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羲之请我搞天下》
羲之请我搞天下

228章 不要脸了

“大人,给你镰刀。”一个十多岁的少年突然大声说,上前给古壶递来两把镰刀。

“谢谢你,小兄弟。”古壶接过两把镰刀。

众人更加奇怪地看着古壶,都知道人有两只手,可割稻时只用一手持镰,一人拿两把镰刀如何用。

平时有发丝遮挡,别人不注意不知道脸上曾烙过字,一定是乌老爷调查了自己的底细,知道自己之前为身份是奴的这事,事先告诉了乡绅和村民们,人们才如此好奇而急迫地要证实。

更确切地说,乌老爷邀请自己来这里,真正的不是参加这开镰仪式,而是要当众羞辱他这堂堂县令。

不就是一个曾经的身份吗?乌老爷您老人家想用这个来羞辱我的脸面?我若不要脸了呢?不是说人不要脸,鬼都害怕吗?今天就让你们害怕一番。

眼看镰刀离台面还有两人高时,只见古壶突然出手,两手准确地握住了镰刀柄,而不是握在镰刀尖或镰刀口上。

“好!”台下所有人一起大声喝彩,谁也想不到他们这位年轻的县令大人还有如此身手。

古壶轻松地拿着镰刀走到乌老爷身旁,递给对方一把镰刀说:“乌老爷,我们一起来与民同割如何?”

“这——你——”乌老爷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乡亲们,乌老爷要和本县一起割谷子,大家高兴不?”古壶突然大声说。

“高兴,割了谷子吃新米了,请大人和乌老爷开镰。”人群爆发出欢呼声,围上来,簇拥着古壶和乌老爷。

“请吧,乌老爷,我们俩比比,看谁割得快。”古壶把镰刀塞到乌老爷手上。

乌老爷尴尬地笑着,和古壶一起被簇拥着到了田里。

在农夫们的欢呼声中,古壶麻利地割起稻谷,他就在乌老爷身旁,边割边看乌老爷。乌老爷无可奈何,小心翼翼地一棵一棵地割。

古壶大声吟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诗,大人好诗!”周围农夫们大声称赞。

“乌老爷,你觉得这诗如何?”

“好诗,大人好诗!”乌老爷立起身,抹着脸上的汗,无不难堪地说。

割了小半个时辰,里正说够了够了,够今日仪式吃了,让古壶和乌老爷及所有人都收了镰刀。

用割下的谷子做成新米饭,就着乌老爷捐赠的猪肉羊肉,古壶与村民们欢聚一堂,吃了下午饭,太阳要落山时,才和定伯一起离开。

“乌老爷,一起走?我再让你看看我脸上的字,如何?”临走时,古壶微笑邀请乌老爷。

“大人先走,大人先走,老夫还要会几个老友。”乌老爷尴尬而丧气地摇着头苦笑着拱手送古壶。

“拜拜——”跨上马背的古壶,摇着手对乌老爷笑着吐出这么一句,转头一抖马缰,扬长而去。

“拜拜?”乌老爷一脸懵懂,摇头小声自语:“这是何处的骂人话?”

对乌老爷与乡绅们聚会的描写

回县城的路上,定伯犹豫地问:“古大夫,你当真认为奴婢也是人,也不低贱?”

古壶的思绪飞旋而过,化作脸上神秘的微笑,他把之前遮挡烙印外的发丝捋起盘固在头上,食指指着脸上的烙印,且上始终挂着微笑,走到一直盯着自己的乌老爷面前。

“乌老爷,有些世面你也没见过吧?”古壶靠近乌老爷,“下面的人远了看不清楚,你老人家帮大家看看,本县脸上这里曾经烙过什么字,再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听,好吗?求你了,乌老爷。”

“不信就亲眼看一看,今天是稻谷开镰仪式,我这个曾经当过奴的人,想跟在场的包括乌老爷在内的绅士老爷们比一比,比割谷子,看谁割得多,谁能给我两把镰刀?”

这一番话下来,在场的不管是老爷们还是村夫们奴婢们,所有人都惊呆了,全都愣愣地看着古壶,一时鸦雀无声。

“乡亲们,我确实曾经当过两年的奴,不仅是我本人,我们一家人,我整个家族都曾经是奴。”

字!自己脸上曾经的那个“奴”字,这才是人们死盯着他看的真正原因,虽说这字现在已不易辨认,可那烙印是永远抹不去的。

“这——你——大人?”乌老爷一时张口结舌不知所措。

乌老爷的心理描写

“乡——乡亲们。”乌老爷指交通卡古壶的脸,大声说,“横头县县令古大人脸上,烙有一个字,这字现在依稀还能辨认,这个字是‘奴’字,奴婢的‘奴’。”

“后来,经过我的努力奋斗,我为朝廷立了功,朝廷消除了我们家族的奴籍,这事整个朝廷都知道,皇上本人也知道,朝廷因为我有报国为民的意志和能力,才任命我为横头县令”

“天下奴婢何其多?奴又如何?婢又如何?奴婢也是人,他们靠自己的血汗养活自己,一点也不比那些靠别人血汗养活自己的人低贱。”

“反而是,大多数正直善良的奴婢,比那些虚伪狠毒的老爷们高贵有用。”

“谁是睁眼瞎?”乌老爷愤怒地说,“县令大人,大伙都看见了,这可是你命令我念的,你可别反悔责怪我?”

“不会,绝不会责怪你,念吧,大声念给大家听听,我脸上这是个什么字。”古壶仍然一脸恳求的微笑。

人们正愣怔之间,只见台上的县令大人突然把两把镰刀抛向空中,两镰刀像两只调皮的猴子,翻着筋斗往上蹿。

蹿到最高处后停了一瞬间,又翻着筋斗片下扑,直朝仍站在台上的古壶头上而去。

“好!谢谢乌老爷!”古壶突然高声叫了一声,转身对着台下一大片人说,“看来乌老爷不是睁眼瞎,乌老爷还是认得几个字的,大家没有听错,本县脸上这个字,是奴,是奴婢的奴。”

台下人群“嗡”的一声砸开了锅,古壶微笑着巡视着人们,稍等了等,这才伸出两条胳膊示意人们安静下来。

“噢——原来乌老爷是个不识字的睁眼瞎。”古壶大声揶揄道。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