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炮灰说我干不过他们,你来(快穿)》
炮灰说我干不过他们,你来(快穿)

第230章 被强取豪夺的公主26

姜唯一觉得,沈著学的是化学,搞这东西也算专业,而且她都不记得水泥配方,那自然沈著来就好了,但是沈著最终却决定由姜唯一来。

和姜唯一不同,沈著更加倾向于脑力活动,思虑也更加周全一点,他俩不分你我,由谁提出来都一样,但对于朝堂来说,还是姜唯一更加合适。

因为姜唯一是女子。

如今京城的道路是青石板路,而这些都是大块的石板, 就这大部分地方还都是泥泞小路, 只有一些繁华的城池才会有青石板路。

还有城墙的修筑也需要大块的石头。

河堤也一样。

嗯。

还能震慑一下那些眼高于顶的大臣。

——你们不是说女子没什么本事没什么见识吗?如今就是女子拿出了这神物哦!

惊不惊喜?打不打脸?脸肿了没?

这等到水泥的作用发挥出来,这样的功劳可以让姜唯一更进一步,同样的,也能让朝中女子的生存环境好上一些,毕竟姜唯一用事实狠狠地扇了他们一巴掌啊。

正是出于这些考虑,沈著才会将水泥相关的东西整理好交给姜唯一,让她来负责上奏。

他俩在这时代相依为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沈著从小就和姜唯一一起,当然希望周围的环境对她来说好一点。

至于他自己?他不缺功劳啊,而且他的生存环境可要比姜唯一好多了。

“您可真能说笑,我又不是信口雌黄的人,你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别人做不到,你没见过那是大人你见识少了,总不能你没见过,这东西就不存在吧?”姜唯一面对顶头上司那可一点都不怕,直接就怼了回去。

沈著可是和她说了,她身上功劳多,性子又直,反而会更加好一些。

“作为女子站在这朝堂上确实不容易,毕竟有那么多没本事的人眼红……啊,大人,我并不是说您。总之,微臣既然上奏了,自然是做过了实验准备,皇上可以派人去查看,而不是像大人一般,还没看到就先怀疑。”

袁青:“……”

黄口小儿!

“皇上!微臣并非是眼热姜大人,只是合理怀疑一下而已,毕竟不只是微臣,其他人想必也未曾听过水泥这种东西,只是有些担心姜大人而已。”

“姜爱卿并非大言不惭之人,担心姜大人的话,还是问清楚比较好,而不是张嘴就怀疑。”闻人奚理直气壮地站在姜唯一那边,淡淡地回复道。

随后让姜唯一将那水泥做的东西呈上来。

袁青心里憋屈极了,可偏偏还不敢再说些什么。

其他大臣并没有在意袁青的憋屈,纷纷有些好奇地看着呈送上来的“石板”。

刚才听了姜唯一的介绍,大家对这东西都好奇得很,想要知道是不是真的像姜唯一说的那么厉害,如果是真的……

天佑瑞朝啊!

这种时候谁还去在意袁青的想法啊。

袁青见大家都在关注水泥,脸都绿了,随后自己也看了过去,想要看看到底是不是像姜唯一说的那么厉害。

一个女子,哪里来这样的本事?

呈上来的水泥石板并不大,如今永安河决堤问题迫在眉睫,闻人奚下了朝以后就带着大臣去了姜唯一的庄子。

那里有更多的水泥还有已经做好的东西。

如今天气炎热,水泥弄好了以后只一天时间就差不过干了,两天就彻底干好了,如今庄子上有刚弄好的,还有已经弄好了两天的。

闻人奚吩咐随行的侍卫上前用刀劈水泥石板,最终只在上面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迹,而刀刃却明显有些卷了。

注意到这一幕,随行的大臣纷纷倒吸一口凉气,随后不管心中怎么想,纷纷扬起了灿烂的笑容,“皇上,得此神物,永安河必然不会再决堤,日后修筑河堤城墙都会更加坚固,天佑我瑞朝啊!”

“很好,确实天佑瑞朝,姜大人实乃功臣。”

有了这个,以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不过,水泥的配方如今也要控制好了,可不能泄露出去,不用看她都能知道,那些大臣心中肯定有自己的小心思。

还有就是……此次流言来得奇怪,暗中到底是谁推动的,闻人奚差不多已经确定了,如今水泥出现,势必会引起注意,肯定会打水泥配方的主意。

来而不往非礼也,人家既然找上门动手,那闻人奚自然会回礼。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次情况特殊,水泥这种东西暂时隐藏起来,而不是放在明面上才是最好的,只是如今迫切需要水泥扬名,也能安抚一下受灾的百姓。

回宫以后,这个庄子就彻底被皇家控制了起来,包括里面的工匠,他们的家人全部都被控制了起来,全力制作水泥,制作出来的都送去了永安河。

姜唯一也被保护了起来。

姜唯一手中的好东西不少,这些年搞出来很多有用的工具,只是那些东西有用却没有水泥引人注意。

闻人奚记得,隔壁还有一个夺嫡刚混乱刚结束,新帝野心勃勃盯着瑞朝这边的邻国呢。

这次流言其实也有对方的影子在,让闻人奚借着这次机会拔除了不少钉子。

如今瑞朝的这些世家已经被她杀得零零落落,她的残暴深入人心,这些人根本不敢有太多小动作,就算对科举,对科举居然还录用女子不满,也不敢私下里去传谣言,想要制造舆论压迫她。

因为他们不敢。

这招在科举开始之前就已经用过了。

根本没用,还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这一次所谓永安河决堤是天罚的言论还真不是这些人放出来的。

而且这次的谣言重点其实并不是科举选官,而是任用女子。

谣言的重点是女子抛头露面为官,阴阳颠倒。

科举这样的制度对于帝王来说都是好事,远比推荐制要好很多,邻国新帝褚凌云当然也欣赏这样的政令,日后也想着广开科举,招揽可用的人才,而不是让人才全部都被那些大家族垄断,想要突破都难。

正是因为看到了科举的好处,邻国新帝才不愿意闻人奚成功。

他希望闻人奚成功,为他铺好路,又不希望她成功,因为那样一来邻国要慢了瑞朝这边一步,于是干脆就从女子下手,想要毁了闻人奚的名声。

如果能够造成瑞朝动乱,那就更好了。

之前岁朝末年其实是邻国最好的机会,可惜那时候邻国自身夺嫡之争非常严重,根本无暇顾及当时的岁朝,倒是给了闻人奚机会。

褚凌云一直觉得非常可惜,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

但他并不清楚,邻国夺嫡之争持续这么久,还有闻人奚的影子在。

因为那时候闻人奚并没有准备好,暂时不能面对邻国的虎视眈眈,那自然就只能让邻国继续乱着了。

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工匠加班加点制作一批水泥,全部送去了镇北永安河,同时闻人奚为了稳妥,还派了林沧海过去,让他亲自率军过去,一边是护送水泥,一边也是为了加固河堤。

和这时代其他人不同,闻人奚习惯让军方的人负责这些救灾事宜,而不是靠普通的劳役。

效率太差了。

如今既然暂时没有打仗,而他们手中又有人马,为什么不让服从性更高的将士去加固河堤?

当然,到时候参与的将士肯定会有奖赏就是了。

镇北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不过两天的路程,他出发以后,整个朝堂都在关注永安河那边的情况。

除了林沧海带过去修筑河堤的人马,还有一队人也带着赈灾物资出发了,主要是各种粮食还有药,随行的还有京城的大夫,领头的几位大夫则是太医院的太医。

他们过去是为了防止河水决堤后造成瘟疫。

河水决堤,淹死农田作物,淹死百姓,可同样会淹死老鼠之类的动物,而这些动物死后不好好处理,极易发生瘟疫,若是不提前准备上预防着,等到真的发生了瘟疫,到时候情况就严重了,非常容易失控。

整个瑞朝都在关注那边,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救灾事宜,除了永安河那边,闻人奚还派出了不少人马去各地河流检查河堤情况,以防永安河决堤这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三个月后,永安河决堤的事情彻底解决了,如今的河堤抹上了一层水泥,干了以后河水继续冲刷就没有事情了,整个永安河都焕然一新,而此次外出的钦差也带着满分的答卷回来了。

随着他们回来的还有不少河道上的官员,只不过他们是被押送回来的——这些人都是从前在河道上伸手的人,如今证据确凿,永安河的隐患又解决了,自然空出来手收拾这群蛀虫了。

待在京城的人想到前两年菜市场口流的血,再看看被押送回来的河道官员,纷纷打了一个寒颤。

他们这位陛下,眼睛里可容不得沙子,并且手段强硬得很,在她手中讨生活,根本就没人敢乱伸手,毕竟从前那些乱伸手的人一家子都去投胎了。

最让朝中大臣绝望的是,闻人奚才二十多,正是年轻的时候,储君还没出生,而她又是开国皇帝,手中不缺人,也不缺民心,他们就算有些小心思,想要迫切等着她退位,都不行。

太远了。

朝中大部分大臣都要比闻人奚年纪要大。

他们觉得自己或许根本活不到闻人奚退位!

偏偏还真的不敢做什么,只能像小鹌鹑一样缩着。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君臣二者,只能一弱一强,方能配合得好,若是君臣双方都很强势,不愿意放下手中的东西,二者对上,对朝廷来说绝对是可怕的。

君臣相斗毁了了的朝代也不是没有。

君臣双方都很弱势……那问题就更大了,岂不是告诉其他国家的人说,我们好欺负,快来?

此时已经入了秋,稻子也开始抽穗了,只是镇北那边因为永安河决堤损失严重,很多田地几乎颗粒无收,朝廷给了镇北免税两年,不但如此,还送了不少物资过去。

只是到了冬天的话,那边的日子肯定要难过了。

原本那边就属于瑞朝偏北的地方,温度要比其他地方低上一些,今年又受了灾,冬天难熬,天气寒冷,还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姜唯一升官了,今天下了朝刚好有些事情要和闻人奚说。

两人聊完了正事,闻人奚状似无奈地提了一嘴。

“今年冬日也不知道镇北那边怎么度过的,现在这日子就已经这么冷了,今年冬天必然要比往年难过一些。”

“皇上这么为百姓着想,是他们的福气,到时候肯定有办法的。”

“能有什么办法,碳贵,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每年冬季都有百姓被冻死,这京城之中,天子脚下尚且有人冻死,又何况是其他地方?”

姜唯一想了想觉得闻人奚说得有道理,也开始忧心上了。

这瑞朝是她看着打下来的,那些百姓都是瑞朝的百姓,知道他们可能会冻死,姜唯一自然放心不下。

她和沈著做了那么多事情,若是有人被冻死,真的会难受。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闻人奚念了一句,随后突发奇想,“唯一,从前在外面的时候冬日烧了灶膛,一整天都暖和得很,你说,能不能让人准备一个烙饼的样式,烧一张床?到时候浪费的柴火也要少一些。”

“一家人在这样的地方保暖,到时候也能让更多的人活下来。”

姜唯一正忧心呢,听到闻人奚的话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

……这不就是火炕么?

火炕这东西简直就是冬日封印。

在冬天多少人会被封印在温暖的炕上哦,根本就不想要离开。

“皇上,我倒是有个好主意,只是还要实验一下,如果成功的话,到时候这个冬季冻死的人肯定要少很多。”

而且这个事情做起来也不算难,最多有些废功夫,不过这对于那些给人盘炕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生计,可以赚钱的。

闻人奚点到即止,听姜唯一这么说,立刻就明白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很自然地转移了话题。

不得不说,沈著和姜唯一真的好用。

他们拿出来的东西闻人奚也能拿出来,只是有些麻烦而已,不如直接就都交给他们两人,还不会引起怀疑,她自己只要舒舒服服坐在后面过日子就好。

嗯,不得不说,很愉快。

果然,没多久,火炕就出来了。

皇宫之中有地暖,并不需要这个,但是好些大臣家里却需要。

就算是世家,家族之中也有日子不好过的,更何况如今的世家生存可要比前朝艰难多了,为了自家的安全一个一个缩着脖子,更加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享受。

火炕确实是好东西,可以让族里日子不好过的人家弄上,冬日里日子也能过得舒服一些。

而火炕这玩意最受欢迎的还是北方。

北方冬季寒冷,有了火炕,可以不出门的时候就直接在火炕上待着,舒舒服服的,除了容易上火一些,其他没坏处了。

穷苦人家学了盘炕的手艺,也能多一门生存的技艺,给大户人家盘炕赚些银子好过年。

总之怎么都好。

倒是南方对此不感兴趣,原本也不算太冷,火炕这东西就有些用不着了,夏日南方潮湿,谁知道会不会长蘑菇。

有火炕吸引注意,之前在永安河立下大功的水泥也就被分散了不少注意,不像从前一样被盯着了。

至少盯着的,讨论的人少了一些。

百姓就是如此,过些日子话题就会换掉,有新的有趣话题,从前关注的那些也会慢慢冷淡下来。

对闻人奚来说,火炕可以让位置偏北的百姓过个好年,但也只有这样的作用了,可是水泥不一样。

水泥的用处太大了。

不说别的,修筑城墙,若是在外面糊上一层水泥砂浆,到时候城墙肯定会更加坚固不好攻占。

水泥工坊那边也一直没有停下来休息,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水泥,好了以后就堆积在仓库之中,留着来年开春用。

这个冬季确实要比往年寒冷很多,得亏火炕出现,否则的话还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听说塞外的牛羊马匹都被冻死了不少,等到开春说不定还会有外族南下。

不过瑞朝与那边接壤的地方不多,反而是邻国和那边接触得更加多一点,所以暂时不用担心,该担心的是邻国而不是她。

而火炕还让民间对于闻人奚的声望更加好了一些。

因为他们都听说,这火炕是宫里传出来的,就因为皇上知道他们冬季难捱。

当然,这冬季也不是没好事。

如今唯一的亲王,曾经的岁朝皇帝闻人或要大婚了。

这可是本朝以来第一件喜事,闻人奚没有纳后宫娶皇夫,自然不存在这样的喜事,也就只剩下闻人或了而已。

这门亲事在永安河决堤之前就赐婚了,婚期定在腊月,因此一进入腊月,整个京城就都弥漫着一种喜气。

本朝以来第一件喜事,可不得好好办?况且看闻人奚对闻人或的态度就知道,对方很在意这个弟弟,这段日子闻人奚心情好,整个朝堂的气氛都活跃了很多。

不再像之前那么小心翼翼的。

闻人或更是逢人脸上就带笑。

他如今年纪确实不小了,该成家了,而且这个王妃还是他自己看上的,对这门亲事自然更加满意。

未来的王妃是个官员。

并不是瑞朝建立以后才入仕的官员,而是从前瑞朝没有统一时,生活在河对岸的女子官员,一年前才被调到京城来。

儿子要成家,太后也不愿意在后宫之中待着了,直接包裹款款住到了王府之中,就等着喝儿媳茶了。

成亲的日子准时到来,闻人奚也带人出了宫直奔王府。

看着穿着一身喜袍,牵着新娘的闻人或,闻人奚脸上也扬起了浅浅的笑容。

可惜原主已经去投胎转世了,否则的话看着闻人或成亲,估计会很高兴吧?

有了水泥,整个瑞朝的发展绝对会进入一个飞速的阶段。

从前闻人奚忙着攻打岁朝,民生那一块虽然在发展, 但是很多东西却没急着弄出来,这一次姜唯一主动站了出来倒是刚好。

这都是好处。

这水泥由谁提出来才是两人讨论的内容。

一个女子, 如此越级上奏, 哗众取宠!

别人不知道, 但是闻人奚却知道水泥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的。

当然, 即使姜唯一和沈著没有站出来, 闻人奚也会想办法怂恿他们去搞水泥的。

这东西有大用。

“姜大人, 我知道你想要立功,作为女子站在这朝堂之上本就不容易, 你想要立功之心我能理解, 但是你要明白,若你说的这东西不存在, 这可是欺君之罪, 要抄家灭族的。”工部尚书袁青站了出来, 皱着眉头看着姜唯一。

事实上, 姜唯一不记得水泥的配方。

从永安河决堤开始,她和沈著就讨论过要在这一次将水泥搞出来了。

有了水泥,至少永安河的加固会方便很多,而且水泥不会造成大量淤泥沉淀,用水泥建出来的河堤坚固不说,还能坚持更久。

姜唯一上前一步,将水泥简单介绍了一下, 立刻引起了朝堂上大臣的怀疑与讨论。

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他们从未听说过水泥这种东西, 他们这些人也算是博览群书, 家中底蕴深厚,他们都没听过这种东西,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如今朝堂之上尽管很少再针对女子为官讨论了,不服的人都被他们这位陛下给杀服了,可这不代表他们心中服气赞同,时不时阴阳怪气也让人难受。

科举才刚结束,外面又流传着永安河决堤是上天对于闻人奚阴阳颠倒,任用女子为官的惩罚,这种时候姜唯一这个女子拿出水泥这样的神物,绝对可以一举打破这流言。

这件事他不知道。

可如今姜唯一可是在工部任职, 她今天上奏的内容他压根就没听过。

“这是何种神物?”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