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623集

立陶宛音乐资讯中心(英语:MiforatioreLithuania)(LMIC)为在国内外推广立陶宛音乐的非营利组织。

摇滚/抗争音乐

1944年苏联占领立陶宛后,立陶宛的艺术创作受苏联审查制度(英语:sorshiptheSovietUnion)限制,任何批评政府的艺术均遭查禁。1965立陶宛的第一批摇滚乐团(英语:RockicLithuania)成型,包括考纳斯的Kertukai(立陶宛语:Kertukai)、Aitvarai与Nuogiantslenks?io,以及维尔纽斯的凯斯图蒂斯·安塔内利斯(英语:K?stutisAntan?lis)、Vienuoliai与G?li?Vaikai。1987年至1989年立陶宛音乐家举办了摇滚游行(英语:Rokoar?as)(Rokoar?as)音乐节,在歌曲中加入了暗讽时政的比喻,为促成波罗的三国独立之歌唱革命的重要一环,阿尔吉尔达斯·考斯佩达斯(英语:AlgirdasKau?p?das)担任团长的后现代摇滚乐团安蒂斯(英语:Antis)(Antis)为当时最活跃的乐团之一,在其歌曲〈僵尸〉(Zobiai)中即有关于苏联红军占领立陶宛、在乌克梅尔盖驻军的歌词;维陶塔斯·凯尔纳吉斯(英语:VytautasKernagis)的歌曲〈科罗拉多金花虫〉(Koloradovabai)中,金花虫暗指配戴近卫军丝带的苏联人。

立陶宛甫独立时,摇滚乐团Foje(英语:Foje)风靡一时,其演唱会吸引上万人进场,1997年乐团解散后,原吉他手安德留斯·马蒙托瓦斯(英语:AndriMaontovas)仍是立陶宛乐坛的重要人物。

另一名歌手马里约纳斯·米库塔维丘斯(英语:MarijonasMikutavi?i)创作了立陶宛体坛国歌〈三百万(英语:TrysMilijonai)〉与2011年欧洲篮球锦标赛(立陶宛主办)的主题曲ylisirgaliai。

合唱也是立陶宛文化的重要元素,维尔纽斯是迄今唯一出过三个欧洲六大合唱联赛(英语:EuropeanGrandPrixforChg)优胜合唱团的城市。

饮食

立陶宛料理与北欧料理相似,但仍颇具自己的特色,使用的素材包括大麦、土豆、黑麦、甜菜、蔬菜、浆果及蘑菇等本地农产品,沿海地区也常有鱼类料理,起司、酸奶、酸奶油与奶油等也是重要的饮食元素;传统料理中的肉类主要为腌制,如烟熏香肠、火腿、斯基兰迪斯香肠等;汤品则有牛肝菌汤、白菜汤、甜菜汤、牛奶汤与数种粥品。黑麦面包为立陶宛传统料理的主食,早餐、午餐与晚餐均会食用,并在传统祭仪中扮演重要角色。

立陶宛有两个国庆日,一为2月16日,纪念1918年立陶宛独立法案签署的日期,另一为7月6日(立陶宛国家日(英语:StatehoodDay(Lithuania))),纪念1253年明道加斯建立立陶宛王国;6月24日的圣约纳斯节(英语:SatJonassFestival)(仲夏节)是源于多神异教信仰庆祝夏至的节日。截至2018年,立陶宛全年共有13个国定假日。

波罗的人制作蜂蜜酒已有上千年历史,啤酒(英语:BeerLithuania)为现今立陶宛最受欢迎的酒精饮料,早在11世纪即有农家酿造啤酒的纪录,被用于传统祭仪中,近代立陶宛人则以农家酿造为基础,开发了商业酿造啤酒的生产模式。根据2015年统计,立陶宛为欧洲单位人口啤酒饮用量第五高的国家。

节日

除国定假日外,立陶宛重要的庆典与活动还有维尔纽斯的圣加西弥禄市集、维尔纽斯国际影展(英语:VilniIionalFilFestival)、考纳斯城市日(英语:KauoDiena)、克莱佩达海洋节(英语:Kip?daSeaFestival)、时尚感染(英语:Madosfekcija)(立陶宛最大的时装秀)、维尔纽斯书展(英语:VilniBookFair)、维尔纽斯马拉松(英语:VilniMarathon)、立陶宛音乐节、维尔纽斯爵士音乐节、恶魔石露天音乐节(英语:DevilstoneOpenAir)、大萨莫吉希亚骷髅地节(英语:大薩莫吉希亞骷髏地節)与阿普奥莱节(立陶宛语:Apuol?sfestivalis)等。

立陶宛料理受德国饮食影响,引入了许多猪肉与土豆制品,如东欧黑布丁(英语:Kishka(food))、立陶宛土豆布丁与传统甜点树蛋糕,而传统肉饺基比奈(英语:Kibai)则源于信奉犹太教的卡拉伊姆人。另外因过去许多立陶宛贵族聘用法国厨师,立陶宛饮食也受法国饮食的影响。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