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372集

许多科学家看到了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的必然趋势,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其中有许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有些学者甚至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必然趋势,他们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界限绝对化,把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神秘化,他们认为社会科学所涉及的是”应然性”问题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自然科学所涉及的是”是然性”问题即”客观是什么”的问题,而这是两个不同本质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研究,因此社会科学根本不可能以自然科学为蓝本来发展。许多人认为,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没有灵魂和自主意识的自然物,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灵魂和自主意识的人类。事实上,”应然性”问题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因为从本质上讲,”应然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大值”或”极大值”选择的问题,这在数学上并不是多么复杂的问题。因此,”应然性”与”是然性”的差异并不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不能作为否定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的理论根据。社会科学走向自然科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社会不管怎么复杂,终归是自然的产物,它与自然界在更高的意义上是同一的。人类不管怎么超感性、超物质,终归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与社会的复杂性与神秘性最终都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来充分地、精确地、客观地揭示和描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终都将无限地趋近于同一轴线而完全融为一体,从而可以完全消除当前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精确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广泛综合性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些理论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速度。尤其是70年代出现的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等,为把自然科学推向生物界、进而推向人类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使我们逐渐消除了对人类自身的神秘感和社会科学的敬畏心情,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前途、新曙光。

桥梁

传统价值论不能架起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许多社会科学问题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而不是因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局限性,只要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任何复杂的社会科学问题均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科学没有找到一个适当的突破口来打通与自然科学的联系通道,或者没有架起一座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而不是因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架起了这样的理论桥梁,完全可以顺利地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传统的价值理论之所以不能充当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一方面因为它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是肤浅的、零散的和狭隘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社会科学所遵循或隐含的价值理论往往不一致,有时彼此存在巨大的矛盾;每一种价值理论都只能从某一个狭隘的角度来阐述价值事物的运动规律;价值事物的运动规律没有与众多的社会规律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也是肤浅的、零散的和狭隘的,具体表现在:基本概念没有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假设前提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基础之上,理论论证没有严格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法则,价值的度量方法与度量单位不一致,研究过程很少使用数学方法。

具体途径

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并不是指社会科学个别地或部分地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指社会科学必须完全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所有推理论证与运算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逻辑程序,所得结论必须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要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必须完成两大任务:

可能性

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就是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作为假设前提,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运动辩证地还原为一般的物理化学运动,并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分析。具体途径: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物理学角度定义价值,并实现对于价值的统一计算。

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在价值理论实现了自然科学化以后,就要将价值理论延伸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动因,所有社会规律都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变化规律来描述。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的具体途径:从价值角度看世界,由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并把它推广应用到其它社会科学领域。

显然,统一价值论圆满地完成了以上两大任务,从而架起了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为整个社会科学出现新的飞跃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