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种田医术在手,我在古代横着走》
种田医术在手,我在古代横着走

第56章 你们知道望江楼的东家程家吗

她这才回过神来,冲对方笑了笑。

赶忙说道:“我在想这些山货真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这些东西山民手里多吗?”

“多着呢!我们在一户人家收购东西,别的山民也跑过来,希望我们买他家的东西!”

赵乡绅是桃花镇的实际管理人,相当于镇长。他家有事需要几十斤核桃,但是找遍了附近大小地方,都没有找到核桃。

因为现在不是核桃成熟的季节,新的没有长出来,旧的没有存货。

刘小江知道这个消息后,去了赵乡绅的府上软磨硬泡,终于说服赵乡绅,把找核桃的机会拿到了手。

幸好遇上了女侠,才解了他们的困……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对苏瑾宁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女侠,这次我们兄弟能进山贩到这些山货,都是女侠的功劳。等会儿我们给赵乡绅送完核桃后,就把剩下的东西都送到女侠家里,让你们家人都尝尝鲜!”

一旁的杨大柱也连连点头。

“扑哧!”

苏瑾宁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两人倒不含糊,性子也干脆,还直冒傻气。

“叫什么女侠,我姓苏叫苏瑾宁,以后叫我苏姑娘好了!”

“好的,苏姑娘!”

“好,好,好的,苏,苏,苏姑娘!”

两个人都憨憨地笑了。

“馄饨来了!请慢用啊,汤可以免费喝。小妮儿,要不要来碗汤?”

杨嫂端着两碗馄饨放在桌子上。

“不用了,谢谢杨嫂,你去忙吧,一会儿有需要了再喊你!”

她又对着刘小江他们豪气地说:“你们这次带回来的山货,除了赵乡绅的核桃,我都要了!不白要。你们仔细地算一下价格,然后告诉我。”

刘小江和杨大柱对视一眼,同时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震惊。

然后同时说道:“不用银子,不用银子!要银子我们成什么人了!这堆山货就算我们的谢礼了!”

“这一趟跑下来,大概能有两百多个铜板的收入,我们多跑几趟,很快就会把你的钱还上来!”

苏瑾宁连忙打断他们的话。

“听我说,要还我钱,我很高兴!但不是现在。你们刚有了个这个路子,正是需要银子的时候,就不要再推辞了!等生意做大了多还一些!”

两人没有再谦让,扭扭捏捏地说了个“七百文”的数字。

她心下了然,直接给了他们一两半银子。

“等下我去办点事,你们去给赵乡绅送核桃。一会儿我们在西门外的泡桐树下集合,你们帮我把东西送到桃树沟村!”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两人得了恩人吩咐,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他们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几口就把馄饨吃完了。

“杨嫂,再来两大碗!”

苏瑾宁不紧不慢地喊道。

“不吃了,哪能吃那么多!”

“我们吃饱了,不用再要了!”

两个人都不好意思,直嚷嚷着要走。

像他们的条件,平时几乎从不下馆子,连一碗馄饨都舍不得买,哪能一下子奢侈地吃两碗呢。就没有这种吃法!

“坐下,着什么急!我请你们吃呢,敞开肚皮,大胆地吃好了!”

她被这两人逗乐了,请人吃饭当然得让人吃饱!吃完了还饿肚子算怎么回事!

再说了,她还想问问他们了解不了解望江楼呢。

“你们知道望江楼的东家程家吗?”

“知道呀,襄陵县有名的商户,他家主要是做粮食生意的,也有好几家酒楼,桃花镇几乎都知道。”

刘小江随口回答道。

“那程子风呢?”

“程子风是程家的大公子。苏姑娘是要和他谈生意吗?那可不太好啊!”

刘小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的意见。

苏瑾宁一愣,这个刘小江倒是个人才呀,脑子转得这么快,一下子就猜到了自己的意图。她没有回避,直接承认了。

“嗯,我和他有一面之缘,觉得这个人还不错,所以今天过来想跟他谈一谈,看看有没有做生意的可能。他怎么了?为什么说不太好?”

刘小江就倒豆子一般讲起来程家的前世今生。

原来,程家祖上就是以卖粮食为生,传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现任的家主叫程财,是程子风的父亲。

他在广和府的铺子里呆过,知道现在这个时节深山里的老百姓手里可能还有核桃,就和杨大柱安顿好奶奶后,出发进了深山。

这次进山的目的地是在鸡头山的最深处,一个叫马回头村的地方。这个地方已经出了襄陵县界了,属于隔壁的山垣县管辖。

刘小江见苏瑾宁入定一样呆呆的样子,疑惑地一直叫她。

“女侠,女侠?你怎么了?”

好家伙,宝贝还真不少。

原来,那天她给了刘小江杨大柱一两银子后,他们买药花了四百文,还剩下六百文。

刘小江心思活络,寻思着山里买东西不容易,生活里经常用到的一些零碎的东西肯定缺。

如果他们在山外面带一些小零碎进山,肯定能赚一些铜板。

苏瑾宁听完后不由地点头。

除了核桃外,还有毛栗子、干笋、葛根、蜂蜜、山茱萸等等东西。

苏瑾宁看着这些,口水都流下来了,要不要她也去一趟马回头村呢?

她心里不停地权衡着去马头村的可行性。

果然这些零碎的东西非常受当地村民的喜欢,才半天的功夫,东西就卖完了,赚的铜板也大大出乎意料,刨掉成本外,竟然有一百个铜板之多!

两个人大受鼓舞,除了帮赵乡绅买了核桃外,还用手头的银钱向山民购买了许多山货,看能不能在山外卖掉,赚些差价。

刘小江一提起这些就十分激动,山民们愿意卖说明有货源,只要他在襄陵县,广和府这一带把销路找好,就是一门长久的生意。

他和大柱也不会再“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落得去抢劫别人的地步了。

这个刘小江,头脑倒是挺灵活的。

她走到装货的筐子跟前,翻了翻里面的东西。

随后,他就和杨大柱一起,用买药剩下的六百个铜板找小商小贩批发了许多东西。都是些针头线脑,头花手帕,鞋样布头等零碎东西。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