倭岛全部矿脉加起来,起码价值三十亿两,这能叫稀薄?”

“就算它金银再多也......什么!!三十亿两?”

朝堂一片哗然。

文臣们面面相视,怀疑耳朵听岔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倭人荒岛,怎会塞得下海量的财富?这......这显然违背常理!”

“没错,如此荒谬的消息,还望陛下切勿轻信小人谗言!”

“小人谗言?”朱瞻塘听得直皱眉头,冷哼了一声,修真者的神念释放而出。

整座奉天殿内压力倍增,仿佛惶惶天威降临,堂下众臣只感觉浑身难受,腿脚颤抖,像是被某种恐怖生物盯着似的!

首当其冲的那名文宫更是如陷深渊,汗水侵湿了衣袍。

吓唬了对方一番,朱瞻塘才收回神念,淡淡的开口:“这件事是我告诉老爷子的,你在骂我?”

三叔朱高燧反应最快,见侄儿不高兴了。

立马把握住表现的机会,捏起拳头便冲了上去,同时还大吼道:“狂妄!!”

二叔与朱瞻基不甘落后,也要出面帮衬,却被高坐龙椅的朱棣一声训斥打断:“老三!你要干什么?”

“禀......禀告父皇,我......儿臣......”

遭到老爷子一骂,三叔朱高燧瞬间就焉了。

刚才的气势荡然无存,连说话都显得结巴哆嗦。

“你什么你,滚回去!”

“哦。”朱高燧耷拉着脑袋,乖巧的退回队列中。

处理完这个不省心的儿子,朱棣看向那名匍匐在地的文官。

无奈的摇了摇头:“张大人,须知口无遮拦、祸从嘴出的道理?”

“老......老臣知罪,老臣绝无辱骂武王殿下的意思,只是疑虑信息是否可靠?”

“下不为例!”

朱瞻塘倒没再计较,转而盯着其余文臣警告道:“君是君,臣是臣,各位提出建议,皇帝不予采纳,那么你们就应该思索,怎样让事情更顺利更完美的执行下去,而不是胡搅蛮缠继续阻拦,明白吗?”

“......臣等明白。”

虽然心里不赞同,但群臣们哪敢表露出来。

武王殿下身份特殊,又拥有神仙实力,属于是大明的镇国之宝,万万不能招惹!

打量着这群‘老实巴交’的文武百官,朱棣非常满意。

瞻塘已经把黑脸唱完,接下来就轮到他唱红脸了:“不必担忧,朕做事向来不会一意孤行,征求诸位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的。”

“倭岛有大量金银之事千真万确,都说说吧,该怎么取得?”

“臣觉得,这一仗必须打!”

“老臣也同意,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倭寇粗鄙野蛮,岂配享有巨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建议将倭岛收归大明版图,如此我等派兵前去拿回自家的财物,理所应该,师出有名!”

“......”

既然此条消息乃是武王告知,那真实性便无须再怀疑!

三十亿两啊!

何等庞大的一笔巨款!

简直无时无刻都在撩动人心!

朝堂内的风向转变,群臣兴奋激昂,眼冒精光,各种正义理由不用思考,即可随手拈来。

“哈哈哈!!好话坏话可都让你们说完了。”不过这也恰好是朱棣想要看到的结果。

武将在前线卖力奋战,文人在后方保障后勤。

大家同心协力,彼此不拖后腿,不耍心机,方能每战必胜!

开怀大笑了一阵,朱棣豪情高丈,意气风发的吩咐道:“拟定出战名单,朕统率三千营!”

“武王朱瞻塘、太孙朱瞻基,统率神机营!”

“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统率五军营!”

“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安远侯柳升,各领精兵十万。”

“兵部凑足相应后勤物资,工部备齐各类军需器械!”

“此战,举国之力,不破倭岛,誓不回转!”

“半月后出征,能否做到?”

殿内鸦雀无声,虽然时间有些赶,但也不是没法完成。

毕竟抢......嗯,取回自家财产的事情,宜早不宜晚。

群臣仅斟酌了一会儿,便由六部尚书与两位武将国公牵头回应道:“臣等竭尽所能,力保征伐无碍!”

“不破倭岛,誓不回转!”

就在大势已成,万众一心的时刻。

一名官员面色尴尬的站了出来:“那个......臣杨士奇,有件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朱棣望去,眼神中带有责怪意味。

老杨平时挺谨慎的一个人,怎么今天似乎不太懂事呢?

尽管有些不爽,但还是给了其发言的机会:“杨阁老,你有话直说,别拐弯抹角的。”

“大家是不是忘记了什么?”杨士奇苦笑着摇头道:“陛下,咱们没船啊!”

“所有能出海的大船,一年前,皆被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带走了,至今还未归来。”

“......!!!”

端午看书大优惠!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22日到6月24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再往下则是文武百官,文臣与武将分属左右两列。

现场肃静无声。

“尔等文臣整天一堆臭道理,真是白读了圣贤书,陛下说打便打呗!废什么话?”

“我张辅愿为军队先锋,替陛下扫荡外夷!”

“陛下,使不得啊!”

朝堂。

别看大臣们皆低着头以示恭敬,其实他们正在内心默默的埋怨着。

早朝刚结束不久,还没开始处理各部门的公务呢,又被叫来进行午朝!

“第一,攻打东海倭岛!”

“倭岛曾被太祖高皇帝列为不征之国,怎可无故违反祖制?”

“劳命伤财,与国无利!”

“打北元残部还说得过去,毕竟我大明从他们手中夺走江山,此乃世仇,至于打倭岛?恕老臣实在无法理解。”

朱棣可不管他们有不有意见,即使有意见也得憋着!

“本次召集诸位,朕有两件事要讲。”

“......”

文人计算得失,权衡利弊,武将唯恐天下不乱,喜好战争。

话音刚落,底下的大臣顿时炸开锅了。

纷纷出言劝诫道:

都是一把年纪的人,来回奔波,就算心态受得了,身体也不堪折磨!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