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293 穿成四福晋的第二百九十三天 ……

他那日原是想着说什么都要见着这位郑大掌柜,再和他说说话的。

可他远远的就瞧见四阿哥进了那铺子,从那时起他便知,这位掌柜不是他能随意结交的了,因此就没再去过那铺子了。

他是因为逛遍了这京城中的花草铺子才发现当真没人肯跟他们安王府做生意才跟耿嬷嬷说他和那郑大掌柜打过交道的,为的不过是依然把这差事抓在手里罢了。

可她刚才跟大嫂说的是要带清颜出去散散心, 为了这个还特意提起了大厨房的事,这就已经把她大嫂给得罪了。

这会儿大嫂好不容易松口肯让她带着清颜出府了,她总不能因为三弟妹和清韵也要同去, 就又改口说她不想去了吧, 那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一起去庄子上住也挺好,毕竟有些话在府里不好说,反正她早就有些话想对她这三弟妹说了,干脆就趁着这次机会说个痛快好了,二夫人想。

他听说这位郑大掌柜的生意越做越大,结交的人越来越多,门路也是愈发的广了,俨然已经成了这一行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越发庆幸自己与这位掌柜没什么深交,不然他终有一日怕是要被这位掌柜连累的。

等到太子被废,廉亲王在朝中声望渐浓之后他就更觉庆幸了。

他家小姐可是廉亲王福晋,那这安王府不是就快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吗?

不过等四阿哥得了皇位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那时他想的是,商人果然是商人,看人的眼光果然毒辣,这人怎么就能猜到将来能坐上那把椅子呢?

这下鸡犬升天的可就不是他们安王府而是四阿哥的人了,这位掌柜在四阿哥面前好歹算是混了个脸熟,接下来怕是真要成这一行的头头了,他那时是这般想的。

然后他就听说这位郑大掌柜关了铺子回家乡去了。

这次他没忍住,多问了几句,这才得知这位掌柜的家乡在河北,他是因为家中的长辈出了事,这才急匆匆的回了家乡的。

大家都在猜这位掌柜何时会再回京,他却知道这位掌柜怕是不会再回京了。

他是和高福高大人交情颇深不假,可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更该早早回家乡去。

名气有了,银子也赚够了,当然是要远离这是非之地,过太平日子了。

这太平日子这位掌柜一过就是好几年,不过他也没真闲着,听说他在家乡开的铺子虽然赚的银子没有京中的多,可也不少了,至少养他那一大家子人是绝对够了的。

就是不知道这位郑大掌柜还记不记得他这个勉强算是见过两面的故人,听说他是安王府的管事之后又会是何反应了,俞管事想。

俞管事其实心里也清楚,哪怕他和这位郑大掌柜真是熟人,因着他家小姐那事这位掌柜怕是也不会轻易见他的。

何况他二人其实就只见过一面,要不是这位掌柜混出了个名头,他怕是早就忘了这人是何许人也了,他又怎么能奢望这位掌柜还记得他呢。

这位郑大掌柜果然不记得他了,哪怕他跟铺子里的小伙计说他是京城来的,是安王府的管事,这小伙计也只是一个劲儿的说他家掌柜此刻不在铺子里,早就回家去了。

他不傻,当然看出这小伙计是在听见安王府三个字之后迎出来的步子才慢了的,安王府这三个字果然不能随便提,俞管事看着这个只到他肩膀高的小伙计,想着。

可他都来了,来之前又是跟耿嬷嬷立下过军令状的,他又岂会就这么回去。

他来一次郑掌柜不见他,那他就再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他就不信他打动不了郑掌柜。

都说凡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这位郑掌柜倒好,自己足足来了四回,他才肯出来一见。

要不是耿嬷嬷特意提起了他,自己早就走了,都到了外地了,还怕没人肯和他们安王府做生意吗。

他第四次来找郑掌柜时心里想的是,若是这次郑掌柜还不肯见他,那他就只能去别的铺子看看了。

实在不行,他就先不告诉那些掌柜的他是安王府的管事,只说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好了。

反正到时候契也签了,银子也给了,东西也到手了,他们难道还能跟着他回京去不成。

其实他还挺想这花草铺子的小伙计能跟他回京去的。

那位那院子外头走水之后可不光把那些花花草草烧了个干净,那些泥土显然也是不能再用来栽种花草的了,如此,还真得有懂行的人去看看才最好。

这也是自己为何还有来这第四次的原因之一,要论懂行,恐怕没人比得过这位郑大掌柜了,就算他不跟自己回京去,哪怕他肯点拨自己几句,想来也尽够了。

结果这位大掌柜比他想得要会做生意得多,他不仅跟着自己回了京城,还是带着他娘和妹妹一起回的京城。

郑掌柜说他们家最懂侍弄花草的其实是他娘和他妹妹,说这既然是桩大买卖,那他就得拿出他的诚意来,他的诚意就是带着娘和妹妹与自己一同回京。

他听这位郑掌柜说要跟他回京去就觉得这事不对,等他得知要跟他回京去的不止郑掌柜,还有郑掌柜的娘和妹妹时,他就更觉得这事不对了。

这位郑大掌柜可是因为高福高大人才起的家,如此说来,他也勉强算得上是皇上的人了,他不可能不知道皇上有多恨那位爷,恨得连他们安王府都跟着遭了殃,这难道还不够明显吗?

这位郑大掌柜是在今上登基之后关的铺子离开的京城,这不就是怕因为知道得太多迟早有一日回被清算的意思吗,那他应该不愿意再掺和到这种事情中来才是,他这个反应,是个什么意思呢?

他要真想再回京城去,那他去找高大人不就,成了,有高大人在,难道还有人敢为难他吗?

除非他做了什么事让高大人不高兴了,如此说来,他会家乡躲的可就不是皇上而是高大人了。

俞管事把这事想了又想,终于想明白郑掌柜为何会冒着得罪皇上的风险也要跟他回京去了。

这些花花草草他是在郑掌柜的铺子买的不假,可这不代表郑掌柜就会出现在人前甚至踏进他们安王府的大门呀。

他让他娘和妹妹替他去,不就是既要把这事揽下来,又不想被牵连得太深的意思吗。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会不会传到皇上耳朵里还不一定呢。

就算真传到皇上耳朵里了,不还有皇后娘娘吗以他家小姐和皇后娘娘的关系,就算郑掌柜得罪了皇上,不还有皇后娘娘替他说情嘛。

郑掌柜的东西说是卖给皇上的,其实都是皇上替皇后买的,皇后看在那些奇花异草的面子上也得替他说几句话吧。

皇后都开口了,高大人要是还敢找郑掌柜的麻烦,那他这官怕是也做到头了。

高大人从前可是在皇上身边当差的,他又怎会不知有时皇后的话比皇上的话还管用。

除非他真不想做官了,不然他不会再去找郑掌柜的麻烦的,如此,郑掌柜的铺子不就又开起来了吗。

终于把这两尊大佛请出了府,接下来就该看看耿嬷嬷去找了府上的管事之后那管事能不能把耿嬷嬷的话听进去了,安王福晋想。

等耿嬷嬷来回话,说这位管事不仅听说过那位郑掌柜的大名,还和他打过交道, 她就知道这事算是成了, 她只需等着再过几日那管事来回话便是了。

他第三次去,郑掌柜的小铺子热闹极了,看这情形,这小铺子用不了多久就能换成大铺子了。

果然,等他第四次去找这位郑掌柜时,他的小铺子已经换成了大铺子,这人也从郑掌柜变成了郑大掌柜。

他之所以把这事记得那么清楚,是因为他也爱吃这辣椒,爱吃到他虽然知道他买不起还是没忍住去找那位郑掌柜去了。

二夫人呢, 她想出府散散心为的就是躲开清韵母子俩,现下听大嫂说她那三弟妹要跟她们一块去京郊的庄子上,她心里自是不愿意的。

愈管事呢,他跟耿嬷嬷说那话其实是半真半假的,所以别看他脸上在笑, 其实他心里是有些虚的。

他说他听过那位郑大掌柜的名头, 这话不假, 毕竟这位郑大掌柜的名头实在大, 但凡在外头跑的, 就没人没听过。

这东西寻常人买去不是入药就是用来观赏,用来吃,四阿哥府还真是这京城头一份。

他知道自己买不起那稀罕物,他其实也没想真买,他就是想去看看那位郑掌柜究竟是何许人也,若是能在这人面前混个脸熟,那就更好了。

他第一回去,郑掌柜的小铺子还算冷清,他还真问了问价,虽然最后没买,也算是跟郑掌柜说过话了。

他第二回去,郑掌柜的小铺子可就比他第一回去的时候热闹多了,他没问上价,就只在铺子里转了一圈就回了。

这位郑大掌柜是花草商人没错,他的铺子最开始买的也是普通的花花草草,是直到遇见了高大人,这才开始卖起了奇花异草的。

若是他没记错,他是因为辣椒这东西才和高大人搭上关系的,也不知他运气怎么就那么好,偏让他得了一盆子辣椒,还让高大人买了去。

自从知道这位郑大掌柜不是他能结交的人之后他就没再特意去答应这人的消息。

顶多就是在有人提起这人的消息时听上一耳朵,因此耿嬷嬷一跟她提起那位曾经和高大人做过生意的花草商时他立马就反应过来她说的人就是这位郑大掌柜了。

既然是要用来吃的,那一盆子辣椒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他二人算是结交上了。

也不知这位郑掌柜哪来的门路,高大人要的那些东西他还真弄来了好几样,如此,他在这京城终于算是站稳了脚跟了。

不过这位郑大掌柜能有今日的名气靠的可不光是那位高福高大人,还有他自己,毕竟他是有真本事的, 那位高大人只是来锦上添花的罢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