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穿成四福晋后我过上了退休生活

301 穿成四福晋的第三百零一天 这道圣旨一……

这会儿可不一样了,允禟成了塞思黑,就不算是先帝的儿子了,他的女儿自然就不能算是先帝的孙女了,她们可不就闹起来了吗。

都什么时候了,这些小丫头是嫌她还不够心烦是不是,还来给她添乱,这也就是这些小丫头都不算太大,她们若是再大些,自己还真能狠下心来收拾她们。

这要是平常,她还能耐着性子去劝劝她们,现在嘛,她才懒得理这群小丫头呢。

与他二人相比,被改名菩萨保的弘旺都显得不够看了, 毕竟他没被圈禁起来不是。

群臣都能猜到的事, 秀玉这个胤禛的枕边人又怎会想不到,她觉得胤禛此举有些过了,就算要给那两人改名换姓, 也没必要选那两个名字。

可此事事涉前朝, 她虽是皇后, 还真不能管, 所以她到底忍住了一句话都没说。

“你去告诉那些小丫头,她们谁想走都行,不过走之前总还是要一家人在一处吃上一顿饭的,让她们放心,既是一家人,那必是一个不少的。”秀玉想了想,说道。

事实证明,胤禛的名号可比她的名号好用多了,她就只是让小谭子去传了几句话,她们就不敢闹了。

显然,她们也是有害怕的人的,她们怕是人,就是胤禛。

也对,除了她还真没人跟胤禛同桌吃饭还能吃的饱的,毕竟胤禛极有可能挑她们的错处,她们当然能躲多远就躲多远了。

其实她刚来这个朝代时胤禛也是在饭桌上挑过她的错处的。

倒不是她餐桌上的规矩礼仪不过关,胤禛挑剔她,是因为她实在吃得太慢了。

胤禛自己就是个吃东西细嚼慢咽的,结果秀玉比他还要细嚼慢咽,他虽嘴上不说,言行举止之后到底也透露出了几分不悦来。

秀玉其实也知道她这一顿饭下来要用上小半个时辰是有些久了。

她之所以这样也是怕不小心吃了原身从不吃或是不爱吃的菜在胤禛面前露了马脚,这才吃得慢了些,就算胤禛面露不悦,她也没打算立马就改。

她这会儿正病着,吃饭慢些怎么了,她今后还有跟胤禛吃这么多回饭,凭什么要她改,胤禛改不行吗?那时她是这么想的。

最后在这件事情上是她二人各退了一步,她吃东西比刚来时快了点儿,胤禛吃东西比他平时慢了一点儿,她和他才能好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这这件事情上胤禛都能退一步,也不知道在旁的事上能不能也退一步。

胤禛说他虽然接了允祥的女儿进宫来认作的养女,那是怕有人说他在这件事情上有失公允,他就是做个样子,并不会真的将自己的这位侄女远嫁蒙古。

胤禛这话骗骗别人还行,骗他身边的人就不行了,别说她这个枕边人了,恐怕就连允祥也是骗不了的。

允祥这几年天南地北的跑,一是因为他真忙,二嘛,恐怕就是因为他不敢回京,他要是回京了,肯定会忍不住求胤禛别将他女儿远嫁蒙古,一边是女儿,一边是兄长,他难以抉择,只能躲开了。

妙英能逃出后宅这方寸之地去过自在逍遥的日子出力最多的人是允禩不假,不过她也是出了力的不是吗。

她既然能和允禩联手,将妙英保下来,那她和允祥联手把他女儿保下来应该也不是全无可能,现在保下这个小丫头缺的就是个时机,就是不知这时机何才会来,秀玉想。

宫里有人闹,只要是后宫之事,她都管得,宫外有人闹,除非闹事之人是皇子,不然她还真懒得管。

做了这么多年的四福晋,又做了好几年的皇后,秀玉自诩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她是分得极清楚的,她懒,不想惹麻烦。

可眼下就有一件事她不知是该管还是不该管,就又为难上了。

弘时去过安王府搭的粥棚,这事她是知道的,她那时就知道弘时不可能就是光去瞧热闹的,因此便让小冯子关注着这事,若生了什么变故,立刻来报。

现下这变故终于来了,她又不知道她该不该管这事了。

要是弘时还是皇子这事她就算不想管也得管,可弘时现在是允禩的儿子,允禩又改名叫阿其那了,那弘时可就连先帝的孙子都算不上了,那这事她管不管就得看胤禛的意思了。

胤禛呢,他听底下人来回报,说弘时去了安王府搭的粥棚就知道他迟早是要惹事的。

要是从前,他早就让人把弘时给拦下来了,这回他没这么做就是想看看弘时没了皇子这个身份还能做出些什么来。

他虽然没让人把弘时拦下来,却让暗卫去盯着他去了,他要知道弘时的一举一动。

然后他先是听暗卫回报说弘时在安王府的粥棚见到了安王府三房的小少爷,二人一见如故,就差没称兄道弟了。

听暗卫这么说胤禛虽然表面上生气,心里其实还是让忍不住感叹了一句,看来弘时整日喝酒倒还没把自己喝傻,还知道什么人更好接近。

不过他从前怎么没发现安王也是个沽名钓誉之辈,粥棚是个什么地方,他竟然让三房的是少爷也去那儿待着,还真是不是自个儿的儿子所以不心疼呀,胤禛想。

也对,虽然安王府做这些善事都是用的他那曾经的八弟妹的嫁妆银子,可要说不心疼那必是不可能的。

花了这么多银子,总得换来些什么,比如好名声,再比如,好前程。

安王大概也知道他的前程是到头了,就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子侄身上来了。

他的儿子是世子,像粥棚这种鱼龙混杂之地自是不能去的,他儿子不能去,侄子却是能去的,大不了多派些人保护他便是了。

胤禛这下倒对安王府三房的这位小少爷来了些兴趣,就随口吩咐了一句,让底下人去查一查他。

至于弘时,不是自己瞧不起他,他结交人的法子也就那几样,这位小少爷既然小,那有些地方必是不能去的,弘时想要结交此人,恐怕不能用他惯用的那些法子了,胤禛想。

安王府的这位小少爷的底细很快就被查出来了,这人是个极爱读书的小书呆子。

弘时呢,他别的长处没有,就是一张嘴厉害,甭管是谁,他要是真,下定决心要哄,还都能被他哄去。

这安王府的小少爷就是个一心做学问的读书人,弘时要哄他,还不容易吗,也难怪他能和弘时一见如故了。

安王府的这位小少爷去粥棚帮忙,其实是帮给那些有名的大儒看的他若是入了那位大儒的眼,这前程不就有了吗。

他有没有入哪位大儒的眼胤禛不知道,他入了弘时的眼胤禛却是知道的,以弘时的性子,他真正要结交的绝不会是这位三房的小少爷,他要结交的应该是安王世子才对。

弘时不直接去安王府倒不是怕会吃闭门羹,他只是知道他若真是直接去了安王府安王能有千百种理由不见他罢了。

自己去的,和被人请进去的如何能一样,弘时自是要选更有面子的那一种了。

她虽告诉自己这事她不能管, 却还是忍不住总想起这事来。

然后她还真从这事里头咂摸出些别的味儿来。

从前不管她们的阿玛有没有获罪,她们的阿玛都还是先帝的儿子,她们自然也还都是先帝的孙女,身份相差不算太大。

她们之中最有资格对她们发号施令的人就是允祥的女儿,她都事事和旁人有商有量的,她们就算想闹也闹不起来不是。

他是有事来禀告才闯进来的,他说那边院子住着的那几位小格格们不知怎么就闹起来了,那位府上的小格格被捉弄得狠了,说要自请出宫,去陪她阿玛额娘去。

这道圣旨一下群臣们便知除非改朝换代, 不然被改了名字的这两人这辈子是出不来了,会被一直圈禁到死。

按胤禛的性子,做任何事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那么他做这件事的缘故又是什么呢?

是他早就想好了要这么做,还是, 这两个名字其实是那两人求来的?

允禟是皇子, 亦是商人,做的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和胤禛做交易,求的应该不止这一件事, 那他求的另外一件,甚至几件事又会是什么呢?秀玉想。

秀玉正在想着允禟的事,因此她立马就反应过来那位指的就是允禟,那位小格格指的就是允禟的女儿。

这些小格格里大半的人都是要嫁去蒙古的,不然胤禛不会将她们接进宫来,还认作了养女。

她虽然做不到真的一碗水端平,可也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小格格们之间才没起大的争端。

允禩的所求她倒是知晓, 无非就是替妙英求后半辈子的自由自在。

允禟的所求他其实也能猜出来,应该是替她福晋求医,且这医,恐怕指的是太医院院判。

她这个伯母不理,不代表胤禛这个四伯也能不理,这事都是因为胤禛给允禟改了名字闹出来的,他管一管这事也是应该的不是。

这个小丫头不是闹着要离宫去陪着她阿玛额娘吗,她要出宫,自己可做不了主,她大可以去找能做主的人,她不敢去找也不要紧,自己帮她找便是了。

秀玉正因为这事心情不好呢,让她心情更不好的事就来了。

她正打算把这事再从头梳理一遍,小谭子进来了。

若是前者, 那只能说明这两人的错处远不止她知道的那些, 若是后者,那他们所求为何呢?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