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
从盘点古代巾帼开始[历史直播]

149驰名品牌

皇帝们:好像被打开了什么思路!

为非作歹的外戚们:危!

至于像卫青这样的外戚,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正他们是打算拿功绩说话,也不打算谋朝篡位。最重要的是,卫青觉得自己还是会死在皇帝之前,因此完全没有这方面压力。

“额~其实汉元帝用这事来推断刘骜没有慈爱之心就挺槽多无口, 虽然刘骜确实不是怜惜百姓的人, 然我也没瞧见汉元帝对百姓多慈爱啊。”

“说远了, 其实刘骜对自己在乎的人,感情还是很充沛的。且刘骜吊丧都回来了,从京城到中山王藩国再回来,路程那么远, 再伤心也该哭够了, 因为他没陪你哭就是不在乎小叔叔这事还真说不上。”

“刘骜虽然有很多毛病,且是个昏君,他的根本问题却不在此处。汉元帝在这里找毛病, 纯粹就是看不惯这个儿子, 想要另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山阳王刘康。不过有意思的是刘骜并没有因为父亲曾经想要立刘康而和这个弟弟生嫌隙, 不仅没有嫌隙,还和这个弟弟感情特别好。”

“汉成帝和王皇后母子晋级成功后,王家一夜显贵。王太后的兄长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弟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一天之内王家多了多少侯?我都数不过来了好嘛!”

“想当年卫青、霍去病虽是外戚,但他们的爵位可是战场上打出来的。卫青的三子封侯也不是因为他们是皇后的侄儿,而是父亲的功绩余荫。可如今王氏寸功未立,竟然一夜多出一串高官,你说夸张不夸张?”

“王政君的生母李氏早年与其父王禁和离改嫁苟宾,还生了儿子苟参。继父死后,王太后就让生母和父亲复婚,以汉武帝舅舅田蚡的旧例,要求汉成帝给异父弟苟参封侯。王家已经那么多侯爵了,犹不满足,就连昏君汉成帝都看不下去,拒绝了。”

“然虽未封侯,汉成帝还是给了苟参侍中、水衡都尉的官职。这大概就是盛世和乱世的区别吧!王朝盛世时,可没有君王会这样随意的赏赐爵位。因外戚身份恩荫爵位不是不行,但一般来说太后的父亲、长兄之类也就够了,全家都封一遍,也太夸张了。”

“上位者最重要的是赏罚分明,外戚没有寸功,就这样随意封侯,就像将一窝苍蝇放到了光鲜的肥肉随意产卵。这些苍蝇卵很快就会在肥肉上孵化,将这块光鲜的肥肉变成腐肉,迅速啃食殆尽,连骨头都不会剩下。”

汉元帝脸色发黑,天幕说他,他是不高兴,可让他更不高兴的是王家这种肆意分他的天下。即便是柔仁的君王,那也是君王,对于自己的江山自己可以糟践,却容不得旁人觊觎糟践。

汉宣帝也很生气,并下定决心,绝不让王政君进宫成为太子妃。

王政君听着天幕,在后宫瑟瑟发抖。她原本就不得皇帝宠爱,如今天幕揭露这些,怕是皇帝更要废太子,另立傅昭仪母子了,或许就连自己的娘家也会被皇帝处置。

相较于汉元帝时还是皇后的王政君,已经是皇太后的王政君就镇定多了。天幕说天幕的,反正她儿子已经是皇帝,她已经是太后,王家已经显赫。不过那个王莽——

早在说巾帼英雄系列,提到王莽时,王太后就已经让兄长和弟弟寻找王莽,想要提前除掉这个祸患了。王太后虽不像吕后、窦太后那么厉害,可对于儿子的江山,还是很看重的,并不愿意有旁人来篡取。

不过王太后并不知道,除掉王莽,以他们母子的能力也保不住这天下。少了王莽,不过是少些折腾,或许百姓能够少些苦难罢了。且王莽已经出逃,朝廷至今都没有找到人呢!

“不过你以为汉成帝是个纯纯的蠢货那又错了。汉成帝虽然贪玩懈怠朝政,但身为皇帝,对自己的权利同样很在意。汉成帝大封王氏,可不是听他妈的话那么简单,而是要利用王氏外戚来对付汉元帝时做大的宦官势力和其他外戚势力,只是最后玩崩了而已。”

“汉成帝要对付什么人呢?其一是宦官中能将汉元帝玩弄于鼓掌的石显,当然了汉元帝一直觉得石显是宦官只能依靠自己,是他用石显,而不是石显左右他的决定。不好意思,每个坐视宦官做大,被宦官操控的皇帝都这么想的,什么宦官只能依靠自己之类。啧~”

汉元帝:……

不管是汉元帝时的石显还是汉成帝时的皆是瑟瑟发抖,汉成帝时的石显是知道皇帝容不下他了,而汉元帝时的石显明白,之后皇帝怕是没有那么好糊弄了。皇帝虽然愤怒于天幕的批判,但同样也会被天幕所言影响判断。

“又如比冯昭仪的弟弟冯野王和许皇后之父许嘉。这个许皇后是汉成帝原配许皇后,她是孝宣皇后许平君的堂侄女,汉元帝的表妹。对的,汉元帝把自己的表妹嫁给了自己儿子。这些皇帝是真不讲究,表侄娶表姑,舅舅娶外甥女,女儿嫁表叔、娶父妾、纳儿媳妇……”

“再说石显、冯野王、许嘉相继被斗倒后,王凤盯上了丞相王商,这个王商不是成都侯王商而是汉宣帝母亲王翁须的侄儿,即汉成帝表叔爷,也是一股比较有实力的外戚势力。然王商的姑姑王翁须早早枉死,哪里比得王凤的妹妹是太后,于是最后王商也落败了。”

“王商死后,王氏外戚在朝中再无敌手。大将军大司马职位都成了王家家传官职。王凤之后,王政君从弟王音、成都侯王商、曲阳侯王根继承,最后传至了太后那个篡汉的侄儿王莽。大司马的官职从卫青、霍去病、霍光、张安世再到王家这群,同样的官职,任职的人素质却是暴跌啊!”

“那么王家那么多侄儿,为什么传给了王莽呢?因为王凤生病后,王莽表现的十分孝顺,而王太后觉得王莽的父亲死的早,没有封侯,应该弥补一下。额~王太后应该算是古代版极品扶弟魔了,拿儿子的东西给娘家是一点不心疼。”

“王氏外戚专权,这就是汉成帝时西汉的主要背景。再说汉成帝刘骜后宫,刘骜原配许皇后是名门才女,在刘骜还是太子时,就已经是太子妃了。许皇后年轻时也是宠冠后宫,几乎独宠那种。”

“然许是近亲结婚又或者古代小孩本就容易夭折,许皇后生了一子一女都夭折了,其后色衰爱弛逐渐失宠。汉成帝逐渐开始宠爱其他年轻嫔妃,还有——”

“老刘家驰名品牌,虽迟但到的男宠。”

刘家皇帝们:……

“据说汉成帝刘骜的男宠有两个,一个是姑姑敬武公主的儿子‘少年殊丽’的表弟张放。嗯!张汤、张安世后人,当然了为人男宠,张放不是张家第一个,据说张安世过继给哥哥张贺的张彭祖与汉宣帝也不太清白。”

张汤:……

“另一个是王太后的外甥,同样是汉成帝表弟的淳于长,汉成帝真窝边草爱好者,表弟们后路危矣!”

汉成帝的表弟们:……

“同样是表弟同样是男宠,张放和淳于长的待遇就不一样了。大概是汉成帝太爱张放,‘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让王太后很不满。加上国舅们煽风点火,张放很快就被赶出京城了。期间汉元帝也曾想把张放找回来,但每次都被太后和王氏外戚重新排挤出去。”

“汉元帝死时,张放都还在外任,据说在知道汉元帝死讯后,张放直接哭死了。啧~真爱啊!也是一位痴情人,可惜汉元帝的真爱就比较多。不晓得为汉元帝哭死的张放知不知道汉元帝时马上风死的!”

刘家皇帝:等等!你说这小子怎么死的?, ,887805068

“像汉惠帝刘盈怜爱差点夺走自己太子之位的刘如意,会有一个‘反派’母亲吕后一样, 汉成帝刘骜也和差点取代自己的弟弟刘康很好,然后背后也有一个反派。不过这个反派不是刘骜的生母王政君。汉元帝身前宠爱刘康, 在他死后, 王太后与汉元帝是非常优待刘康的。”

“这个负责‘反派’身份的人是刘骜的舅舅,即王太后的兄弟大司马王凤。与吕后不一样的是,这个王凤是真反派, 为什么说他是真反派呢?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没有吕后的本事。在我看来朝堂上,身居高位却没本事为百姓谋福祉,就是反派。”

“不过这个权利要是交托给宦官、外戚和权臣,那结局就不一定了。当然这三者之中一定要选一,我觉得会选权臣。权臣当政,权力回归概率也是比较高的,而最糟糕的就是外戚,因为外戚他是真的会篡皇位。”

“当然了,如果外戚有本事,我是不介意人家来篡一下。我说的这个选择是指站在皇帝的位置来抉择。汉代去母留子这个选项其实有点愚蠢,真这么放不下,应该是去外戚,留太后。”

“然历史没有如果,刘骜成为了大汉的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本身在治国上没什么才能,又耽于逸乐,对政务十分懈怠。皇帝不理朝政,那么政务自然就会落在太后、宦官、外戚亦或是权臣手里。”

“汉元帝立太子时, 曾安排大臣史丹护佑太子。知道这事后,史丹跑去向汉元帝请罪,表示太子去吊丧是非常伤心的。回来时, 臣特意叮嘱太子见到陛下不要哭, 免得陛下想起中山王太伤心。因为史丹这番话,才让汉元帝消气。”

“不过他看人的眼光很好,王家那么大的家族,侄儿那么多,他一提拔就提拔上来了后来篡汉的王莽。”

前面说王莽篡汉,背景却不清楚。如今知道王凤犯了那么大错,肯定是要下来才行。王家人心思涌动,已经开始考虑王凤下台后,王家谁能顶替他的位置。

“当年要是汉武帝身边有这样一个大臣这般为卫太子求情,或许卫太子也不用绝望中起兵清君侧了。汉元帝原本就是心软之人,见史丹这般情真意切,深受感动,就说自己不会废太子了。并且表示自己这病怕是好不了了,叮嘱史丹在自己死后,好生辅佐太子。”

“王太皇太后身为先汉元帝的养母,不会跳出来刷存在感,而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没有吕后,窦太后这样的野心和权力,母子俩就有志一同地决定依仗外戚。别看汉武帝因为祖母窦太皇太后的缘故忌惮太后势力,实际上在皇帝年幼或者不愿意担起责任时,权力交给太后才是最安全的。”

“纵观历史,权力托付太后,最后基本都会回到皇帝手上,哪怕皇帝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女,也是如此。典型的像东汉和熹皇后邓绥和北宋章献皇后刘娥都有亲理朝政,所立皇帝也都不是亲生儿子,但她们都在皇帝幼年很好地完整了摄政女主应该做的事情,给后继君主留下一个不错的国家。”

“唯一的例外大概就是清末慈禧太后,死前还要把虽非亲生却是亲侄的光绪皇帝杀掉。当然了,像慈禧这种毕竟还是少数,正常情况下女主当政,都是还政。即便是女皇武则天儿子都杀过,最后能承继皇位的也还是她的儿孙,而不是其他人。”

“在君王死前,皇后和太子见不到君王是非常危险的。卫太子为什么走上绝路,就是在汉武帝病中,他身为太子见不到父亲,卫后身为皇后见不到丈夫。母子见不到天子,也无人愿意为他们在武帝面前为他们说话。”

“相较于卫皇后和卫太子,王皇后和太子刘骜就幸运太多了。眼见皇后和太子惴惴不安,惶恐可能被废,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入寝殿探病,独闯内室,跪伏汉元帝病榻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

“然汉成帝支棱不起来,王太后也没吕后、窦太后那样的本事,对大臣又信任不过,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就是最糟糕的外戚上位。再说一遍,我对外戚没偏见,就是要求有点高,比如得卫青这种,再不济长孙无忌那样的也行吧!”

长孙无忌:为什么是也行吧?知道你喜欢卫青,但我也不差啊!

“如果汉元帝废太子,改立定陶王刘康西汉的命运会不会改写?有点难度,这时的西汉其实是积重难返了,当然也可能多苟几年。毕竟要是立的是定陶王,就没有王氏外戚搅风搅雨的事情了。”

“西汉虽说是积重难返,但王氏外戚在西汉灭亡上绝对是催化作用。王莽乱国对西汉末年饱受摧残的百姓绝对是雪上加霜的存在。没有王莽篡汉,西汉或许还是积重难返走上灭亡,再到东汉崛起。可没有王莽来回折腾,各种朝令夕改,或许百姓也能在改朝换代中少吃点苦头不是。”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其实汉元帝想要废太子的心思还是蛮持久的,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就是因为刘骜幼年得宣帝宠爱,加上大臣史丹的庇护。汉元帝后期重病,都只让傅昭仪及其子定陶王刘康在身边伺候,王皇后和太子都见不到皇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