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孤忠李定国》
大明孤忠李定国

二〇一 延平王誓师北伐 李晋王筹划反攻

在兵部会商之后,六月初二日,顺治帝正式颁下谕旨,命经略洪承畴负责部署具体进军事宜,任命平西王吴三桂为云南清军的统帅,率领本部关宁军及汉军绿营,会同固山额真卓罗的一千八旗军一道进军缅甸,务必生擒永历帝。另外,只在省会昆明留下固山额真宜尔德的一千八旗军坐镇,其余兵马尽撤回京。

随着吴三桂步步紧逼,驻军于孟连的定国深感处境艰难,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整军备战,筹划反攻,试图扭转被动局面。

由于在云南执掌军政时期,定国对待西南少数民族往往采取宽厚政策,与各族百姓和平共处,故各地土司也因此拥护明朝。待至后来,清军在云南肆意奴役、屠戮,各族百姓纷纷奋起反抗清朝的统治。定国于是以晋王的名义广造印敕,联合那些拥护明朝的土司,以图恢复。

然而此时,云南全境基本都被清军所占,诸多明朝文武官员见异思迁,选择投降,即便是那些不肯降清的将士,也由于道路阻隔,一时难以与定国会合。

且说定朔将军吴三省在磨盘山战役结束后,一路扈卫着老营前往勐缅追赶定国,谁知却在途中遇到了怀仁侯吴子圣和总兵杨武。二人见是吴三省,当即胁迫着他一起去往昆明投降吴三桂。吴三省自忖双方兵力悬殊,难以与之抗衡,遂佯装答应,然后趁着吴、杨二人不备,丢下妻儿及老营,只带着少数兵马,潜走怒江,继续追赶定国的主力大军。

眼看即将到达勐缅,不料吴三省又在途中遇到了刚从缅甸退回国内的咸阳侯祁三升。

而在孟连以东的沅江流域,有明朝设置的沅江军民府,土地辽阔,兵力强悍。当地土知府名叫那嵩,字维岳,世代镇守他郎寨,后来由于沅江土司绝嗣,遂得以承袭沅江知府。那嵩此人知书而好兵,多藏书甲于滇中,在袭任沅江知府后,他又以其弟那仑入据普洱,迎黔国公沐天波次子沐忠亮,入赘其女,一时风光无限。

当初滇中战事吃紧时,那嵩为表忠心,曾向永历帝建言道:“与其使朝廷困死于吴逆之手,不如统兵攻入缅甸,以滇缅边境为根据,重整旗鼓光复大明。但愿皇上取此权宜之计,即使不能班师回京,亦足以抗击吴逆进攻,鼎立南疆。”

永历帝觉得此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遂将开缅甸为省之议交予诸臣讨论,并打算将来任命那嵩为缅甸总督,但此议却因马吉翔的激烈反对,最终胎死腹中。

定国在与刀派忠商议之后,认为那嵩兵强地广,实力强劲,是可以倚重之人,遂任命那嵩为巡抚云南总督部院,其弟那仑为左明将军,其子那焘为监军道,许名臣为赞明将军,龙赞阳为兴明将军。为了取得那嵩的信任,定国又派幼子李润兴由亲兵队长许以隆扈卫,前往沅江府土官为质。

不久后,在定国的劝说下,本已降清的延长伯朱养恩、将军高应凤亦决定起兵反正,以为内应,内外连结,共复大明江山。此时正是盛夏时节,沅江知府署衙莲花池中各色荷花娇艳绽放,定国与那嵩、朱养恩、高应凤齐聚一堂,共商抗清大计。

那嵩心里很清楚,定国名义上是让润兴来此为质,实际上却是想借此机会,为李家留下一点火种。想到这里,他率先起身,向着定国深深一躬,然后说道:“晋王既将幼子托付于在下,足见晋王对在下之信任,那某必将不负晋王重托,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不要,也定护得幼公子周全!”

定国连忙探身向前,一把将那嵩托住,将他扶回座位,随即重新坐定,轻轻拍了拍手掌。立刻就有十多名亲兵抬着七八个大箱子走上堂来,待他们将箱子放在堂中,定国于是挥手示意众人退下,这才不紧不慢地对那嵩说道:“本藩身负皇上重托,不敢有一日懈怠,幼子性情顽劣,日后有劳那知府费心了!些许银两不成敬意,还望笑纳,聊表谢忱!”

那嵩见定国不但言语客气,而且出手大方,赶忙再次拱手称谢道:“晋王如此厚待在下,实在是让在下感动不已,从今往后,在下当唯晋王马首是瞻!若违此誓,不得好死!”

随即,高应凤在一旁提议道:“晋王明鉴,待我军主力攻打石屏之际,若是能分一路兵马去往永昌,趁清军前往石屏增援,联合迤东诸土司袭击其后,使吴逆腹背受敌,可获全胜!如此,滇都可复,云南可振!”

定国微微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若是兵力足够,此议不失为良策也!”

谁知那嵩却是极力反对道:“万万不可!如若分兵,容易遭吴逆各个击破,我军疲于应付,必将瓦解!”

在那嵩的坚决反对下,此议遂作罢,在场诸人旋即歃血为盟,誓师出征。在出兵之前,那嵩更是积极联络滇中各土司及原明降官降将。

很快,这场以土司军为主力的大规模反攻便拉开了序幕,明军势如破竹,迅速收复了石屏。

吴三桂大惊失色,立即向朝廷上疏曰:“沅江土知府那嵩、那焘父子,主盟勾连各土司,歃血钻刀,真真作叛,若不剿除,则地方震动。且李定国将子送往沅江府土官为质,将金银财物抬送沅江土官,叫沅江土官并普洱土官由临安出兵,候大兵出边进剿,就来抢云南!”

顺治帝览疏后即命吴三桂出兵,剿灭那嵩等诸土司。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此前,祁三升奉命前去缅甸迎接永历帝,却被马吉翔以永历帝已乘船入闽的谎言所欺骗,待至恸哭还师后,他已然彻底失去了对明朝的信心,又听说定国已从勐缅拔营去往孟连。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他终于决定不再跟随定国,矫晋王之令,率部转道至陇川的户撒、腊撒一带,怂恿总兵魏勇一起投奔清廷。吴三省于是又被其裏挟而去,再次与定国失之交臂。

云南沦陷的消息很快传至东南,延平王郑成功闻讯不禁忧心忡忡,为了声援云南的抗清局势,他于五月间率水师倾巢而出,一举攻克定海,全歼了清军定海水师,焚毁船一百余艘,基本消灭了清军的海上力量。不久后,他又与兵部左侍郎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北伐大军很快抵达长江口的崇明岛,陈兵长江,共有大小战船三千余艘,兵力多达十余万,军威强盛。

顺治帝此时正为八旗军在磨盘山之战中损失惨重而感到心痛不已,八旗军乃是清廷的国之重器,若是如此不计成本的使用,不等消灭永历帝,就将被彻底消耗殆尽,此役过后,确实需要休整一番。

就在此时,吴三桂的上疏也被送至了御前,顺治帝认为永历帝远遁缅甸,此时已失去了军队的保护,只要交给吴三桂对付就够了。

卓布泰也跟着附和道:“正是如此,朝廷在入关前好不容易才攒下的钱粮,随着这十几年来的东征西讨,早已消耗殆尽,若再长期于西南边陲大举用兵,国库必将空虚!到时候又当如何是好?”

定国驻军于勐缅,军威稍振,便打算移师前往孟连,以滇缅边境作为根据地,重振旗鼓,恢复大明。

张煌言望着茫茫长江水,难以抑制住心中的喜悦,立刻向郑成功提议道:“崇明岛乃是江海门户,若我军一鼓作气拿下崇明,将大营驻扎于此,进可攻,退可守,当立于不败之地也!”

郑成功听张煌言把话说完,却是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玄著兄差矣,正所谓腹心溃则肢体随,崇明城小而坚,取之不易。若先取瓜洲,破其门户,截其粮道,崇明自当不攻而下也!。”

回头再将目光转向云南,在占领了西南大部分地区后,清军各路主将齐聚昆明,为是否继续出兵缅甸,擒拿永历帝之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然而吴三桂一心想着割据云南,做大清的黔国公,永历帝便是自己在云南安身立命的最大功劳,他又岂能容忍永历帝安安稳稳地躲在缅甸苟延残喘?惟有统率大军,生擒永历君臣,将来自己留镇云南才能更有底气。

念及至此,吴三桂自是激烈地表示了反对:“万万不可!永历皇帝虽然手中无兵,但却是天下明朝余孽的旗帜,若不彻底砍倒这面旗帜,叛乱将永无平息之日!”

奈何众人早已归心似箭,根本就没有把吴三桂之言当一回事。吴三桂见说服不了诸将,于是干脆直接上疏请战。为了达成目的,他甚至为顺治帝策划了全套作战计划,从战兵到辅兵的人数,从粮食到军饷的总额,都考虑得面面俱到。同时向顺治帝保证,只要两百三十万两银子能够及时到位,哪怕不要一个八旗军,自己也能够轻而易举的攻入缅甸,一劳永利地彻底解决西南地区的混乱局势。

郑成功满意地点了点头,于是一面派遣监纪刘澄携带自己的书信前往南京,密会清江南提督马逢知,劝其投降,一面以张煌言部兵马为前军向导,沿长江水道向南京进发。

五月十九日,北伐大军舟楫蔽江而上,经江阴于六月八日抵达丹徒,大军泊船焦山,郑成功亲自登岸祭告天地,陈述复明之志,而后继续进军,连克瓜州、镇江,南京危若累卵,清廷举朝大震。

孟连地处滇西南交通枢纽,东连车里,西接缅甸木邦,南抵孟艮,北通威远。在元朝时便在这里设置孟连长官司,以刀姓为土司,如今已传至第十四代。

数年前,孟连土司刀派忠就曾给定国送去五十头战象及百余名象奴,当初若没有这些战象的帮助,定国亦很难取得两蹶名王的辉煌胜利。如今定国驻军孟连,又得到了刀派忠的大力支持,为其输送大批军械粮饷。

由于缅甸路途艰险,加之战事刚刚平息,粮草筹措十分困难,八旗军又很不适应当地的暑热天气,宁南靖寇大将军洛托、安远靖寇大将军多尼、征南将军卓布泰等八旗军统帅皆不愿意担当此重任,认为永历帝已是风中残烛,只须任凭其在缅甸自生自灭就好,希望能够早日班师返回京城。

洛托率先言道:“如今永历小儿已与李定国之军分隔两地,谅他在缅甸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只须以发兵攻打为要挟,不断派使者前去恫吓缅王,逼其交出永历小儿!如此一来,即便李定国再厉害,也只能是无力回天,在荒山野岭中自生自灭。”

张煌言觉得郑成功之言也有一定道理,遂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旋即抱拳请战道:“既然如此,一切听凭延平王调遣!本部兵马熟识长江水情,愿为先锋!”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