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陆杨一只绿耳》
陆杨一只绿耳

第58章 看书看傻了

陆杨写着写着却是停了笔。

这份答案其实他自己是不满意的。

毕竟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朝廷不作为,与民争利。

不过......

陆杨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写这东西。

毕竟他也只是在书上学过而已,也就是半桶水的水平。

只要朝廷有作为,把这些贪官污吏都处理掉,百姓们的生活不知道要好多少!

想得太久,墨水滴落到了草稿纸上,陆杨才惊醒过来。

他看着纸上的黑点,眉头瞬间皱起。

“不写也罢。”

陆杨直接把纸揉成团,心烦地扔到一边。

把笔放下后,陆杨直接起身走了出去。

说起来,他这段时间也没有在村里逛一逛,回来这么久了,只是有事时才出了两趟门。

想了想,陆杨脚步一转,便往院门的方向走去。

心烦意乱的,还是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心情比较好。

刘晓从堂屋那里便看到陆杨了,刚想喊陆杨过来说两句,便见陆杨往门外走去。

想到刚才陆杨那有些淡漠的表情,刘晓不放心地放下手里的针线,起身跟在陆杨后面。

看看陆杨这是要去哪里。

陆杨哪也没去,就是绕着自家屋子走了几圈。

因着后来又弄了一圈外墙。

这一圈也要走一段时间。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陆杨心里有事,又走得慢,等走到第三圈时,天色比出来时也暗了些。

陆杨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天上的晚霞,绚丽多彩的,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看着看着,陆杨心情好似也平静了些。

他转头看向身后有些惊慌的人,笑道:“娘,你这是跟了我多久?”

若是没停下来,陆杨还真听不见后面的脚步声。

刘晓也就是在陆杨转头看过来时惊了一下,这会听到陆杨的话也反应过来了。

刘晓走上前,一边仔细地观察着陆杨的表情,一边笑着问道:“杨子啊,你这是怎了?”

怎么突然一个人绕着屋子走了这么久......

刘晓心里有些担心。

陆杨这些日子比起以前也成熟稳重了不少,做事方面也很少让人操心了。

吃完饭时看着还好好的。

怎么一会不见,就满腹心事的样子?

难不成是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刘晓想了很多,脸上不自觉地也显露了几分。

陆杨看着,沉默了几秒之后,才回道:“娘,你以前恨皇上吗?”

刘晓一听,瞬间慌了。

她连忙看向周围,好在这会他们正在屋后,旁边也没什么人。

刘晓松了一口气,随后上前两步把陆杨拉到一旁。

小声道:“你问这个问题作甚?要是被人听到了,偷偷到衙门那告发我们,我们一家人可是要被砍头的!”

陆杨没说他是检查过没人之后,才问的这个问题。

见刘晓实在是担心害怕,陆杨也不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他又抬头看了一眼天色,然后看向刘晓,笑道:“娘,我们快回家吧,饭菜应该要好了。”

陆杨已经闻到了家里炒菜的香味了,他转头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见上面炊烟袅袅。

便拉着刘晓往家里走。

两人刚拐了个弯,刘晓便停下了脚步。

陆杨见拉不动刘晓,便也停下脚步,看向刘晓。

“娘,怎么了?”

刘晓看着陆杨,嘴唇抿紧,过了会,才道:“娘不恨。”

陆杨一愣,明白刘晓这是在回答自己一时冲动之下提出的问题。

闻言,陆杨淡淡地笑了笑,刚想说没事,回家吃饭要紧。

便见刘晓凑过来轻声说道:“现在比起以前,可是好太多了,我们不能奢求太多,不然就要失去这一份安稳了。”

说完,刘晓不等陆杨反应,便沉默地拉着陆杨的手往家里走去。

陆杨看着刘晓有些苍老的手,似乎明白了什么。

没想到他娘想的倒是比他要透彻得多。

陆杨缓缓地吐出一口浊气,把之前压在心里的那一份烦闷也吐了出去。

百姓们还是比较在意安稳,其他的,好像也是能忍则忍。

陆杨没有再想下去,他收起心思。

决心不再想这个事。

陆杨和刘晓回到家时,陆大石几人正准备出去找人。

这会见到陆杨和刘晓,几人脸上的紧张也缓了下来。

陆大石看了眼刘晓,顿时便知道自家媳妇心里有事,不过他没有说什么。

而是移开视线看向陆杨,皱眉道:“去哪了?这么晚还不回来。”

其实现在也不算晚,毕竟太阳还没完全落山,算不得晚。

不过陆杨也知道陆大石话里的意思,这是在担心他在外面出事。

想到这,陆杨笑道:“看书看傻了,围着屋子转了两圈。”

陆大石一听,原本还想说两句陆杨的,现在却是说不出口了。

想了想,陆大石皱眉道:“以后出去散心,记得跟家里人说一声。”

陆杨连忙应道:“哎,爹我知道了。”

一旁的刘晓原本想出声让陆大石别说这么多孩子的。

闻言,便闭上了嘴。

这要是写出来被人知道了,那他要是弄不出来,岂不是性命都可能保不住?

想到这,陆杨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棉花还没有普及。

只要棉花在靖朝普及了,那价钱肯定会降下来。

想到这,陆杨拿笔沾了沾墨水,打算先把这部分写下来。

陆杨是现代来的,自然知道杂交水稻。

既然这个方法行不通,那就从其他地方入手吧。

陆杨睁开眼睛,看着题目思考。

或者说,可能还比不上之前。

省得一会忘记了。

等写完后,陆杨便开始思考穿不暖这方面的问题。

就今天发生的事来说,棉花明明是这么好的东西,但就是因为价钱昂贵,导致这么保暖的东西,百姓们都只能看着,活活冷死。

至于产量为什么上不去,那就是徭役的问题了。

农时壮丁都拉去服役了,这主要劳动力一少,即使田地比之前多,产量方面其实还是跟之前一样。

什么大兴土木,奴役百姓。

底下人欺上瞒下,一层一层地剥削百姓。

陆杨想出的对策有两个,一个是不在农时役使百姓,也就是孔子说的“使民以时”。

二则是减轻徭役。

按理说靖朝鼓励开垦荒地,又兴修水利,田地的数量肯定有增加,灌溉这方面自然也比之前要方便得多。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