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第五十章 九千岁勾搭客氏,朱常洛服用红丸(求双倍月票追订)

“问”也有不小的限制,如果是别的毛病,太医询问下陛下的病情倒也可以,但是一般都不敢询问的太详细。

你如此关心皇帝的生活细节,意欲何为?

更何况还是涉及到陛下的私生活,难道要泰昌帝亲自给他们描述下自己夜驭数女的战绩,以及春药的效果不成?

随着官员的补全也使得大明朝堂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了。

正当众人都铆足干劲准备再创大明盛世的时候,却发现陛下的身体突然出了状况。

原本百官认为这是陛下太过勤政,日夜操劳所至,纷纷劝其注意休息,保重龙体。

可今日每一位太医的手一旦搭上了陛下的脉搏就不愿意松开,直到边上的太监催促了之后才依依不舍的结束诊脉。

这一幕让司礼监掌印王安同内阁首辅叶向高都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太医们在讨论了半天后,终于开出了一个药方。

当然了他们的用药也有很多讲究,太医开药可不是啥药方效果好就用啥药。

一般都会使用药性温和的药物,避免使用那些有风险的“虎狼之药”。

所以这也就是为啥许多太医在民间都有神医之称,一旦入了太医院之后,瞧病就特别费劲。

外面吃几服药就能解决的病症,到了皇帝这里经常久治不愈,病情会出现反反复复。

就像之前李献忠敬献的泡脚药方,其实太医们也是知道的,可是这种事情他们是绝对不敢做的,万一皇帝泡出啥问题来,自己可就是找死了。

而且太医开出的药方要经过大臣的审核后才会给皇帝使用。

大臣们能比太医更懂医术?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般他们会找几个懂一些药理的大臣给自己做参谋。

这些人也就能看出一些虎狼之药,这也是太医为何会避免使用这些药的原因。

内阁众人在传阅了一遍药方后,煞有其事的批准了用药。

毕荩臣表示陛下的病情原本并不严重,只是服用了大量春药后,才使得病情恶化,如今已经伤及了身体。

但是好在陛下还年轻,只要暂时告别女色,长期服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慢慢调养还是可以恢复过来的。

听到陛下可以恢复后,叶向高等人也就安心了。

王安很快就开始彻查陛下春药的来源,很快就查到了管事太监李进忠的头上。

陛下近期对李进忠很是宠幸,这早就引起了王安的不满。

甚至李进忠还乘着宫内事务繁杂,自己无暇监管东厂的机会拿下了东厂的实际管辖权。

要不是因为李进忠没进过“内书堂”,大字不识几个,威胁不到自己在是司礼监的地位,他早就对李进忠出手了。

明宣宗年间,朱瞻基成立了“内书堂”。这个教太监读书的小机构,很快就成为了司礼监崛起的基石。

可以说明代太监的文化水平是历朝最高的。

以至于到了明代中后期司礼监手中的“批红权”成为了皇帝制约内阁“票拟权”的一种手段。

司礼监掌印太监更是被人们称作“内相”。

就像文官中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庶吉士不入内阁的惯例一样;“内书堂”也成为了太监进入司礼监的必备条件。

李进忠也算是因祸得福,这个巨大的短板,此时反倒成了他保命的护身符。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王安才没有对他下死手。

不过,还是以擅自敬献“春药”,导致陛下病情加重为由,不准他再进入陛下的寝殿侍奉陛下。

这让李进忠非常郁闷,他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朱常洛的提拔,王安这一手明显是阻挡了自己的升迁之路。

心情不好的他只得一个人在自己房中喝酒。

原本就心情烦闷的他,此时却被隔壁房中传来的声响给惹恼了。

隔壁是其把兄弟魏朝的住处。

魏朝可以说是李进忠在宫中的领路人。

太监在明朝其实是一个比较吃香的职业,许多人都自行阉割,想去宫中谋个差事。

但是每年宫中需要的太监人数有限,像李进忠这种自行阉割,年纪又比较大的人,如果没有人介绍是根本不可能进宫的。

李进忠在太监孙暹的推荐下终于入了宫,不过他很快就巴结上了魏朝,两人便结为了把兄弟。

魏朝是王安的心腹,自然能够给到他更多的帮助。

之前李进忠能够当上典膳,成为李选侍面前的红人,也全是魏朝的功劳。

当然了之后李进忠得到了朱常洛的赏识,一路平步青云,也没有忘记提携自己这位把兄弟。

如今的魏朝既要伺候王安,又要伺候太子朱由校,自然就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对食”客印月了。

两人刚才大吵了一架,客印月气得将屋内的器皿摔碎了一地。

其实太监在宫中的生活也是相当无趣的,虽然他们没有了男性的生理功能,但对于男女之事也是相当渴望的。

特别是那些有了一定地位的太监,在宫内找一个相好的宫女结成“对食”,甚至在宫外娶妻也是很常见的。

当然客印月的身份有些特殊,她并不是宫女,而是太子朱由校的乳母。

客印月是河北定兴县人,早年间与侯二成婚,两人还有一个儿子,名叫侯国兴。

定兴县距离京城并不远,许多人都到京城谋生,客氏在十八岁那年因缘际会进入了大明的皇宫,成为了万历长孙朱由校的乳母。

嫔妃在产子后,不用亲自带孩子,宫内都会有挑选乳母,专门负责抚养皇子、皇孙。

在这种情况下,乳母和皇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远比生母要多。所以皇子、皇孙们与乳母的关系更亲近,甚至在感情上将她们视为母亲一般。

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忙于争宠,更加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后来,王才人病死,朱由校又交给李选侍抚养。

当然这样抚养只是名义上的,真正每天照顾朱由校生活起居的是客印月。

所以朱由校非常倚重客印月,哪怕如今已经十五岁了,仍然离不开这位乳母的照顾。

能够在宫中担任皇孙的乳母,客印月的长相自然是不错的。

试想一下,哪个皇孙愿意喝一个歪瓜裂枣的奶?

尤其是她那充足的奶水更是为朱由校提供了足够的营养。

客印月今年也不过才三十三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李进忠虽说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不过其身材魁梧,在太监中倒也显得英武不凡。

当饥渴难耐的客印月碰上一身酒气的李进忠时,犹如是干柴碰上了烈火,两人都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李进忠毕竟是成年之后再进行阉割的,对于男女之事可比这魏朝懂的要多。

在初尝禁果之后,两人就偷偷好上了。

但毕竟魏朝是自己的把兄弟,所以两人暂时也只能偷偷摸摸的要好。

很快李进忠就发现,其实朱常洛并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如今朱常洛的身体已经垮掉了,要是有一天他龙御归天,那么如今的太子朱由校才是自己将来的依靠。

原本朱由校对李进忠的印象就不错,如今有了客印月的帮忙,李进忠更是得到了太子的绝对信任。

当然了朱常洛如今还不到四十岁,即使把自己身子骨给搞垮了,也不至于很快就驾崩。

李进忠这权当是为将来做投资,不过他也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就此发生转变。

郑太后虽说是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太后,不过在后宫的地位可谓是一落千丈。

虽然朱常洛并没有刻意地刁难过她,但后宫的人全是势利眼,知道郑太后并不受陛下的待见,所以如今后宫是李选侍当家做主。

这就让郑太后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一个小小的选侍居然也敢骑到自己头上耀武扬威。

当她听说朱常洛病重之时,赶紧前往乾清宫探望。

此时朱常洛经过了几天调理之后,已经有所恢复了。

不过毕竟已经伤到了身体,他感到自己在房事上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在言语间流露出了对太医用药的不满。

郑太后趁机说道:“太医用药向来如此,他们开的药方不温不火,虽说吃不死人,想要药到病除却也是万难!”

“当初先帝在世的时候,也时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然后她又趁机说道:“崔公公精通医术,又掌管着御药房,当初也经常为先帝把脉,何不让他替陛下看看?”

朱常洛落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都是拜郑太后所赐,但凡是正常点的人都能看出郑太后这是别有用心。

不过此刻他正好对太医用药的效果不满,被郑太后这么一挑唆居然还真就让崔文升给自己把脉了。

崔公公虽说掌管着御药房,也看过几部医书,不过其水平充其量也就是熟知药理。

其诊断的水平怕是都比不上那些赤脚游医。

不过有句话叫做“谎话说上一千遍就是真理”。

崔文升长期声称自己精通医术,那帮手下也经常溜须拍马将他称作“崔神医”,就连那些太医也时不时的恭维他两句。

久而久之他甚至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一个神医了。

崔神医给陛下诊过脉后,很快他就给朱常洛开出了一副药方,更是令人直接从御药房替陛下抓药。

崔神医哪里会治病,他开出的药其实是一副泻药,以大黄为主。

他认为朱常洛之所以感觉不好是由于肠胃堵塞所致,故而食欲不振,精神不佳。

只要大便一通,百病全消。

也不知道崔公公究竟是有心还是无意?

反正朱常洛服了他开的药之后,立刻腹泻不止。

本就虚弱不堪的他,如今是虚上加虚,彻底卧床不起了。

太医诊断之后更是大惊失色,直言陛下已经伤到了根本,只怕是难以彻底复原了。

朱常洛大怒直接将崔文升下到了东厂的诏狱之中。

李献忠在诏狱中呆了也有段日子了,由于李进忠的照顾,他不但是好吃好喝,甚至还能同茅元仪等人进行通信。

因为李献忠的信是用暗语写的,所以他也不怕东厂的幡子们查看。

不过为了保险期间,他们中间还是换了一套暗语。

李献忠在空闲之余还研究了一下戚少保的《纪效新书》,顺带利用前世的记忆,将风帆战列舰的简略设计图纸给画了出来。

崔文升进来同他作伴后,他很快就了解了宫中发生的一切。

看来历史依旧还是向着原来的轨迹在运动。

崔文升看到李献忠在诏狱之中也是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朱常洛居然直接对这位宁远伯下手了,此刻他对自己的前途也是担心不已。

李献忠却叫他不必太过烦恼,当初太医刘文泰治死了宪宗跟孝宗两个皇帝,不也就是一个流放。

何况如今他只是加重了朱常洛的病情而已。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有人会替崔文升背锅的。

应该用不了太久,这个诏狱中又会来一个新狱友了。

不过崔文升还是很感激李献忠的,当初要不是他让自己放了李进忠一条生路,恐怕如今他在这诏狱之中的日子就不会这么好过了。

而李献忠知道如果朱常洛不死,自己恐怕是很难走出这诏狱了。

因为自古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

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

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必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臣复疑于君而必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父子疑司马懿谋反而不杀,最后终被司马家造反夺了天下。

虽然没有拿到啥证据,但是很明显朱常洛已经怀疑自己了。

恐怕他是不会将自己再放回到辽东的,若真的将自己放回到辽东,自己肯定也会因为害怕被朱常洛再次怀疑而直接造反。

不过很可惜已目前的情况来看,朱常洛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接下来李进忠这个“九千岁”将会彻底搅乱大明的朝堂,自己正好借此机会彻底掌控整个辽东。

很快一张折叠床的设计图被送出了诏狱。

如今整个大明最好的木匠都已经被情报司招募到了帐下,经过训练后他们中的一部分年轻人会作为情报司的探子被派进皇宫,另一部分年纪大的则留在情报司设计并制造各种精巧的木器。

毕竟将来献上精巧的木器可比送银子的成本低的多。

而此时朱常洛的病情则是进一步恶化,不但出现了头晕目眩等症状,连说话都变得费劲了。

太医们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反正陛下的病是被崔文升给治坏的,与他们无关。

这时候若是下猛药,万一治出一个三长两短来这可是给自己召来杀生之祸。

由于泰昌帝久不上朝,朱常洛身患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

崔文升胡乱开药的事情也就传开了。

众臣群情激奋,直接将矛头指向郑太后。

二十一日上朝时,左都督郑养性更是遭到了群臣的围殴,被暴打了一顿。

郑太后听闻此事后,更是吓得躲在宫中不敢出门。

二十三日,阁臣刘一景、韩爌值班时,鸿胪寺官员李可灼到阁部要求向皇帝进献仙丹。

内阁首辅叶向高担心再现崔文升的用药事故,命李可灼离去。

李可灼虽未能通过阁部上达,次日竟自行往大内思善门进药,内监不敢自作主张将其放入。

李可灼献药之举虽然再次被叶向高等人阻止,但进献仙药的消息可能由内监传递给泰昌帝。

二十六日,朱常洛再次召叶向高、刘一景等十三位大臣到乾清宫。

朱常洛当时在冬暖阁靠着案几勉强坐起,皇长子、皇五子等人近身伺候,众臣请求皇帝谨慎用药。

朱常洛回复说:“已有十多日不进汤药了。”

二十九日,泰昌帝再召诸臣讨论册封之事。

叶向高等人促请光宗早立皇储,遂指定皇长子为继承人,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泰昌帝又问起自己的陵寝如何,感觉自己大限将至。

此时他忽然又问起进药的鸿胪寺丞,并传见李可灼。

李可灼到后为光宗诊脉,所言病源、治法均颇令陛下满意,于是朱常洛下令李可灼进药。

众人退出来后,群臣让李可灼与太医商量。

太医们当然不可能建议服药。

要是治好了功劳是李可灼的,要是治不好自己还要承担一个胡乱用药的罪名。

于是叶向高等人回复道:“此等所谓的仙药来历不明,陛下切不可再胡乱用药。”

此时朱常洛放声大哭,说道:“朕已经命不久矣,如今太医不敢给自己用药,这‘仙药’乃是自己最后的活命机会,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这道理大臣们自然是心知肚明,话可以这么说,但事不能这么干。

皇帝真要给吃死了,肯定有一大堆人要跟着倒霉。

这时候他们宁可让朱常洛等死,也不能给他这个活命的机会。

就在此时李可灼强行闯入暖阁,说道:“他敢用项上人头担保,只要陛下按照自己说的方法服用,这个仙丹一定能治好陛下的病。”

此时朱常洛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说道:“朕即刻服用!”

叶向高等人都默不作声了。

反正他们已经苦劝过了,是陛下一意孤行。

最后王安于心不忍,只得将李可灼敬献的红丸递了给了朱常洛。

李可灼说道:“此仙药共有两丸,陛下直接兑水服下即可;于三日后再服第二丸。”

“但是切忌,两丸之间的间隔不能小于三日,不然药力过强恐怕陛下的身体无法承受。”

于是朱常洛就迫不及待的服下了一颗红丸。

片刻之后,朱常洛就浑身发热,然后感觉气息顺畅了许多。

于是说道:“李爱卿真乃忠臣,直接下令赏银五百两!”

众人一看陛下脸色红润就连说话都便的中气十足,也是欣喜不已。

纷纷感叹此红丸的神奇,难道和世间真有仙药不成?

此时太医毕荩臣已经大体猜出了这个红丸是啥东西,术士常以铅、汞之物练丹。

这类东西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催发人的精力,但其实只是提前激发人的潜能。

陛下这病虽然自己无法治愈,但他毕竟年轻,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再不济拖延两三个月总是没有问题的。

这么一来恐怕只是回光返照,撑不了多久了。

感觉状态恢复的朱常洛居然能下床行走了,连胃口也变好了。

第二天他居然出现在了早朝,使得朝臣纷纷称奇。

不过很快他就感觉头晕乏力,又一次晕倒了过去。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兄弟们的订阅及双倍月票支持!

感谢书友“帝者归来”、“2021119205528786”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

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就传出了泰昌帝夜驭数女,天天留恋于床地之间的消息。

太医也只能粗略的看下皇帝的脸色,想看个舌苔啥的是不允许的。

“闻”太医也只能悄悄地进行,不能有明显的动作。

其实太医替皇帝看病难度也是很大的。

在百官眼中泰昌帝可是勤政爱民的典范,同万历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而且据说这些美女乃是郑太后所献。

万历皇帝去世才不过二十余日,如今尚未下葬,还是处在国丧期间。

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也及时对其进行了劝诫。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可由于病人是皇帝,这些手段至少被废掉了一半。

首先“望”肯定是不成的。

大臣望君乃是大不敬,即便是比较熟悉的大臣,近距离面君的时候也会略微低下头,避免同皇帝进行眼神交流。

若是放在万历朝,这些以“卫道士”自居的东林党人早就上书用唾沫星子将皇帝给喷死了。

不过泰昌帝可是他们口中的圣主明君,百官纷纷选择了沉默!

“切”倒是可以的,他们主要能够依靠的就是替皇帝把脉了。

平日里即使皇帝没啥大毛病,太医也会尽量拖延把脉的时间,这样显得他们对陛下病情的重视和慎重。

朱常洛也自知这件事情是自己理亏,于是表示一定远离女色,好好调养身体。

乾清宫内,太医院院判毕荩臣为首的数名太医,正在轮流替朱常洛进行诊脉。

泰昌帝此举可是大不孝的行为,简直是禽兽不如。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