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第332章 温暖的氛围

现在他们有什么不懂不会的,也不会像一开始那么不好意思了。

当然他们每次来苏兄家,都很喜欢苏兄家里的氛围。

不知为何,就是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很容易放松下来。

哪怕住村里,有的也讲究宗族关系。

苏雪衣道:“若有一天皇帝突然间下令整改土地,查到旁人的土地都挂靠在你名下,你当如何?”

“你我都读过书,在府学夫子们也都讲过土地问题,你也该明白之前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很严重,当今皇帝是明君,他要为百姓做一些事,若是整改土地的话,查到你名下土地过多,就连你都会受到影响。”

温暖!

对了,他就是感觉到了温暖。

所以他和杜松来了,也没说客气客气,他们也确实想留下来吃饭。

所以就厚着脸皮多待了。

两个人还是羡慕苏雪衣的。

苏雪衣看着林策和杜松的神色,知道他们在羡慕他。

他知道,家里这一切的变化,家里如今如此好,都是瑶娘的功劳。

当然娘和大哥他们也都很好。

苏雪衣看着他们道:“我娘子经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家和万事兴,家里和睦温馨,我们无论学习还是科考以及做别的事情,都会有一种安心无后顾之忧的感觉。”

林策和杜松认真将这番话听了进去。

他们就觉得苏夫人看着无论能力学问见识还真不像是乡下出来的女子。

这次来柳河村,他们都看到柳河村的变化了。

杜松道:“对了,苏兄,之前我们来你们家的时候,看到村里还没这么大的变化,感觉现在比以前还热闹。”

“又多了好几个建筑。”

苏雪衣解释道:“瑶娘又开了几个大作坊,用的人多,所以你们看着比以前热闹。”

杜松和林策心想,苏兄的妻子还真的能干。

竟然建了那么多作坊,生意还如此好,更带着村民们发家致富了。

就连他们说要来柳河村,他们家里人一听都知道柳河村的事情。

现在柳河村都这么出名了。

“苏兄,我看还有酒坊,里面真的在酿酒吗?我路过的时候都闻着是酒香味,都有些不敢相信。”

林策的爹喜欢喝酒,但为了供他读书,他爹愣是一滴酒都不喝了。

实在是酒很贵,普通的酒价格都不便宜。

更别说好酒了。

他闻着的话,感觉那作坊的酒都是好酒。

就是不知道真假。

因为林策实在是有些不太敢相信。

普通人竟然还知道酿酒秘方?

当然苏兄夫人不是普通人。

只是酿酒秘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都是高门大户,也是因为高门大户能保住酿酒秘方,而且酒业真的很赚钱。

他们看着苏兄的家业,都震惊不已。

这以后苏兄去京城赶考,以后考的好了留在京城也不用担心在京城生活问题。

买个宅子肯定也轻轻松松的。

他们就要多靠自身努力了。

当然他们羡慕归羡慕,还是打心眼里替苏兄高兴。

苏雪衣笑着道:“嗯,那是瑶娘开的酒坊,她知道酿酒方法,就招了人去作坊酿酒。”

“放心,待酿好了酒,一人送你们一坛。”

瑶娘说了,待酿好了酒,他如果有要好关系的同窗或者夫子,都可以给他们送酒。

所以苏雪衣直接开口了。

因为他知道不开口的话,两个人估计也想喝。

对于比较好的同窗,苏雪衣并不会吝啬。

只是他心中有些感叹。

也是 因为有瑶娘的生意在后面做经济后盾,他才能安心读书学习。

否则读书的过程中,如何能不牵挂家里。

林策和杜松一听都激动了起来,“哈哈,苏兄,那我们可就不客气了,说好了,到时候我们可要喝你们酒坊酿出来的酒。”

“要我说啊,嫂子酿造出来的酒一定好喝,做的食物都那么好吃,酒肯定好喝。”

“对对。”

反正他们很有信心。

这边三个人说着话,另一边沈月瑶则跟大家一起将红薯外面的泥洗干净。

“一会烤好红薯,先拿给大家吃,晚上咱们就吃火锅,我顺便再炒一盘拔丝地瓜给大家尝尝味。”

沈月瑶本来想着苏雪衣的同窗来了,做一桌子菜。

但想到现在天气稍微变冷了,不像夏天那么暖和,要是将一桌子菜做出来,可能稍微有点凉。

所以就准备做火锅吃。

为了方便吃火锅,家里专门改造了一个房间。

可以坐在榻榻米上,围坐在中间的桌前吃火锅,桌子中间放了锅,下面可以放木炭烧,榻榻米下的抗洞里连接着烟道,所以不必担心烟味。

这里没有电,也没有什么电磁炉,只能这样做了。

而且天气冷了,他们吃火锅的次数还多。

尤其到了冬天,下雪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赏雪的话,感觉会非常好。

苏大丫和苏二丫很高兴,又开始吃火锅了。

苏修野感觉这段时间在家里,也真是放松的很。

每天哪怕在酒坊里酿酒,但休息时间多,每天也有干劲,他不觉得累。

而且在酒坊里虽然是酿酒,但他主要负责监督巡逻查看,不太用亲自动手做什么。

这可轻松多了。

自从三弟回来了,有什么好吃的也都会叫他过来一起吃。

吃过那么多美食,苏修野都感叹,以前在京城连御厨房做的饭都吃过,却比不上弟妹做的饭菜。

年少时,祖父教导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皇帝,他们一起探讨过土地问题。

那时候当今皇帝听的很认真,还说了希望以后百姓能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种植。

他们算是幸运的,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考中举人。

他们就想着,多跟苏兄讨论学问,定能受益匪浅。

更别说这次考中举人。

苏雪衣明白,村里人大多依附宗族生活。

皇帝很重视农桑。

这一点是肯定的。

林策和杜松觉得明明他们跟苏兄年纪差不多,却无论学问还是见识都无法跟苏兄比。

他们考中举人后,身上的压力瞬间就轻了很多。

就连家里人都跟着轻松,就好像压在身上的担子一下子移开了。

是啊,这些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考取功名。

两个人神色一动,跟苏雪衣待的时间长了,他们也能从苏雪衣话里听出一些关键重要的意思,所以一下子就明白了苏雪衣的意思。

回去后他们就明白应该怎么做了。

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林策仔细想了想,到底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这一点,他们自己承认。

而且若非苏兄和苏夫人帮忙,他们可能之前连秀才都没法考试。

苏雪衣也愿意提点一下林策和杜松。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