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255集

1775年4月,富兰克林从英国伦敦回到北美洲。5月5日,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美国独立战争已经开始。起因是波士顿总督兼英驻军总司令盖吉手下的一支英国部队在莱克星顿和康科特街与武装民兵发生了冲突(莱克星顿的枪声)。当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担任宾夕法尼亚州治安委员会的委员。5月10日,他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据托马斯·杰斐逊的回忆,当会议代表在探讨十三州组成联邦的问题时,由于小州担心被大州吞并,所以极力反对,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富兰克林讲述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时的故事,缓和了会场气氛,使几个备受争议的条款顺利通过。

与此同时,富兰克林与《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共同起草了富于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宾州宪法》。潘恩这位独立战争中杰出的战士原是契约奴身份。富兰克林在1774年出使英国期间认识了他,并写信给《宾夕法尼亚杂志》,介绍他到费城工作。他赞许潘恩是”一位有智慧的、值得尊敬的青年”。

1776年夏,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北美殖民地第二届大陆会议的成员,成为起草《独立宣言》的五人委员会(CoitteeofFive)成员,协助起草《独立宣言》,并成为《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宣言的初稿。富兰克林觉得杰斐逊在表述”真理”这句话时使用的”神圣和不容否定”不够确切,他建议修改为”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同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这一著名的历史文件。北美殖民地人民正式宣告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美洲大陆上一个新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从此诞生了。自1775年7月26日至1776年11月7日,富兰克林还出任邦联首任邮政总局局长。

1776年秋天,富兰克林奉美国国会的派遣前往巴黎,以特使的身份向法国寻求帮助,一直至1785年5月17日。尽管年事已高,但他还是接受了使命,这就意味着他又要和女儿萨拉以及外孙们分离。富兰克林因为追求美国的独立,也给自己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影响。他的儿子威廉是一个坚定的英帝国追随者,在美国独立的问题上无法与父亲达成共识。富兰克林还和许多英国朋友断绝了往来。

当时,70岁的富兰克林身体虚弱,痛风和肾结石疾病折磨着他。但就在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的当天,他便启程前往法国,伴随他的是一个新生国家的希望。途中他还俘获了两艘英国船只,换了枪支弹药,供给美国作战部队。

开国元勋

在法国到处都是密探和双重间谍,富兰克林小心翼翼地筹措资金、安排装卸武器的船只,巧妙地处理被法国武装民船扣押的货运船。一方面他是个骄傲的反对王权和贵族的人,同时他又不排斥有可能帮助美国独立的法国贵族和王室成员。随着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富兰克林更加小心谨慎。他每跨出去一步都充满艰辛,因为当时他只是一名没有正式任命的外交使节,代表的又是一个尚未被承认的国家。

在法国期间,他很受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有些富有的法国家族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装饰画廊。1776年12月,由于当时美国暂时失利,英军攻占了费城。法国犹豫不决,怀疑美国抗英斗争是否能胜利,使富兰克林的使命陷于僵局。但富兰克林没有灰心。他对革命胜利满怀信心,坚定不移。此时,英国在法国的秘密使节与富兰克林进行诱和谈判。富兰克林运用与英秘使谈判之机,对法国政府施加压力。

富兰克林回国后,被选为宾州州长,由于全州人民的爱戴,他连任三年。

1783年9月,富兰克林与约翰·亚当斯、约翰·杰伊代表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北美十三州独立。当1785年富兰克林从法国回国前夕,波旁王朝为表彰富兰克林在外交上的贡献,路易十六把自己四周嵌满珍珠的肖像赠给富兰克林。临行时,法国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

在法期间,由于和大陆会议之间的通讯联系经常被阻断,富兰克林独自在巴黎充当了在欧洲的美国政府的角色。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本身在欧洲代表美国政府,但不仅要做大使的工作,而且还不得不做陆军部、海军部、财政部、捕获法院、战俘救济交换所、领事和出售关国商品的商人的工作。”富兰克林在法的9年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是在祖国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这些影响谈判的重要因素为后盾的情况下完成的。他的外交才能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

1777年秋,英军约翰·伯戈因将军及其全军在萨拉托加投降,成为独立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法国在富兰克林的努力说服下,认识到自身利益,表示同意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支援美国。这就促进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到来。1778年2月6日,他代表美国与法国签订了《美法友好商务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结成对初生美国来说非常重要的法、美军事同盟。9月14日,富兰克林任美国首任驻法国大使。1782年9月28日,兼任美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至1783年4月3日)。战争结束后,富兰克林仍在法国处理美国和法国以及与英国的外交事务。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