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

第372章 心里热乎

大宝二宝玩了一天,也有些累了,两宝在炕上一坐,都有些困了。

好在沈月瑶在县城买了油条面鱼,一会热一热,再炒几个菜就行了。

沈月瑶炒菜也快。

因为一整天都没有烧火,烧炉子,大家一进屋都觉得冷。

苏二丫道:“不烧炉子,就是觉得冷。”

平日家里都烧着炕烧着炉子,一进屋内都觉得热乎乎的,将外套羽绒服脱下来,光穿着里面的毛衣就觉的很暖和。

没一会,屋内就热起来了。

苏二丫一边烧火,一边将手放在灶口那里烤一烤。

“还是家里暖和,怪不得旁人都说热炕好,说起热炕都感激三婶,这要是没有热炕,冬天穿的再多也冷。”

“外面很多人还不知道火炉子来着,咱家火炉子也是三婶设计好让人打造好的。”

身上暖和起来后,苏二丫都忍不住感慨一番。

想到以前冬天冷的时候,她更加觉得现在好,现在冻不着。

下雪也不怕,在屋内在炕上坐着做事啥也不影响。

还有那个水壶,也是三婶设计好让铁匠铺打造好的。

烧炉子的时候,将水壶倒满水放在火炉上,一边烧炉子,水就一边烧开了。

早晨起来的时候,用炉子里的水兑着洗脸洗漱都方便多了。

而且水壶一会就烧满一壶,倒在暖瓶里。

家里的暖瓶,也是三婶设计出来的,别说,还真的保暖,水倒在里面都能保暖一天来着。

很神奇的感觉。

反正冬天用热水也不用现烧了。

苏大丫在火炉旁洗菜,道:“那可不,要没有这些,冬天就是冷。”

“还有三婶给咱们做的雪地靴真暖和,走了一天,在外面一整天,我都没觉得冻脚。”

孟老夫人道:“我穿着也觉得好,之前下雪天在外面走一走也不打滑,你三婶说了,这鞋底防滑。”

以前很多话说出来,她们都不太懂。

现在跟着沈月瑶说多了听多了,有些新鲜的词汇她们也会说。

以前冬天的鞋子,都是她们自己做鞋子纳鞋底。

总归鞋底也不是很厚,下雪天在外面走一回,就湿透了。

但雪地靴不会湿透。

苏二丫道:“我之前在绣坊的时候,就知道很多人都想定这种雪地靴,但咱们绣坊的人还是不够,所以有的人想买也买不到了。”

苏大丫补充道:“那咱们逛街的时候,也都看到了,现在集市上都有卖鞋的摊子了,有些鞋一看就是一些人自己做的,也仿造着雪地靴做的,不过样式还有里面毛的厚度都比不上三婶给咱们的雪地靴。”

不过就算是如此,她们看到那摊位上,都有很多人在看雪地靴,买的人也不少。

反正这种鞋穿着就是好。

苏大丫觉得鞋底有点厚度,穿着,感觉身高都高了一点。

沈月瑶洗了手正在切菜,听着她们两个讨论着,忍不住笑了笑。

“看样子你们挺喜欢雪地靴的。”

苏大丫和苏二丫都点头。

她们确实挺喜欢这种鞋子。

穿着舒服,走路也舒服。

苏修野看炉子烧着,便去院子里劈柴。

苏雪衣道:“大哥外面冷,最近劈的柴火够用。”

苏修野道:“三弟,我累不着,这点活对我来说不算什么,闲着我也会着急,不如让我劈柴,这样活动一下,身上很快也就热乎起来了。”

苏修野体质确实很好。

以前也去服役身体亏损的厉害,不过回来后,身体营养也都补回来了,他现在感觉全身都是劲。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吃的太好了,他感觉身上的力气比以前都大,练的功夫好像都突破屏障了。

对他来说,劈柴真的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屋内,苏雪衣便帮着沈月瑶做饭。

沈月瑶道:“没事,我能忙活过来,你去歇会。”

若是平常的话,苏雪衣这个时间也在屋内读书。

她知道苏雪衣喜欢读书的感觉。

不过出去逛了一天肯定也会累,所以她可不想这个时候苏雪衣还看书。

她觉得歇一会比较好。

大家一起动手,做饭也快。

很快,饭菜都做好了。

苏雪衣将苏修野从院子叫回来,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

吃饱饭后,都各自回屋休息了。

马上要过年了,苏雪衣和沈月瑶便让孟老夫人她们都住宅子这边。

这样准备过年所需要的食物什么的都方便。

半夜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雪。

北风呼呼吹着。

但被窝里是热着,他们睡得很安心,一点都没感觉到什么。

早晨醒来得时候,苏雪衣洗漱后就去院子里扫雪了。

孟老夫人和苏修野他们也都早起扫雪。

沈月瑶开始准备早饭。

吃过早饭后,大家便开始准备做过年的糖了。

沈月瑶道:“咱们可以做棒棒糖,花生酥糖,水果软糖,彩色糖等。”

沈月瑶买了专门包糖所用的糖纸,做好了包起来就行。

这些说法,孟老夫人她们都没听说过。

“这一上午能忙活完吗?”

他们下午的时候还要包饺子。

沈月瑶知道,在这边过小年也都吃饺子。

中午吃了午饭后,下午就要准备包饺子了。

沈月瑶道:“先做两种糖,待明天再继续做一些。”

过年嘛,就图个热闹。

而且大家拜年问好,小孩子们都喜欢糖,如果摆的盘子里是各种各样的糖,给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也都会很喜欢。

当然做一些软糖的话,也是觉得有些老人家牙齿不好,只能吃点软糯的东西。

吃软糖正好。

苏大丫和苏二丫就很喜欢这种一家人一起做食物的感觉。

就感觉不是在忙活,而是在做有意思的事情,让她们心里都充满期待感。

尤其还能吃到各种各样的糖。

她们还记得以前,在村里待的这三年多,过年的时候,也就拜年问好的时候,得几块糖,平日都舍不得吃。

苏大丫以前虽然性子不好,但她也喜欢大宝二宝。

哪怕自己舍不得吃得糖,也会偷偷塞给大宝二宝。

所以沈月瑶心里也明白,苏大丫心底其实是善良的,只不过以前性子偏执,好在现在性子改过来了,心胸也开阔了。

沈月瑶也愿意带她们多学东西,也喜欢给她们做好吃的吃。

她心中明白,开春后,大概率她们都要搬到京城了。

在京城那个地方,不用想,就知道规矩肯定多,很多人都要戴着面具生活,无法跟村里这样随心所欲想如何就如何。

言行举止估计都有严格要求。

所以这一年在村里过年,她想着让大丫二丫多享受一下这种快乐。

也许以后她们想到这时候的记忆,都能发自内心觉得温暖高兴。

还有大宝二宝,她也想让他们读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童年的美好生活和记忆,对人的成长对人的性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麦芽糖咱们之前做过,所以不用现教了,今天上午主要做花生酥糖和棒棒糖。”

反正她自己小时候就挺喜欢吃棒棒糖的,拿着棒棒糖能一边玩一边吃,觉得挺有意思。

她想,小孩子估计会喜欢棒棒糖。

“之前做糖所需要的模具,我都让人提前做好了,一会用就好。”

“对了,之前咱们准备的花生都弄成花生碎了是吧?”

孟老夫人道:“都弄好了放心吧,多弄了一些。”

之前沈月瑶就说了需要炒熟花生,将皮捻去,然后磨成花生碎。

孟老夫人就弄好,然后用擀杖在面板上黏炒熟去皮的花生,弄成了花生碎。

弄好后,她用盆子装了起来等着沈月瑶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沈月瑶点了点头,“这样,做花生糖就简单多了。”

沈月瑶将赶集买的白糖准备好。

苏雪衣想着帮忙一起烧火,苏大丫和苏二丫则准备做麦芽糖。

锅中不加水不加油,然后放入白砂糖开始炒。

中火翻炒至白糖融化。

再用小火。

沈月瑶说用什么火,说是大火中火或者小火,苏雪衣烧火的时候都能控制好。

哪怕坐在灶口烧着柴火,苏雪衣周身都带着清雅出尘的气息,跟灶口这里的氛围可是格格不入。

但是苏雪衣愿意参与这里面,有时候光烧着柴火看着瑶娘专注做这些事的时候,他都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感。

这大概就是家的感觉吧。

大宝二宝也在帮苏大丫苏二丫做麦芽糖。

其实两宝帮忙也是玩,不过他们跟着家里人一起做事会觉得开心。

用小火熬煮翻炒融化的白糖。

之后糖稀变了颜色。

然后准备点清水……

就这样,待锅内弄好了后,将之前的花生碎倒入其中。

花生碎不是很碎,如此吃起来才能吃到花生的感觉。

翻炒弄好后,沈月瑶赶紧在模具案板上抹上油,将做好的花生酥糖倒入其中。

然后用擀面杖擀平。

趁着热的手切成块。

如此一块块花生酥糖就做好了。

沈月瑶拿出一部分来留着自家人吃,另一部分要用纸包起来。

包的时候,孟老夫人和苏修野一起帮忙包就行。

沈月要用盘子装了一些,让大家伙都尝一尝。

苏大丫和苏二丫知道三婶做好了花生酥糖后,都惊讶起来。

“这么快就做好了啊?”

沈月瑶笑着解释道:“做这个确实块,冬天天气冷,也好存放,这要是夏天的话,根本存放不住,就化开了,冬天就不用担心了。”

“块,都来尝一尝,趁热吃,更好吃。”

她们都还没吃过花生酥糖。

苏大丫和苏二丫迫不及待的拿了起来。

不过两个人赶紧先递给大宝二宝。

“来,弟弟吃。”

大宝二宝高兴的接到手里,轻轻咬了一口。

苏大丫和苏二丫也吃了起来。

苏二丫高兴的笑起来,迫不及待的分享花生酥糖的味道,道:“三婶,这个花生酥糖又甜又酥还又香,跟之前吃的别的糖感觉不一样,之前的麦芽糖都有些黏牙,这个不,这个更酥脆一些。”

“好吃。”

苏大丫吃了一块又吃了一块,这才感叹道:“还是有三婶好,可以吃各种口味的糖。”

孟老夫人也笑着点头道:“确实不错啊。”

苏修野和苏雪衣不怎么吃甜食,但吃着这个花生酥糖也都点头说好吃。

大宝二宝高兴的吃着,吃了一块还要吃。

沈月瑶道:“一会还做别的糖,你们不能吃多了,要不牙齿会坏掉。”

沈月瑶会控制两宝吃糖,不会让他们吃太多。

而且中午还要吃饭,总不能吃糖吃饱。

接下来沈月瑶又做了棒棒糖。

当然做棒棒糖的模具,沈月瑶也都提前准备好了。

当做好棒棒糖,拿出来给大家看时,大宝二宝眼睛都发亮了。

就连孟老夫人都惊叹起来,“这是小动物的形状啊!”

苏二丫道:“看着跟玩具一样,我看着都喜欢,这东西拿着都舍不得吃了。”

苏二丫觉得拿在手上玩着都觉得挺有意思。

沈月瑶道:“这种棒棒糖可以舔着吃很长时间,用来哄小孩子最管用。”

苏雪衣含笑道:“也就是你才会想到这种方法。”

棒棒糖不但带着各种颜色还带着图案,小孩子看着自然喜欢。

就是大宝二宝伸手拿着,都在玩,没舍得吃。

沈月瑶道:“这些也要用糖纸包起来。”

“全部包起来吗?”

孟老夫人都不知道如何包着。

沈月瑶解释道:“就包上面就行,下面木棍不用包,这样不容易沾上灰尘。”

沈月瑶说着,在旁边椅子上坐下来,然后拿着纸开始包。

旁边就是火炉,烤着火炉做着事情都不觉得冷。

大家一起动手速度快一些。

孟老夫人道:“也不知道今年正月的时候会有多少人拜年,往年的时候都是村里人,但这次感觉作坊的很多人估计都会来拜年。”

“之前在作坊的时候,还听大家伙说过。”

沈月瑶道:“我都跟大家说了,别村的人都不用过来拜年,所以不用准备太多。”

要真的连作坊的人都准备了,那简直要累坏了。

现在光是柳河村的人都多了很多。

这半年,柳河村嫁娶很多,小伙子们娶媳妇的多,年轻姑娘家也都嫁了人。

实在是柳河村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都愿意来这个村生活。

也有人专门在这边定居下来。

所以柳河村一下子多了一些人,比以往人多还热闹。

还有很多人家里条件好了,也开始生好几胎了。

主要是条件好了,大家也愿意多要孩子,因为知道不会饿着肚子。

待包好了后,沈月瑶拿到外面的一个大缸里放起来。

虽然她们现在这个宅子大,但院子里也放了很多东西。

墙上都挂着玉米和腊肉以及灌肠。

火腿肠都是直接蒸煮好放起来,灌的腊肠,沈月瑶觉得还是在外面晾晒风干后吃起来好吃。

接下来就是吃中午饭。

吃了中午饭后,下午一家人就开始一起包饺子了。

揉面的揉面,准备肉馅的准备肉馅。

沈月瑶准备了两种馅,一个是白菜肉的饺子,一个是蛋黄肉饺子。

好在全家都没有什么忌口的,什么都吃。

倒也不挑剔什么食物。

不过孟老夫人挺喜欢吃蛋黄馅的食物,她觉得蛋黄馅好吃。

主要是之前沈月瑶做了一次蛋黄肉馅的馄饨,孟老夫人吃了直说好吃。

所以这次包饺子,她又准备了蛋黄肉的饺子。

沈月瑶要切菜,苏雪衣接过刀来道:“我来吧!”

生怕沈月瑶再说什么,苏雪衣道:“瑶娘,我想做点什么。”

光看着瑶娘如此忙活,让他歇着什么都不做,苏雪衣心里会自责,更会心疼瑶娘。

若是可以,苏雪衣都恨不能什么都为瑶娘做。

“切菜我来,不过调味还是要你来。”

沈月瑶笑着点头。

她知道苏雪衣擅长刀工,他切的东西又整齐又好。

就在大家忙活着的时候,村里响起了鞭炮声。

“这会都有人放鞭炮了啊。”

“这会下午,大家放的鞭炮不多,到了晚上会多一些,不过这是小年,到过大年,家家户户都喜欢放鞭炮。”

沈月瑶本来忙活着包饺子还没啥感觉。

可一听外面的鞭炮声,那种过节的感觉就出来了。

她心中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大宝二宝都好奇的要跑出去看。

沈月瑶拉住他们道:“外面冷,你们可不能这样出去,咱们先忙活,待晚上咱们也出去放一卦鞭炮。”

去县城的时候,他们也买了好多鞭炮。

也是为了过年热闹一下。

孟老夫人都说了,在村里,以前哪怕大家条件不好,过年的时候都都必买鞭炮。

很多人家都至少买两三挂鞭炮。

沈月瑶知道,大家多过年非常重视。

对很多人来说,忙活一整年就是为了过年。

大宝二宝一听高兴了。

“放鞭炮。”

“好,晚上放鞭炮,咱们吃了饭后放。”

待苏雪衣切好菜和肉,沈月瑶调馅饼。

孟老夫人已经将面揉好了。

待都准备好后,他们将一个大面板放在了炕上。

然后大家上炕,围着炕开始擀皮包饺子。

沈月瑶感觉坐着使不上劲,就在边上站着。

“三婶,你上来,这样累。”

沈月瑶摇头道:“累不着,这点活根本不算什么。”

大家说着话的时候,外面村子里又放起了鞭炮。

一放鞭炮,大家说话的时候,声音都要大声,要不还真听不清楚。

沈月瑶往外看了看,也不知道谁家放的鞭炮。

下午的时候大家放鞭炮并不密集,但都陆陆续续一直有声音。

沈月瑶听着鞭炮声,更感觉到氛围了。

她觉得这种感觉可真好。

这让她更加期待过大年了。

门口还有零星的一个个小鞭炮声。

没鞭炮声的时候,都能听到一些小孩子们欢笑的声音。

跑跑闹闹的。

上午的雪都没化开来着。

孟老夫人道:“还是小孩子精力旺盛,都不觉得冷,这会都在街上玩。”

苏大丫道:“一到过年,大家都高兴嘛。”

是啊,过年的时候,不但大人高兴,孩子们更高兴。

可以吃到好吃的,可以穿新衣服。

很容易知足的想法。

苏大丫以前心中偏执,都很少去感受村里的一些风俗人情。

但明白了很多事后,再想想小时候在京城的时候,感觉村里更简单。

大家的想法也简单。

大宝二宝都有些坐不住,都想出去玩。

沈月瑶看着他们的神色,道:“雪衣,你要不带他们出去玩吧,不过让他们小心鞭炮,别打着。”

苏雪衣点头道:“好。”

说着,苏雪衣去洗了手,将手上的面粉洗去,然后带着大宝二宝出门了。

大宝二宝兴奋的都笑出来,一溜烟往门口跑。

沈月瑶则和孟老夫人他们继续包饺子。

苏修野则在院子里打水。

刚刚缸里的水不多了,他多挑些水用。

大家忙活着,听着鞭炮声,感受节日氛围,哪怕天气冷,也不觉得冷,心里都热乎的很。

穿着毛衣,再穿一个羽绒马甲,这样干活的时候不耽误。

要不穿着外面的大羽绒服,干活的时候,都有些臃肿。

其实怎么说也是冬天,马车虽然铺的厚厚的,马车帘子也弄的很厚,中间还烧着炭火,但还是透风还是有些冷。

孟老夫人给他们盖好被子。

就是炉子也封了,冬天家里烧着火没有人的话不放心。

一行人到家,将马车拴好,将东西抱进屋内。

苏修野道:“我来烧炕。”

苏雪衣很自然的去生炉子。

光烧炕,不用被子盖着捂着,热量也容易散掉。

所以回来的时候再重新烧。

孟老夫人将大宝二宝放在炕上,道:“你们两个先玩,一会炕热了,就暖和了,衣服不要脱啊。”

孟老夫人生怕大宝二宝着凉了,嘱咐他们不要脱外套。

孟老夫人进里屋,伸手往被窝里一摸,道:“炕都凉了,早晨烧的柴火也不太管用。”

早晨他们出门前,做早饭的时候烧了柴火,也相当于烧了炕。

就这样,大家瞬间忙活起来了。

很快灶口就烧起火来了,炉子也生了火。

所以一般都是烧了炕后,用被子盖着,这样能保持炕上的热量。

而且早晨出门的时候,大家也不敢让灶口里还燃烧着柴火,担心起火。

首先要让屋子暖和起来。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