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史册》
史册

第8章 波兰共和国

国家代码:POL

人均GDP:13432美元(2013年)

官方语言:波兰语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罗斯帝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后建立波兰共和国,后改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二战后,波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89年,波兰政治经济体制实施转轨,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波兰是中等发达国家,是中东欧地区重要的农业、工业国和人口最多的国家。波兰是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联盟成员国。2021年,波兰国内生产总值为5744亿欧元。

基本信息:

国际域名缩写:.pl

时区:UTC+1(夏时制:UTC+2)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半总统共和制

国花:三色堇

国鸟:白尾海雕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波兰在大约50万年前已开始有直立人居住,但限于当时的恶劣气候,他们并没有建立更多的永久性聚居地。www.youxs.org,随着末次冰期的结束,波兰气候显著好转,开始有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到来。新石器时代的波兰,技术已有一定发展。库亚维地区的考古发现证实,欧洲早在公元前5500年就开始制作奶酪;而在布罗诺奇采(英语:Bronocice)发现的陶器(英语:Bronocicepot)制作于约公元前3400年,其上有已知最早的对轮式车辆的描绘。

波兰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以人口密度的增加、早期栅栏式定居点的建立和卢萨蒂亚文化(英语:Latianculture)的发展为主要特征。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位于库亚维-波美拉尼亚省比斯库平(英语:Biskup)的青铜时代后期(公元前8世纪中期)卢萨蒂亚文化遗址。

古典时代(公元前400年至公元500年)的波兰,民族成分复杂,主要有凯尔特人、斯基泰人、日耳曼人、萨尔马提亚人、波罗的人、斯拉夫人等。考古发现证实,罗马帝国曾向今天的波兰派遣罗马军团,以保护琥珀贸易。公元6世纪左右,伴随着第二波民族大迁徙,古代波兰诸部落(英语:Polishtribes)逐渐形成。他们是斯拉夫人的一支,但也可能包含被他们同化的先民。10世纪初期,西波里安人统一了这一地区的莱基特人部落,成立了一个部落联盟,后来演变为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

10世纪中叶左右,在皮雅斯特王朝统治之下,波兰开始形成统一的实体。波兰公爵梅什科一世迎娶了波希米亚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女儿杜布拉娃后第二年,即966年,在拉丁礼教会的主持下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并将其定位作国教,开启波兰的基督教化。一份名为Dagoiudex的文件确定了波兰的地理边界及首都,并将其君主制置于圣座的保护之下。高卢无名氏在波兰最古老的编年史《波兰王子的事迹(英语:GestaprcipuPolonoru)》中描述了其早期起源。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圣道博的殉道。他于997年被异教徒杀害,据说他的遗体被梅什科一世的继任者波列斯瓦夫一世花重金买回。

1000年,波列斯瓦夫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处获得主教授职权,为波兰成为独立王国奠定了基础。同时,奥托三世同意设立主教辖区。随后,第一批波兰教区在克拉科夫、科沃布热格和弗罗茨瓦夫等地建立。在格涅兹诺会晤中,奥托三世授予波列斯瓦夫一世王权象征和圣枪复制品。1025年,波列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第一任国王。波列斯瓦夫一世将波兰的版图扩张到了卢萨蒂亚、摩拉维亚、上匈牙利、基辅罗斯西南部等地。

波兰从异教向基督教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11世纪30年代曾发生大规模的异教徒叛乱(英语:PagaionPond)。1031年,梅什科二世失去国王的头衔,并被迫逃亡。国内持续不断的异教徒骚乱促使卡齐米日一世于1038年将首都迁到克拉科夫。1076年,波列斯瓦夫二世重获“国王”称号,但在1079年因谋杀斯坦尼斯劳斯主教(英语:StanisofSzczepanow)而被贵族推翻。1138年,波列斯瓦夫二世将他的土地分封给他的儿子们,使波兰分裂为五个公国。这些公国包括小波兰、大波兰、西里西亚、马佐夫舍和桑多梅日。1226年,马佐夫舍公爵康拉德一世邀请条顿骑士团协助对抗普鲁士异教徒,这一决定导致了后世波兰与条顿骑士团数百年的战争。

13世纪中叶,下西里西亚公爵亨里克一世和亨里克二世致力于统一支离破碎的各公国,但蒙古人的入侵和亨里克二世的阵亡阻碍了统一进程。蒙古人的屡次入侵使波兰受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对手工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促使德意志人和佛兰德人迁往波兰,当时的波兰各公爵也鼓励这一迁移。1264年大波兰公爵“虔诚的博莱斯瓦夫(英语:Boles?awthePio)”颁布了卡利什法,授予因受到欧洲其他地区的迫害而来到波兰的犹太人前所未有的自治权。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成为自1296年普热梅斯瓦夫二世以来统一波兰的第一位国王,也是第一位在克拉科夫瓦维尔主教座堂加冕的国王。

1333年,卡齐米日三世即位。其在位期间,波兰的城堡基础设施、军事、司法和外交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发展,从而转变为欧洲一大强国。1340年,卡齐米日三世确立了波兰对鲁塞尼亚的统治,并为防止黑死病蔓延而实施隔离措施,使波兰成为受黑死病影响最小的欧洲国家之一。1364年,卡齐米日三世建立了克拉科夫大学,为欧洲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1370年,卡齐米日三世去世,皮雅斯特王朝宣告终结。其外甥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一世继任波兰国王。1384年,拉约什一世的小女儿雅德维加继位,成为波兰第一位女性君主。

雅盖隆王朝时期

1386年,雅德维加与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雅盖沃联姻,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盟(英语:Polish–Lithuanianunion)的形成。这一联盟关系的形成,将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立陶宛地区纳入波兰的势力范围,形成当时欧洲最大的政治实体之一,并对当地的人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波罗的海地区,波兰、立陶宛两国与条顿骑士团的冲突仍在持续,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德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1454年,普鲁士地区的城市和贵族发动起义反抗条顿骑士团的统治,并要求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雅盖隆契克将普鲁士并入波兰,十三年战争爆发,直到1466年波兰与条顿骑士团签订《第二次托伦和约》,将普鲁士纳入波兰势力范围,战争才宣告结束。同时,雅盖隆王朝也确立了对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统治。在南方,波兰与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对抗,在东方战线上,则帮助立陶宛与莫斯科大公国作战。

这一时期的波兰,封建制度蓬勃发展,经济上则以农业为主,地主贵族的势力日益强大,将农民固定在私人庄园或农庄(英语:Folwark)内。1493年,扬一世·阿尔布雷赫特设置了众议院和参议院,从而确立了两院制议会制度。1505年,众议院通过了《无新法》,将绝大部分立法权由君主移交给贵族,贵族开始掌握国家政权,标志着“黄金自由”时期的开始。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对波兰基督教影响深远,并促使波兰政府制定了宗教宽容政策,这在当时的欧洲是独一无二的。宗教宽容使波兰得以避免陷入宗教动荡和宗教战争之中。与此同时,波兰兄弟会(英语:PolishBrethren)开始兴起,其以非三位一体为主要教义,从而脱离了加尔文教派,成为一位论的先驱之一。

齐格蒙特一世和齐格蒙特·奥古斯特统治时期,欧洲文艺复兴的浪潮使得波兰各界唤起了一种需要促进文化觉醒的紧迫感,从而推动了波兰黄金时代(英语:PolishGoldenAge)的到来。在这一时期,波兰经济文化繁荣。博娜·斯福尔扎是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作为米兰公爵的女儿和齐格蒙特一世的妻子,她为波兰的建筑、饮食、语言和风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

1569年的卢布林联合标志着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建立。波兰立陶宛联邦实行君主选举制,但统治权掌握在贵族手中。此后,波兰迎来了一段繁荣时期,并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之一,势力遍及中欧、东欧、东南欧和北欧。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其鼎盛时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最大的国家。同时,波兰在新获得的领土上实施波兰化(英语:Polonization)政策,这些政策遭到了少数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的抵制,也影响了后世的东欧格局。

1573年,第一位经选举即位的国王亨里克五世批准了要求未来君主尊重贵族权利的《亨里克条款(英语:HenriArticles)》。其继任者斯特凡·巴托里在利沃尼亚战争中领导联邦军队取得胜利,使波兰获得了更多波罗的海东岸的土地。随后,国家事务由王室总理大臣扬·扎莫厄斯基领导。1592年,齐格蒙特三世继承瑞典国王之位。此后,波兰和瑞典两国之间建立联盟,直到1599年齐格蒙特三世被瑞典议会废黜为止。1609年,齐格蒙特三世乘俄罗斯陷入内战之机,入侵俄罗斯。一年后,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率领的波兰翼骑兵部队在克鲁希诺击败俄军(英语:BattleofKsho),随后波兰占领莫斯科,时间达两年之久。同时,在东南战线上,波兰也在与奥斯曼帝国作战。1621年,扬·卡罗尔·霍德凯维奇率领波兰军队,在霍腾取得了对土耳其人的决定性胜利(英语:BattleofKhotyn(1621)),导致奥斯曼苏丹奥斯曼二世的垮台。

齐格蒙特三世统治时期,波兰恰逢白银时代,同时其自身也热衷于慈善,但其功绩为暴政所掩盖。继任的瓦迪斯瓦夫四世主张宗教宽容,在位期间捍卫了波兰的领土,但其逝世后,波兰立陶宛联邦即因内乱和战争而衰落。1648年,波兰对乌克兰的残暴统治使乌克兰人民不堪忍受,引发了赫梅尔尼茨基起义;1655年,瑞典进攻波兰,波兰进入大洪水时代;1657年,普鲁士也宣告独立(英语:TreatyofBr)。1683年,扬三世·索别斯基在维也纳之战中击败了奥斯曼军队,从而阻止了奥斯曼帝国向欧洲的进一步扩张。随后的奥古斯特二世和奥古斯特三世时期,波兰经历了大北方战争和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两场大规模战争,国力进一步受到影响,同时,邻国的崛起使得波兰的外部环境也逐渐转差。

俄普奥瓜分波兰

1764年,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下,经众议院选举即位。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一方面有推行现代化改革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需要与周边国家维持和平关系。1768年,巴尔联盟成立,旨在保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天主教独裁体制与内政外交的独立,而这与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的亲俄态度和宗教平等理念相矛盾。随后,巴尔联盟对俄罗斯发动“圣战”,造成了国内局势的严重动荡,加之政府重组的失败,给邻国的干预提供了完美的借口。

1772年,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众议院在三国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批准了这一行为,并将其作为既成事实。1773年,波兰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计划,其中包括成立欧洲第一个教育主管部门——国民教育委员会(英语:CoissionofNationalEducation)。1783年,波兰正式规定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也是波兰启蒙运动(英语:PolishEnlightennt)的领袖人物,在位期间鼓励工业发展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建设。由于他对艺术和科学的贡献,他被授予皇家学会院士称号。

1791年,众议院通过《五三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五三宪法》是欧洲第一部、世界第二部现代意义上的宪法。该宪法限制贵族利益的条文触动了国内贵族的利益,部分反对者组成了塔戈维查联盟,向俄罗斯求助,引发了1792年俄波战争。由于担心波兰霸权的复兴,1793年,俄罗斯和普鲁士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使波兰的国力大为削弱。1795年10月24日,俄普奥三国第三次瓜分波兰,此后,波兰立陶宛联邦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实体存在,波兰进入长达123年的亡国时期。末代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于同年11月25日逊位。

亡国及分治时期

面对国家危难,波兰人民数次发动起义,反抗俄、普、奥三国及其占领军。1794年,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老兵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率领不满于国家被瓜分的波兰人,发动起义反抗俄、普两国。尽管起义军在拉茨瓦维采战役(英语:BattleofRac?awice)中取得了胜利,但起义最终仍然失败。

1806年,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在拿破仑一世进军普鲁士之际,发动起义,解放波兰西部。根据1807年的《提尔西特条约》,华沙公国成立。该国为法国的附庸国,由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一世担任公爵,领土包括现代波兰的中部和东南部。在拿破仑战争当中,波兰人积极帮助法国军队,尤其是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元帅手下的军队。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后,维也纳会议废除了华沙公国,其领土被分为俄属波兰会议王国、普属波森大公国、奥属加利西亚以及克拉科夫自由市等部分。

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是波兰和美国两国共同的民族英雄。

1830年,华沙军官学校的士官发动十一月起义,被俄罗斯镇压。此后俄罗斯废除了波兰会议王国的宪法(英语:stitutionoftheKgdoofPond)、军队(英语:AryofgressPond)和立法机构。1848年革命期间,大波兰地区的波兰人发动起义(英语:GreaterPonduprisg(1848)),反抗当局的强制同化政策。起义失败后,波森大公国被降为一个普通省份,并随着德意志的统一而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而在俄占波兰,一月起义的失败引发了俄罗斯当局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严厉报复,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波兰犹太人的驱逐及屠杀。尽管此后的历史颇为坎坷,但到了19世纪末,俄占波兰已经高度工业化,是煤、锌、铁和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地区之一。

第二共和国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同意恢复波兰的独立国家地位,1919年6月的《凡尔赛条约》确认了这一地位。一战中,波兰有多达200万人参战,超过45万人阵亡。1918年11月与德国停战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通过波苏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波兰第二共和国确立了其主权。在此期间,波兰成功地将三片原属于不同帝国的领土融合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新兴民族国家。

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标志着波兰政治新时代的开始。在一战前的几十年里,波兰的政治活动家们始终为俄、德、奥三国所压迫,难以建立自己的政治传统,因此战后的波兰亟需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体系。因此,伊格纳奇·扬·帕德雷夫斯基等诸多此前流亡的波兰活动家纷纷返国,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新成立的政府机构中担任关键职务。1922年,第二共和国首任总统加布列尔·纳鲁托维奇在华沙的一间画廊被右翼民族主义者埃利尤什·涅维亚多姆斯基(英语:EligizNiewiadoski)刺杀,影响了波兰的政治局势。

1926年,战争英雄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发动五月政变夺取政权,并建立无党派的萨纳齐亚体制,以防止激进左翼和右翼政治组织破坏国家的稳定。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波兰国内政治极端主义的威胁日趋严重,波兰政府取缔了一些激进政治组织,并禁止所有共产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在国内的一切活动,但这一政策反而使波兰的政治形势更加不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9月17日,苏联跟进入侵。1939年9月28日,华沙沦陷。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波兰被分为两部分,西部由纳粹德国占领,东部由苏联占领。1939年至1941年间,苏联政府流放了数以千计的波兰人,同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大批处决波兰战俘,制造了多起屠杀事件,其中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则是卡廷惨案。1939年11月,纳粹当局呼吁“彻底灭绝整个波兰民族”,并在《东方总计划》中规划了灭绝的具体流程。

二战期间,波兰参战人数位居欧洲第四。具体而言,参战的波兰军队可分为忠于波兰流亡政府的西方军团和苏联领导下的东方军团。在诺曼底、意大利、北非等战场,都可以看见波兰士兵的身影。在卡西诺战役中,波兰士兵做出的贡献尤为巨大。此外,波兰的情报人员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提供了来自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大量情报,并成功破解了纳粹德国使用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而在东方战场上,由苏联支持的波兰第1集团军在解放华沙和柏林的战役中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在国内战线上,面对残暴的纳粹德国占领者,波兰人民从没有停止抗争。大体而言,抗争力量可分为两支,一支是贯穿占领时期始终的抵抗运动(英语:PolishresistanceoventWorldWarII),另一支则是在战争中期成立的波兰家乡军。波兰的抵抗运动是二战欧洲三大抵抗运动之一,其组织了一系列秘密活动,形成了一个地下国家,并拥有完备的教育和司法体系。由于抵抗运动忠于流亡政府,反对共产主义,因此其于1944年夏季组织了暴风行动(英语:Operatio),其中包括8月1日的华沙起义。

纳粹德国军队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下,在波兰建造了特雷布林卡、马伊达内克、奥斯威辛等六座灭绝营。纳粹运用铁路运输体系,从占领区各地运来上百万的犹太人,随后在灭绝营将其全部杀害。据统计,在纳粹占领期间,共有300万波兰犹太人(约占战前波兰犹太人总数的90%)以及180至280万波兰人被纳粹杀害。仅华沙起义就有15万波兰平民遇害。此外,在1939年至1941年间,在苏联占领的波兰领土上,也有约15万波兰人遇害;而在1943年至1944年间,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屠杀了10万波兰人。在二战所有参战国当中,波兰的人口损失比例最大,共有600万人丧生,占战前波兰人口的六分之一,其中半数为犹太人。在所有死者中,只有约10%属于战死。

二战结束后,波兰的边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超过200万波兰前东部领土上的波兰居民被苏联驱逐,而奥得河-尼斯河线成为波兰新的西部国境线,因此,波兰的领土减少了约20%。这一大规模领土变更,使得上百万人被迫背井离乡。

人民共和国时期

在斯大林的坚持下,雅尔塔会议批准在莫斯科组建新的、亲共的波兰临时联合政府,忽视了设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这一举动使得诸多波兰人深感为西方盟国所背叛。1944年,斯大林向丘吉尔和罗斯福保证维护波兰的主权并允许举行民主选举。然而,在1945年二战胜利后,苏联占领当局操纵了选举,从而为苏联在波兰事务上的支配地位提供合法性。与东方集团的大部分其他国家类似,苏联在波兰建立了一个新的共产主义政府。然而,波兰境内的fangong主义叛乱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50年代。

尽管遭到波兰国内各界的广泛反对,波兰新政府仍然接受了苏联对战前波兰东部地区(包含维尔纽斯和利沃夫等主要城市)的吞并,并同意苏联红军在波兰领土上永久驻军。在随后的冷战期间,华沙条约组织的组建,促成了波兰政治局势的变化,并成为波兰完全融入东方集团体系的象征。

1947年2月19日,新政府通过了《小宪法(英语:Sallstitutionof1947)》,从而控制了国内的政治局势。1952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56年,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去世后,继任的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并放宽言论自由、推行党内民主。进入60年代后,政策一度回归保守。1970年,爱德华·盖莱克上台后,重新推行较为自由的政策,并实行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总的来说,波兰是东方集团中最为自由的国家之一。

1980年的大规模罢工行动催生了团结工会。起初的团结工会是较为纯粹的工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成为一股反对执政当局的政治力量,并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尽管受到国家机器的打压,但它仍然削弱了波兰统一工人党的主导地位。1989年,团结工会在波兰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第一次部分自由和民主的议会选举中获胜。1990年,团结工会候选人莱赫·瓦文萨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就任总统。团结工会运动引发了欧洲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

当代波兰

20世纪90年代早期,莱谢克·巴尔切罗维奇(英语:LeszekBalcerowicz)推行“休克疗法”,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休克疗法”的推行使波兰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出现了暂时性的下降,但随后波兰经济即开始腾飞,1995年的GDP已经恢复到东欧剧变前的水平。波兰于1991年成为维谢格拉德集团的成员,并于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全民公投同意波兰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波兰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波兰加入申根区,取消了与欧盟其他相邻成员国之间的边境管制措施,允许其人口在欧盟大部分地区完全自由流动。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和其他89名波兰高级官员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因飞机失事丧生。

2011年,执政党公民纲领在当年的议会选举中成功获得连任。2014年,时任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被选为欧洲理事会zhuxi,因而辞去总理职务。此后,由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领导的保守主义政党法律与公正相继赢得了2015年和2019年的议会选举,加剧了国内的欧洲怀疑主义和与欧盟之间的摩擦。2017年12月,马特乌什·莫拉维茨基继任总理一职。2020年总统选举中,安杰伊·杜达以微弱优势获得连任。

地理环境:

位置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或中欧东北部。最南端为北纬49°00′,最北端为北纬54°50′,最东端为东经24°09′,最西端为东经14°08′。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西部与德国相连,北临波罗的海并与瑞典和丹麦遥遥相对。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边界线总长3538公里,其中海岸线长528公里。

地形

总体上说,波兰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欧平原,南部地区则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全国大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73米。

海岸线从西部边境的波美拉尼亚湾(英语:BayofPorania)延伸到格但斯克湾,全长共770千米。其间沙丘密布,也有沙嘴、潟湖等地貌,较典型的有海尔半岛和维斯图拉潟湖等。沃林岛是波兰最大的岛屿,也是沃林国家公园的主体。

波兰南部的山脉有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脉和西半部的苏台德山脉。塔特拉山脉位于南部边境,是喀尔巴阡山脉最高的一部分,其中的莱希山海拔2,501米,是波兰最高峰。斯涅日卡山位于波兰和捷克边境,海拔1,www.youxs.org,是苏台德山脉的最高点。北部的埃尔布隆格地区拉茨基(英语:RaczkiElbl?skie)www.youxs.org,是全国最低点。

波兰的河流多从南向北流入波罗的海,主要有维斯瓦河、奥得河、瓦尔塔河、西布格河等,其中维斯瓦河长1,047千米,是波兰第一长河。波兰境内还有冰蚀作用形成的9,300多个湖泊,湖泊密度居世界前列,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部的马祖里亚等地区,最大湖泊为希尼亚尔德维湖,最深湖泊为汉恰湖。

气候

由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所决定,波兰气候介于东欧大陆性气候和西欧海洋性气候之间,全境基本上属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在通常情况下,波兰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除山区外,年均气温为6~www.youxs.org。最冷的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5~-1c,最热的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7~19c。而每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约为15c,最热的地区即南部的西里西亚气温约为19c;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c~www.youxs.org,最冷的地区即西里西亚的普鲁什库夫气温曾达-www.youxs.org。冰冻期因地区不同而各异,东北部长达65天,山区超过130天。平原地区寒冷期长达90~130天,山区超过200天。按区域划分,波兰的西部和北部主要属海洋性气候,那里的冬天温和而潮湿,夏天凉爽而多雨;波兰的东部和南部大多属大陆性气候,那里有寒冷的冬天和炎热而干燥的夏天。

在波兰,春天的初绿即第一批花蕾和叶芽通常在4月初出现。每年的5月到9月是波兰最美好的季节,既温暖又阳光明媚。9月被誉为”波兰金色的秋天”的开始。到10月、11月,树叶变成黄色、金色、红色,继而纷纷飘落。在波兰,一年中平均有300天是多云的天气。因此,如果按天气状况(如气温)细分的话,波兰则有6个季节,即除了春、夏、秋、冬4个典型的欧洲季节之外,还有”早春”和”早冬”2个季节。

每年的降水量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00毫米;南部丘陵地区和山区降水量最多,为1200~1500毫米;中部平原地区降水量最少,约为450~550毫米;一年之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5~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40%,主要在南部山区;降水量最少的时节为春夏之交,主要为中部地区。1997年7月,波兰南部地区发生了几百年未有过的特大洪水,包括工业重镇弗罗茨瓦夫市在内的波兰1/5的国土遭洪水侵袭,水灾损失达数十亿美元。这一年,波兰也曾出现多年未遇的严冬寒春,甚至冻死了100多人。另外,据波兰气象与水利研究机构提供的数字,波兰2000年6月的气温异常炎热,www.youxs.org。这也是自1951年以来波兰6月份最高的气温,而且严重干旱,全国多数地区少雨,降雨量仅相当于6月正常雨量的30%~80%,但沿海地区却出现暴雨。

水文

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其中维斯瓦河被称为波兰的母亲河。www.youxs.org,其中维斯瓦河流域占二分之一,奥得河流域占三分之一。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www.youxs.org。

自然资源

波兰森林资源较丰富,森林覆盖率31%,下西里西亚森林(英语:LowerSilesia)是波兰最大的连片森林。境内常见的树种有橡树、枫树、山毛榉、松树、云杉、冷杉等。据估计,全国森林中松柏类占69%。

波兰的动植物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相类似。其中,欧洲野牛、白鹳和白尾海雕被定为国家的代表性动物,虞美人则在民间具有国花地位。欧洲野牛、欧亚河狸、欧亚猞猁、灰狼等动物物种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波兰也是早已灭绝的原牛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最后一只原牛于1627年死于波兰。森林当中也分布着红鹿、欧洲狍、野猪等动物。波兰也是全球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全球四分之一的白鹳分布于此。

波兰共有23个国家公园(英语:NationalParksofPond),总面积达315100公顷(1217平方英里),占国土面积的1%,其中比亚沃维耶扎原始森林和别什恰迪国家公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波兰境内还有123个景观公园(英语:LandscapePark(Pond))以及为数众多的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划:

行政划分

1998年7月,波兰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将全国49个省改为16个省:库亚维-滨海省(Kujawsko-Poorskie)、大波兰省(Wielkopolskie)、小波兰省(Ma?opolskie)、罗兹省(?odzkie)、下西里西亚省(Dolno?l?skie)、卢布林省(Lubelskie)、卢布斯卡省(Lubkie)、马佐夫舍省(Mazowieckie)、奥波莱省(Opolskie)、波德拉谢省(Podskie)、滨海省(Poorskie)、西里西亚省(?l?skie)、喀尔巴阡山省(Podkarpackie)、圣十字省(?wi?tokrzyskie)、瓦尔米亚-马祖里省(Warinsko-Mazurskie)、滨海省(Zaiopoorskie)

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

1998年10月,全国举行了三级地方自治机构选举。新机制于1999年1月1日启动。

波兰行政区划为省、县、乡三级制。根据2022年数据,波兰全国共有16个省、380个县、2,477个乡。波兰的主要城市通常同时具有县和乡的地位。省份大多基于历史地区(英语:Polishhistoricalregions)而建立,或因省内主要城市而得名。各省的行政权力由中央指派的省总督(英语:VoivodesofPond)、通过选举产生的省议会(英语:Voivodeshipsejik)和由省议会推选产生的省长。

主要城市

华沙(Warsaw),波兰共和国首都、马佐夫舍省省会,波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城市。地处波兰中部的维斯瓦河两岸,都会区人口378万,城市面积510平方公里,是欧盟第九大首都城市、19个世界一线城市之一,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拥有欧洲少数城市连同法兰克福、伦敦、莫斯科和巴黎在内的由许多摩天大楼构成的天际线,也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www.youxs.org,约占城市总面积的27%,www.youxs.org,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华沙是历史名城,曾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从公元10世纪起有居民点,13世纪获得城市资格,15世纪城市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历来都是波兰最大的城市,在一战二战时期一度被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

波兹南位于波兰中西部的瓦尔塔河流域的平原上。www.youxs.org,人口60万,是大波兰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波兰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目前,波兹南正努力发展成为“东方的苏黎世”。道路交通系统往往被人们比作是经济发展的“血管”。波兹南的位置恰好处于传统贸易和交通线的交汇点上;往西可达巴黎,往东经华沙和柏林可达莫斯科,往南可达巴尔干半岛各国,往北经波罗的海可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铁路和公路的密集度是波兰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据统计,www.youxs.org。在对外航空方面,波兹南机场主要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有航班来往,但还准备开辟前往哥本哈根及欧洲其他城市的航线。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千米的维斯瓦河畔,www.youxs.org,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

革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www.youxs.org,是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其他重要城市还有罗兹、卡托维茨、波兹南等。

国家标志:

国名

波兰的国名起源于6世纪至8世纪期间居住在今天的大波兰地区瓦尔塔河流域的一支西斯拉夫部落——古波兰人(波兰语:Ponie)。该部落的名称源于原始斯拉夫语中的名词pole(意为“田地”),而该词本身又源于原始印欧语单词*pleh?-(意为“平地”)。这一词源暗示了古波兰人居住地区平坦的地形。英语中的Pond一词由德语中对波兰的称呼Polen与表示民族或国家的后缀-nd组合而来,在16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在此之前,中世纪欧洲广泛使用拉丁语Polonia一词指代波兰。

此外,波兰还有Lechia一称,此称呼较为古老,至今立陶宛语、匈牙利语、波斯语等语言中对波兰的叫法仍基于此。这一称呼可能源于传说中莱基特人的统治者莱赫,也可能来自古代在今天小波兰东南部地区居住的伦迪亚人(英语:Lendians)。而部落的名称又源于古代波兰语(英语:OldPolish)单词l?da(意为“平原”)。在Lechia和Polonia这两个名称出现的早期,中世纪的编年史家提到波兰时,两个名称常常互换使用。

国旗

波兰国旗(下文国旗皆指波兰国旗,除非特别指明)由上白下红两条同宽的水平色条构成。波兰宪法将这红白两色规定为国家代表色。在白条中央嵌了国徽的国旗变体在法律上保留给官方于国外或海上使用。波兰人使用与变体旗类似、带燕尾旗的衍生版被作为海军旗。

波兰官方在1831年采用白色和红色为国家代表色。这两种颜色有着纹章学的血统并延伸自波兰立陶宛联邦两个政体国徽上的颜色(即波兰红底白鹰和立陶宛红底白马白骑士(立陶宛语:Vytis、波兰语:Pogon)上的红和白)。在1831年之前,波兰士兵配戴各种颜色的帽徽。国旗在1919年被正式采用。自2004年起,每年5月2日定为波兰的国旗日。

国旗每天都要悬挂于议会和总统府之类的最高国家机构。很多波兰人和其他机构会在国定假日与其他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悬挂国旗。现行波兰法律规定只要不对国旗不敬,国旗的使用不会受到限制。

由于红白双色横条身为相当普遍的一种设计,许多旗帜与之类似但与它毫无关系,最著名的是捷克的波希米亚旗;有两种国旗--印度尼西亚国旗和摩纳哥国旗都将红条放在白条上面。在波兰,很多旗帜是根据国旗设计的,用色也以国家代表色为主。

国徽

波兰国徽是一枚红色盾徽,上面绘有一只展翅翱翔的银鹰。国徽的颜色历史久远,可上溯到公元6世纪。当时波兰的一位部落酋长在西部的格涅兹诺山岩中发现一个鹰巢,被惊吓的银鹰迎着夕阳腾空飞翔而去。那舒展潇洒而又刚柔并济的雄姿使酋长大为赞赏,于是决定以迎着太阳展翅高飞的银鹰作为家族的族徽,并在格涅兹诺建起一座城堡。后来这座城堡逐渐发展,成为波兰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以及波兰历史上最早的首都。13世纪时,雄鹰徽记开始出现在波兰国王的玺章上。1947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政府决定沿用12世纪以来就使用的银鹰徽标作为国徽,但去掉了鹰头上的王冠图案。1989年12月,波兰共和国宣布恢复国徽雄鹰头上的王冠,以此来弘扬波兰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国歌

《波兰没有灭亡》

18世纪,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三次瓜分,整个国家沦亡达123年之久。波兰人民决不甘当亡国奴,波兰著名爱国将领董布罗夫斯基在意大利组织志愿兵团,其中的一位指挥员维比茨基写下了著名诗篇《波兰没有灭亡》,用肖邦的《马祖尔卡》舞曲为主旋律,作为波兰军团的战歌。1926年正式定为波兰国歌。

国花

色堇(学名:ViotrilorL.)是堇菜科堇菜属的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具长柄,茎生叶叶片卵形、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圆或钝,边缘具稀疏的圆齿或钝锯齿。

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野花物种,也常栽培于公园中,是冰岛、波兰的国花。花朵通常每花有紫、白、黄三色,故名三色堇。该物种较耐寒,喜凉爽,开花受光照影响较大。

三色菫以露天栽种为宜,无论花坛、庭园、盆栽皆适合,但不适合室内种植。

中药材三色堇还可杀菌,治疗皮肤上青春痘、粉刺、过敏问题,三色堇药浴也有很好的丰胸作用。

国鸟

白尾海雕(学名:Haliaeetalbicil):是鸟纲、鹰科、海雕属的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

活动的海拔高度为2500-5300米。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白天活动,雄鸟和雌鸟的叫声明显不同。常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也有3-5只的小群在高空翱翔。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用爪伸入水中抓边。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兔、狍子等,有时还吃动物尸体。繁殖期为4-6月,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

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和格陵兰岛,越冬于朝鲜、日本、印度、地中海和非洲西北部。为波兰的国鸟。

人口民族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波兰的人口为3820万人,名列欧洲第9位、欧盟第5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2人。2019年,www.youxs.org,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此外,波兰深受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困扰,国民年龄中位数约为42岁。

在全国3820万人口当中,约60%在城市或城镇定居,40%在乡村定居。2020年,www.youxs.org,www.youxs.org。马佐夫舍省是波兰人口最多的省份,而华沙则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人口多达180万人,若计入都会区则多达230万人。卡托维兹城市群是波兰最大的都市连绵区,人口介于270万人和530万人之间。波兰南部的人口密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弗罗茨瓦夫和克拉科夫之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二战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逐渐转变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根据2011年波兰人口普查结果,37,310,341人登记为波兰人,846,719人登记为西里西亚人,232,547人登记为卡舒比人,147,814人登记为德意志人,其他民族有163,363人(www.youxs.org),另有521,470人(www.youxs.org)未登记自己的民族身份。官方人口统计数据不包括没有永久居留许可或波兰人证明(英语:KartaPoka)的移民工人。2017年,超过170万乌克兰公民在波兰合法工作。波兰的外来移民人数稳步上升,仅2021年,波兰政府就批准了504,172个外国人工作许可。

政治体制:

政体

波兰是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总统是guojiayuanshou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政府分享行政权力。波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如某一候选人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得票率超过有效选票的50%,即可当选。如无一人达到50%,则由获选票最多的前两名进入第二轮继续竞选,得票较多者当选。总统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府为贝尔维德宫。

波兰政府的结构包括了一个由总理为主导的内阁。总理从两院制国会的下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他向总统提名阁员名单,由总统任命。

波兰议会由下院议会(460名成员)和上院参议院(100名成员)组成。国会成员根据省划直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1997年生效的现行波兰宪法,除了两个预留给少数民族政党的席位外,只有获得总投票率5%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

司法机构在决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波兰最高司法机构为波兰的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国家司法会议提名,由总统任命,法官任期终身。而宪法法官则由议会选出,任期9年。

宪法

1997年4月,波兰国民大会通过新宪法。新宪法于1997年10月生效。新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会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规定: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权。波兰经济体制的基础为经济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则。波兰武装力量在国家政治事务中保持中立。根据新宪法,如总统否决了议会或政府提交的法案,议会可以五分之三的多数否决总统的决定。

议会

波兰议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任期4年。众议院议员460名,参议员100名,均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议会的主要职权是:制订和颁布法律;通过关于规定国家活动基本方针的决定;对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任免部长会议或其个别成员;批准以若干年为期的国民社会经济计划;批准年度国家预算;通过同意政府执行上年度预算结果和国民社会经济计划的决议;议会也可组织特别委员会,对激起公众强烈反响的具体事件进行调查,并可通过不信任投票来体现对政府的不信任等。

本届议会于2019年10月成立。众议院席位分配情况(2021年7月21日):法律与公正党232席,公lian盟(公民纲领党、现代党、倡议党、绿党)126席,左派联盟(民主左翼联盟、春天党、“一起”党)47席,波兰联盟(人民党、欧洲民主联盟、保守党议员)24席,自由与独立联盟11席,波兰2050党7席,库奇兹运动4席,波兰事务党4席,德国少数民族1席,独立议员4席。参议院席位分配情况:法律与公正党48席,公lian盟41席,人民党4席,左派联盟2席,独立议员团3席,波兰2050党1席,独立议员1席。众议长维泰克(ElzbietaWitek,法律与公正党,女),2019年8月就任,2019年11月连任。参议长格罗兹基(ToaszGrodzki,公民纲领党),2019年11月就任。

政府

波兰总理由总统提名,议会任命。各部部长由总理提名,议会任命。本届政府于2019年11月成立。内阁名单(2020年10月)如下:部长会议zhuxi(亦称总理)兼数字化部长马泰乌什·莫拉维茨基(MatezMorawiecki),第一副总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wKaski),副总理兼国有资产部长雅采克·萨辛(JacekSas),副总理兼文化、民族遗产和体育部长/公共资产事务委员会zhuxi彼得·格林斯基(Pilski),副总理兼发展、劳动和技术部长雅罗斯瓦夫·戈文(JaroswGo),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长格热戈什·普达(GrzegorzPuda),国防部长马柳什·布瓦什查克(MarizBszczak),基础设施部长安杰伊·阿达姆契克(AndrzejAdaczyk),内务与行政部长兼特勤部门协调人马柳什·卡明斯基(MarizKaski),外交部长兹比格涅夫·拉乌(ZbigniewRau),气候与环境部长米哈乌·库尔蒂卡(MichalKurtyka),财政、基金和区域政策部长塔德乌什·科希钦斯基(TadezKoscski),家庭与社会政策部长玛尔莱娜·玛隆格(MarlenaMag,女),卫生部长亚当·涅杰尔斯基(AdaNiedzielski),欧盟事务部长康拉德·什曼斯基(KonradSzyanski),司法部长兹比格涅夫·焦布洛(ZbigniewZiobro),教育与科学部长普热梅斯瓦夫·查尔内克(Przeyswek)等。

司法

波兰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对下属法院的审判活动实行监督。法官由总统任命,现任最高法院院长玛乌格热塔·马诺夫斯卡(Ma?gorzataManowska),2020年5月就职。总检察院是国家最高检察机关,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监督下属检察院的工作,该职由司法部长兼任。现任总检察长兹比格涅夫·焦布洛(ZbigniewZiobro),2016年2月就职。

政党

根据1998年实施的新政党法,必须收集1000名以上成年人的签名才可建立政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政党有200多个。2019年在议会选举中获得议席的主要党派有:

(1)法律与公正党(LawandJtice):执政党。2001年6月成立,党员超过4万人(截至2021年1月)。该党具有保守主义和基督教民主主义性质。政治上,主张实行政治家财产公开制度,建立强有力的反腐机构,严惩犯罪分子;实行向家庭倾斜的政策,特别是为不富裕的多子女家庭提供国家补助,鼓励生育。外交上,主张亲美融欧,同时在欧盟内部强调自主权,坚定维护本国利益,重视拉紧同其他中东欧国家关系,对俄强硬。现任党zhuxi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wKaski)。

(2)公民纲领党(CivicPtfor):最大在野党。2001年1月成立,www.youxs.org(截至2020年1月)。该党兼具保守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基督教民主主义色彩。主要纲领为: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大力发展教育,同贪污腐败作斗争,使国家非政治化及对农村进行结构改造。外交上,积极主张全面融欧,与邻国发展睦邻关系。现任党zhuxi鲍里斯·布德卡(BorysBudka)。

(3)人民党(PolishPeoplesParty):在野党。原称农民党,该党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东欧剧变后,于1990年5月重新创立,www.youxs.org(截止2020年1月)。该党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中间主义,新平均地权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性质。主张国家扶持农业,提供免费教育和医疗,放缓私有化步伐,反对单一税制,支持欧洲一体化。现任党zhuxi伏瓦迪斯瓦夫·科希尼亚克–卡梅什(WdyswKosiak–Kaysz)。

(4)民主左翼联盟(DeocraticLeftAlliance):在野党。1999年成立,有约8万党员。主张将波兰建设为公正、平等、均衡且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在经济上主张建立社会市场经济,试图实现把市场经济同国家干预相结合、把经济效益同社会公正相结合的均衡经济发展。zhuxi沃基梅什·查扎斯特(WlodziierzCzarzasty)。

(5)“库奇兹”运动(Kukiz’15):在野党。由波兰摇滚歌手保罗·库奇兹于2015年7月创立的反建制政治团体。其主要政治主张有:改革波兰现行选举体制、以单一选区制替代比例代表制、摧毁政党专制制度等。现任党zhuxi保罗·库奇兹(PawelKukiz)。

(6)自由独立联盟(federatioyandIndependence):在野党。2018年12月成立,原为参选欧洲议会选举而成立的右翼政党联盟,后作为正式党派保留。持欧洲怀疑主义,主张简化司法程序,普遍减税,赋予父母参与决定孩子所接受教育内容的权力,希望通过强化自身国防建设减少对军事联盟的依赖。现任党zhuxi雅努什·科尔温-米克(JanzKor-Mikke)、罗伯特·温尼斯基(RobertWnicki)、格日哥什·布劳恩(GrzegorzBraun)。

团体

(1)团结工会:1980年成立,1982年12月,波当局宣布实行军管时被取缔。1989年4月恢复其合法地位,同年6月议会选举中获胜并成立了以其为主体的政府。在1993年9月的议会大选中未能进入议会。1996年6月,联合基督教民族统一党、中间派协议会等35个右翼政党和团体组成团结工会选举联盟,团结工会zhuxi马利安·克萨克莱夫斯基出任联盟zhuxi。在1997年的议会大选中“团选联”获胜,并与自由联盟组成联合政府。2001年,由于执政联盟内部矛盾以及改革措施不力等原因,政府的支持率明显下降,不少党派和议员纷纷宣布退出“团选联”。在2001年的议会选举中,“团选联”未能进入议会。10月,团结工会召开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做出决议,禁止任何政治组织使用“团结工会”这一名称和标志、禁止工会领导人同时担任政党的领导职务,克萨克莱夫斯基继续担任团结工会zhuxi。2002年9月,雅努什·西尼亚德克当选团结工会zhuxi。

(2)全波工会协议会:成立于1984年11月。主张维护职工利益,反对国营企业私有化和普遍私有化的政策,提出提高超额工资累进税、增加退休人员收入、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等关系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要求和主张。

中文名:波兰共和国

国家领袖:总统

国歌:《波兰没有灭亡》

GDP总计:亿美元(2013年)

主要城市:克拉科夫,罗兹,弗罗茨瓦夫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Polska,英语:TheRepublifPond),简称波兰,首都华沙,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全境地势平坦,矿产资源丰富。总面积322600平方千米,海岸线528千米,全国共有16个省、314个县。截至2022年3月,总人口为3803万,主要为波兰族,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犹太等少数民族,多数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兰语。

外文名:波兰语:RzeczpospolitaPolska,英语:TheRepublifPond

人口数量:3800万人(2013年)

主要民族:波兰族

国土面积:312685平方公里

国庆日:5月3日

水域率:www.youxs.org

人口密度:126人/平方公里(2013年)

所属洲:欧洲

国际电话区号:+48

货币:兹罗提

首都:华沙

主要宗教:罗马天主教

简称:波兰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