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视频通古代,从各朝著名政变谈起》
视频通古代,从各朝著名政变谈起

第3章 沙丘之变疑问,李斯为什么选择胡亥

东汉末,刘备正想向诸葛亮询问,诸葛亮摇了摇头,指着光幕笑而不语。

【那么下面,就是脑洞时间,根据史料,大胆假设,就像我前面说的,诸位可以当故事听一下。】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其实就一直有一个幽灵盘踞在大秦上空。那就是分封制。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通“镇”,安定。)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还选了5万人来咸阳驻守训练。但是咸阳堆积的人口太多了,粮食不够吃。于是二世让其他郡县的百姓自带干粮,转运粮食和牲畜饲料来咸阳。并下令,这批粮食只给这些脱产士卒吃,咸阳周围三百里的其他老百姓不准食用。】

【什么意思呢。按我理解应该是咸阳附近粮食应该不够老百姓吃了,这不是拉仇恨吗!】

【没过多久,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瞬间整个关东地区都反叛大秦。此时,丞相李斯,冯去疾,将军冯劫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劝诫胡亥。说关东遍地都是盗贼,虽然已经派兵去剿灭了,但越杀越多。就是因为戍边,转运,修阿旁宫,劳役太过沉重。所以请求秦二世胡亥暂停修阿旁宫,减轻劳役。】www.medabc.com.cn 江南文学网

【这就意味着,秦廷对六国的统治,从来没让人放心过。】

【此时,王绾他们的提议,被秦始皇和李斯,否决了。】

【秦始皇三十四年,齐人淳于越又向秦始皇提议分封。这次应该又是贵族对秦始皇的试探。同样,被李斯和秦始皇否决了。】

【而为什么贵族又要试探秦始皇呢。】

【请注意这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之前的三十二年,“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四十四县,……徙谪,实之初县。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也就是,秦始皇在这个时间点北逐匈奴,设置四十四县,南边攻下百越,设置三个郡。并迁徙谪戍之人实边,筑长城。】

【谪戍就是发配边疆,而且无时间规定,就是去了别想回来的意思。从前面看出,其适用的范围,就是犯罪的官员,逃亡后被抓回的罪人,赘婿,商人。先不说攻打百越,谪戍之人就是主力之一。而后的谪戍四十四个县和三个郡,充实这些郡县人口的,加上筑长城的,人数恐怕不是以万为单位,而是十万为单位。】

【这些人戍边,加上少量的脱产军队,就算当即开始屯田,至少前一两年的口粮,得靠内地转运吧。转运这么多人的粮食,又要征发多少徭役。而同时,骊山的秦始皇陵和宫殿群,也没停止修建吧。】

【汉武帝时,主父偃如是描述秦对匈奴的战争:“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黄、腄、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意思是,秦始皇派老百姓转运粮食,从齐国的地方转运粮食到北河(河套以北)。运三十钟(一钟等于64石),到达目的地的只有1石,损耗率高达99%。这当然有夸张的地方,但也可以看出攻打匈奴有多消耗粮食和人力。】

【秦法的连坐制度非常吓人。如《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田律》规定,”欠租者逃亡而死掉的,逃亡有罪而没有后人的,欠债无法追讨的,责成主管官员代为偿还。”

《徭律》规定,凡徭役不服从命令,服役不符合券书所记规定的,罚乡长和乡主要负责人各一甲(约1344钱),丞、令、令史各一盾(约672钱)。】

【秦朝的徭役很重,不要只看每年必须服的一个月的更役。要看一些勿以为徭,勿计为徭的地方。比如同在《徭律》的规定

·(徭)律曰:補繕邑院、除田道橋、穿汲<波(陂)池>、漸(塹)奴苑,皆縣黔首利殹(也),自不更以下及都官及諸除有為殹(也),及八更,其睆老而皆不直(值)更者,皆為之,冗宦及冗官者,勿與。除郵道、橋、駝<馳>道,行外者,令從戶□□徒為之,勿以為(徭)。】

【也就是说那些当权者觉得是有利于黔首自己的工程,除了免除徭役的人,每户必须派人前往,不算徭役。而这其中就有修治邮道和驰道。】

【如此严重的惩罚,除非土豪,普通基层官吏谁负担得起。也就是说普通百姓逃亡,基层官吏也得跟着逃。如今应当明白,秦廷为何会有如此多逋亡人啦。】

【大家可以想见,经过这样折腾的六国故地,基层控制与百姓生存是个什么状况。可以说,秦朝当时的统治,那就是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就等一个爆发。】

【同时,up主要请大家明白一件事。无论哪朝哪代,普通老百姓就算皇帝老人家他不折腾,也一直处在饥饿线上下。如果朝廷非要折腾的话,轻者流民遍地,重者,你可能会在史书见到人相食的记载啦。】

汉高祖时空,刘邦一拍大腿,“嘿啊,吾就不是被逼得逃亡嘛。这后世之人说得真好,不折腾最好。不过这汉武帝是谁,吾的后人吗!”

秦始皇沉默不语,他如今明白,为何以后他会传位于扶苏了。他已经数年没有巡游关东,想不到关东已经糜烂成这样。在他之前,还没有过黔首反叛能够改朝换代的事例。如今听光幕中人的语气,后世怕是有王朝,亡于黔首反叛之手。看来得有所改变啦。

【而秦二世的怎么回答呢,他说我完全是照着我爸爸秦始皇做的啊。对外派人戍边打夷狄。对内,征发徭役修宫殿展现权威。现在天下盗贼四起,不就是因为你们几个将相没有尽到责任吗。于是要将他们治罪。冯去疾,冯劫认为将相不能受辱自杀了,李斯被屈打成招后判腰斩弃市,夷三族。临死前,他对一同赴死的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一起牵着黄狗,从上蔡东门出去打猎,追捕狡兔,还可能吗?】

【一代名相,就此陨落。而同时,大秦帝国也即将走到尽头。】

诸子皆摇头,内心吐槽,“父皇你自己明白吗!”

朱标道:“父皇,秦朝留下的资料很少,一切不好说。”

此时,李斯猛一抬头,他似乎全明白了。他边笑边哭道:“我落得如此下场,确实怪不得谁。”

【之后,秦二世胡亥用那批修完秦始皇陵的人继续修阿旁宫。】

胡亥突然爬进前喊道:“对啊,父亲,我完全是按你说的做的啊。我有什么错。”

“蠢货。你知道你做的那些事得罪了所有人吗。尤其是宗室,官员和老秦人,没有他们的支持,看见没有,你最后连关中都守不住。”秦始皇一脚把胡亥踹下阶梯。

【其三,如果大家有读过《史记》。可以知道,李斯家富贵后,李斯家儿子皆尚秦公主,女儿皆嫁诸公子。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儿女们,肯定有李斯的女婿和儿媳。但是,为何李斯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于非命。】

汉武帝时,司马谈心中忐忑,《史记》的作者似乎是他的儿子。看来是自己死得早,所以把写史的重任留给了儿子。但这样被光幕揭露,很不妙啊,如果后世之人透露出更多的《史记》的内容,可能会惹来灭族之祸。

至于沙丘之变,这不是李斯临刑前自己说出来的吗!

明朝,朱元璋问诸子,“你们有谁明白吗?”

【其一,为什么李斯会被赵高说服。赵高对李斯说,扶苏与蒙恬相近,如果扶苏继位,李斯丞相位置可能不保。这理由充分吗。】

【其二,李斯为什么笃定扶苏,蒙恬会束手就擒。他为何要行此险招。】

【秦始皇灭六国后,秦朝廷就该怎么治理国家进行过一次讨论。以丞相王绾为首,认为该对偏远的燕国,齐国,楚国一些偏远的地方封王,以便于管理。注意,这不是王绾一个人这么想,而是群臣都认为该这样。】

【不要把他们都认定为只想着自己利益的老顽固旧贵族。他们其实也有为秦廷着想。后来秦始皇五次巡游,仅仅为了震慑六国和刻碑颂德吗!显然不全是,秦始皇出巡,几乎会带着半个朝廷,其实你可以把他的车队看做一个移动的大秦政府。】

【同一道理,秦二世胡亥与赵高胡乱杀害官员,再将官员位置全换成他们的人后,为何李斯既不反对,甚至一点警觉都没有,他的政治敏感度这么低吗?真是这样,那么他落一个族灭的下场也怪不得谁。】

【其五,沙丘之变作为一个只有当事人赵高,胡亥,李斯三人才知道的秘密。为何《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能绘声绘色的把他们所说的话记载下来,简直如同他就在现场一般。这使得后人有怀疑沙丘之变是伪史,秦始皇想传位的人确实是胡亥。】

【简单梳理完沙丘之变的脉络后,我要提出几个疑问。】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