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163 穿成四福晋的第一百六十三天 秀玉……

这嬷嬷第一次来,自己还跟她说过几句话,她第二次来,就只有雨骤肯跟她说话了,这第三次,就连雨骤都懒得搭理她了,因此她只能自说自话了。

就连雨骤都看吃这嬷嬷有投靠之意了,秀玉自然也看出来了。

其实在内务府安上颗钉子也不是不行,可这钉子不能是这人。

别看她身边的人一口一个主子娘娘主子娘娘的叫着,主子娘娘和皇后娘娘始终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她从雍亲王福晋变成了主子娘娘不过是一夕之间的事,现下更是要从主子娘娘变成皇后娘娘了, 要说她心里不紧张, 那是假话。

不过这会子让她心浮气躁的倒不是不久之后的封后大典,而是试穿皇后朝服。

齐妃这些日子的确是把内务府的嬷嬷和绣娘们折腾的不轻,这事自己也的确能管。

可想不想管是自己的事这嬷嬷难不成是觉得她来了坤宁宫三次就能在自己面前有些面子了,只要她动动嘴皮子,就能说动她了?

她现在倒挺想知道下回内务府来的人还会不会是这个嬷嬷,她要是再来,还会说些什么。

不知道胤禛试朝服的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情形,对着他那张脸,内务府的人还敢不敢造次。

秀玉不知道的是,内务府的人压根儿就没见着胤禛。

要不是新帝登基的确要更换新的朝服和吉服,内务府的人怕是连苏培盛都见不着。

见不着皇帝没关系,横竖内务府的人就是来要个尺码的,只要见着了苏培盛,还怕要不到皇帝的尺码吗?

至于内务府的人没有量体要如何裁衣,这就不是苏培盛该操心的了。

要的真在这事上出了差错,她们也别在内务府待了,趁早往辛者库去吧。

都说乱世需用重刑,如今虽不是乱世,可边关战事连连,胤禛又才刚登基不久,他自然是要立威的,这回被揪出来的贪官污吏刚好就能被拿来立威,从犯该如何处置尚需细细斟酌,首犯是定斩不饶的。

他这话一出自然是将那些老臣们给惊着了。

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先帝自从上了年纪之后便越发的心慈手软了,只要不是罪大恶极,还真不会判他个斩立决。

这次的首犯能得先帝赏识是因为他的确颇有才干,能得他重用是因为他能为了给主子办事甘愿留在山西而不是回京做一个京官。

他之前还当这人忠心,因此不但对他多有提拔,还嘉奖过他。

这群老臣说他手段狠辣也好,甚至背地里说他□□他也能看在他们年老糊涂了的份上不跟他们计较。

他们说他们的,他就是要杀一儆百,让全天下人都看看只要他在位一天,贪官污吏们都是个什么下场。

他这一番动作下来,任谁都能看出他这是动真格的了也就无人敢多说什么了。

毕竟他们和那首犯也没什么关系,他们之所以替他求情,不过是因为觉得新帝刚登基就使出这样的雷霆手段有些过罢了。

胤禛觉得他办了件大事想,好不容易能松快松快了,就想去坤宁宫好好用上一次膳,他想着若是能赶上秀玉试新朝服就更好了,这样他就不必等到封后大典上才能看见她穿朝服的样子了。

结果他还没踏出养心殿呢,就又被绊住了。绊住他的不是别人,是允礽。

胤禛是真没想到他这么久都没得到和允礽有关的消息了,再次听人题起他的时候是说他病了,且病得还挺厉害。

他明明记得上次见着他的时候他虽然瘦了些可精神头瞧着还挺好,这才多久,他就病了?还病得都要请太医了?

胤禛听完这事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应该是在装病,他这是看自己摆平了允禵,觉得他是时候该闹上一闹了?

他想着想着就走神了,回过神的时候刚好听见苏培盛说弘晰也病了,他这才知道允礽应该是真病了。

先帝对弘晰是寄予过厚望的,前些年先帝对弘晰的宠爱甚至有隐隐超过允礽之势。

先帝会如此爱重他,除了因为他是嫡孙之外,还因为他是个极重孝道之人。

允礽病了,弘晰自然是会夜夜夜忧心的,因此他会跟着病倒也就不奇怪了。

胤禛对弘晰印象极好,说句不该说的话,弘历和弘昼若是有弘晰一半争气,他也不至于一见着他们二人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了。

至于弘时,他这儿子还真是不提也罢。

允礽病了,他还会怀疑他是不是装的,弘晰病了,他还真没往他是不是在装病这方面想。

弘晰病了,他虽然不能亲自去看他,让苏培盛代他走一趟还是可以的。

苏培盛都去了,御医自然也是要跟着去的。

既然御医要去给弘晰瞧病,那再去给允礽瞧回病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也算是一事不烦二主了,胤禛想。

他以为御医当天就能来回事,结果御医的确来回事了,不过他只说了弘晰的病情,说他是忧思过度,还有脾胃不和。

他这么一说胤禛就懂了,弘晰这是吃不好也睡好,如此,也难怪他会病倒了。

胤禛以为他说完了虹晰的病情之后就该说允礽的了,结果他战战兢兢的说他才疏学浅,实在不敢妄下断言。

听了这话胤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允礽不是装病,他是真病得厉害了。

允礽是康熙十三年生人,如今也不过是望五之人,怎的就病重了,且已经到了御医都不敢妄下断言的程度了。

宫里的这些御医是个什么德行他还不知道吗,他们说话做事从来都是给自个儿留着退路的。

他们口中的不敢妄下断言不是在告诉他,允礽的病若要救,那就需要更多的御医一同诊治。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总会有法子的。

他的皇位要真细究起来还真能说是从允礽那儿抢过来的,这事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

只要他不想被人背地里说刻薄寡恩,允礽他就得救,他不仅得救,他还得好好的养着他才行。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是没人劝过他放老院判告老还乡,可他终究还是没批他的乞休折子。

他也知道这位老院判年数大了,他也没指望他还能妙手回春,他只是要他在太医院继续做他的定海神针,让旁人不至于生出不该有的心思罢了。

他是真没想到他还有需要这位老院判出手救人的一天,救的还是允礽。

他也问过这位老院判的关门弟子,问他能否担此大任,结果这位年轻太医磕头磕得嘭嘭作响,愣是不敢开口回话。

如此,也只能请这位老院判再出一次手,将允礽给救回来了。胤禛瞧着跪在底下的这位老臣,一边让苏培盛扶他起身,一边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朝服是封后大典上要穿的,自然比吉服重要得多,因此内务府的绣娘们不得不日夜赶工,即便如此, 这朝服上身之后要是还有不合身之处还是得再改的。

让秀玉觉得心烦的倒不是这件朝服,而是除了朝服之外的好些物件儿。

想通了这一点,她倒不那么紧张和烦躁了,试就试吧,她别的没有,就是时间多。秀玉无奈的想着。

这会儿她总算不会眼睛跟着给她试朝服的嬷嬷跑了,然后她就发现这嬷嬷还真是已经来过她这坤宁宫好几回的那个,算起来,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见着这嬷嬷了。

皇帝,皇后,还有太后的朝珠用的都是一等东珠,串珠子所用的明黄色丝线这全天下也只有此三人可用。

秀玉觉得齐妃还没能适应她的新身份, 其实她自个儿又何尝不是呢。

这第一个物件儿就是朝冠。

从前她也是梳过旗髻的, 因此觉得戴个朝冠应该算不了什么大事,等她真戴上了她才知道,她以为这朝冠重点在这个冠字上, 可这个朝冠的重点却是在那个朝字上。

这朝冠好是好, 可就是太重了,偏偏这帽子顶上还有三层,她只要一动就特别明显, 弄得她只能跟个木偶似的站着,什么都不敢做了。

戴上朝冠的时候她还能勉强忍着不动弹,等戴上这朝珠,她才知道什么叫重,她重心一偏险些没站稳,还好半夏跟当归两人跟哼哈二将似的一直在她身边守着,不然她非摔了不可,秀玉想着。

这朝服这次送来就是给她试穿一下的,毕竟都过了这么久了,上次量的尺寸说不定也不准了,衣裳这东西还是得上一回身才最好,但凡有一点不合适,立马就能改。

封后大典都是新帝登基之后一年才会举办的,现在内务府的人这么着急忙慌的,倒不是因为这朝服她们赶制不出来,而是因为这朝服不知道还要改多少次。

也对,皇后娘娘的朝冠,可不就得是天下第一的吗?

既然是天下第一, 那这朝冠上镶嵌着大大小小的东珠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那振翅欲飞的凤凰,那就更好解释了, 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后当然得是凤凰了。

她瞧不上这嬷嬷倒不是因为她脸皮厚,而是因为她的话实在是太多了。

她说些琐事秀玉还能听一听,她话里话外的提到齐妃,就些过了。

除了朝冠让她心烦,还有一个物件儿也让她心烦,那就是朝珠。

这朝珠总共一百零八颗,每二十七颗间穿入一颗大珠,除去这四颗大珠外其余都是小珠。

她以为这朝冠就是个帽子, 充其量就是个分外华丽的帽子, 结果这个冠是第一的意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