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八零美人二嫁港城大佬》
八零美人二嫁港城大佬

第 29 章 赶大集

像这种大集都有管理人员,秦洋顺着人流进去,打听到位置,交了五毛钱的管理费,回来拿了一个号牌给她,“交了钱,位置自己选,里头是没有了。”

秦湘环视四周已经有人朝这边探头探脑了,便说,“在这儿也不错,进出的都能看见。”

说着秦湘赶紧招呼米红军将六个装满衣服和袜子的大袋子打开了。板车底下是平整的面儿,秦湘将借来的纸壳子往上头一铺,再把衣服往上面一倒,写了促销的大纸壳子绑在板车边上,绑上后秦湘又觉得碍事,又给拿下来了,因为她想起来,如今义务教育没开始,好些人可能不识字儿呢,还是吆喝比较方便。

因为目前阶段的大集,大多是当地人拿自家的东西去集上卖,像自家养的鸡鸭鹅, 自家种的菜种的粮食,卖完之后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干个体户的目标瞄准的也是城里的有钱人而不是农村人,本钱不够又有点余钱的最多弄点针头线脑。

等过上两年个体户多了, 看到了农村这个市场, 再想去集上赚钱就没那么好赚了。为了能卖出去,价格只能往低了压,因为一旦高了,省吃俭用习惯了的人是很难认可这些东西的。同样价格的衣服,在赶大集的大娘大婶儿们看来,款式新颖料子一般的衣服,可能还没款式一般质量上乘的衣服有吸引力。

至于服装厂,以前真的没往这方面想过农村这个市场吗?

喇叭这玩意儿大家都熟悉,村里下什么通知的时候大队里都是开大喇叭,但是这种拿在手里的喇叭还是挺稀奇的,刚才三人停在这儿的时候就有人觉得好奇了。

这会儿听见秦湘喊的话,顿时呆住,八块钱一件,十五两件?还不要票?

要是城里人可能也听说过南方一些城市已经陆陆续续废除票据了,但在北方还不行,去百货商店买衣服还是要布票的。

看热闹的人果然就看到板车上倒了不少的衣服,好几种花色,连裤子和袜子也都有。看着面料还真不错,不比去百货商店看到的差,机器做出来的做工也比手工缝制的要板正看着体面。

秦湘不光这样喊,还拿起一件小一点儿的褂子直接套在身上了。

这时候还没出正月呢,天气还冷,身上还穿着棉衣,秦湘身材匀称,将外套往身上一穿,还是很合身的。

加上长的好看,随便穿件衣服都好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仅此一天,一件八块,两件十五。清仓大甩卖了。”

有人好奇的过来看看那褂子,不确定的问,“真的八块一件儿?”

秦湘看着眼前的小媳妇,笑道,“那还有假,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但咱们也就这么些,卖完就没了,先到还能挑挑,后面没了可就没的挑了。”

说话的功夫好多个大娘大婶的围过来了,去城里买衣服她们可能布票不够,个体户卖衣服也是在城里卖,来乡下卖的还真是少见。

而且这衣服还挺好的啊,看着挺结实的,而且还板正。

那小媳妇便笑着问,“那我拿两件。”

秦湘笑道,“您是我头一个顾客,我送您一双红色袜子,祝您一年顺顺利利。”

说着她将小媳妇挑出来的两件衣服给叠整齐递给她,又从旁边拿了一双红色的袜子递了过去。

才出十五也刚过完年,看着红色袜子就喜庆,小媳妇看着喜欢,“这红袜子有男人穿的吗?”

“有的。”米红军反应过来,忙从边上翻出一双男式的踩小人袜子,路上的时候秦湘就已经给对过价格了,这会儿张口就来,“这踩小人袜子可是羊城那边流行的,舒服又耐用,一双五毛,您手里普通的红色袜子一双三毛。一年红红火火,一家子都穿上才整齐。”

一双袜子要五毛,价格可不便宜了,可去百货商店买也不便宜,尤其这袜子还是红色的,就像对方说的喜庆。

小媳妇今天来赶集就是想买点东西,这会儿看上喜欢的了,咬咬牙又买了一双踩小人的袜子,准备回去给自己男人穿。

小媳妇结完账一走,其他看热闹的人终于信了这衣服真的不要布票了。

一时间好几个大娘大婶儿的要买了。

秦洋有些不知道干什么了,秦湘忙里偷闲的跟他说,“三哥,你就在边上看着,不要让人偷了东西就行。”

闻言秦洋顿时眼睛往周边一扫,“你放心,我肯定给看好了。”

有秦洋在这震着场子看着,秦湘真的特别安心,她让米红军给大家伙找货,她自己收钱找钱,一时间忙碌起来。

“唉,小姑娘,我们三个人要三件儿怎么算钱?”

秦湘笑道,“两件十五,三件算您二十一。”

问话的大娘明显跟旁边俩女人是认识的,三人一听三件能省一块钱呢,当即就合起来买了三件。

秦湘麻利的收钱找钱,然后就发现一个问题。

同样的款式花色的衣服,上了年纪的人甭管是给自己买还是给闺女儿媳妇买,都是往大了买,翻捡的时候也是找大码,年轻点的则有的问秦湘穿的尺码然后也买小一点儿的。

其实这也好理解,这时候买布做衣服可是看布料的。同样价格的衣服,买宽松大的布料也多,才不觉得亏啊。

这时候正好是集市上人最多的时候,一辆板车被挤的满满当当的,根本都不用秦湘吆喝。大家都喜欢凑热闹,看见那么多人围着就以为有什么好东西呢,可不就围过来一起看看。

秦湘时不时的再吆喝两嗓子,可不就人满为患了。

找衣服,收钱,偶尔还搭点赠品。

别说衣服卖出去不少,就是她带过来的袜子也卖出去不少。

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现在大家条件也比以前好点了,看到便宜又好的东西的时候大家咬咬牙也就买了。

至于款式什么的,在农村大家衣服穿的都没那么宽裕呢,谁会讲究那个。那是人城里人讲究的。在农村现在还是穿一件新衣服就能显摆好几天的时候呢。

秦湘忙的直不起腰来,但看着衣服一件件儿的下去心情就好的不得了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事儿。

在这镇上其实也有服装店,但这两家服装店价格不便宜,大家对那种店子又有种恐惧,站在门口一听价格,款式都不看就直接走人了,所以还真少有人进去。

这会儿两家平日里斗的死去活来的两家店老板,站在不远处看着卖衣服的摊子心情可就非常不好了。

两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女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视线一触即离,然后小青年走到年轻女人跟前说,“你不是有个什么靠山有本事,你不让人把他们给撵了?这赶集本来就不是天天有,以后他们如果还来,咱这买卖还干不干了?”

年轻女人本来也着急,但听到这话突然就不着急了,她瞥了眼那摊位,对上一双犀利的眼神,登时吓了一跳,“如果下次他们再来再说吧,你想撵你去。摆摊的衣服怎么跟我店里的比。”

说完竟然直接转身走人了,小年轻名叫李玉孔,咬牙看着生意火爆的小摊子,羡慕嫉妒的很,但没办法上前撵人去。

秦湘倒是不知道这事儿,忙着收钱忙着帮顾客找衣服,乐此不疲,秦洋却留意到了。

一打眼看见一个小伙子竟然偷偷的把一件衣服往自己包里塞,秦洋直接伸手抓住他的手腕,“放回去。”

伸出去的手瞬间松手,扔下衣服转身跑了。

秦洋也没追,继续盯着,他们不是这边常来摆摊的,也没必要闹出不痛快来,这会儿最重要的还是卖衣服。

生意实在火爆,秦湘看着越来越少的衣服,摸着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心情高的不得了。

她虽然有猜测这买卖好做,但也没料到会这么好做。

一件衣服就算赚两块钱,这么多都卖了那就是一千块。更何况还有袜子呢,也卖出去不少,就算利润小,卖出去也是钱,在这年月里很不错了。

只不过她忙不过来,袜子只能零散着卖,不然她完全可以三无双的绑一块便宜销售出去。

但大集有一点不好,过了下午两三点人就慢慢的少了,围着摊位的人也少了许多。

可效果也是可喜的,来时满满登登的袋子,如今瘪了,估摸着剩下的也不多了。

一直到四点,人没几个了,秦湘才说,“收拾东西走了。”

米红军看着袋子里的衣服说,“现在就走吗?这不是还有?要不再等等看看有没有人。”

秦湘已经非常满意了,她说,“现在集上没几个人了,没走的也是摆摊卖东西的,没必要再待下去了。咱们换个地方再卖去。”

她说的神神秘秘,米红军有些迷惑,“去哪儿?”

秦湘抬头看着不远处一个服装店,说,“找人卖。”

听这话米红军和秦洋都不解,这集都散了还找谁卖去。

说完秦湘让米红军拉上板车直接往服装店那边去了。

秦洋皱眉,“咱们卖衣服的时候那边俩人时不时的就出来看,眼神可不大好。你们算竞争关系,你这时候过去,不是找事儿吗。”

虽然他不惧怕这个,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惹麻烦。

这一点秦湘不意外,她说,“这很正常,换我们在这开店,有人突然来卖便宜衣服,我们也不能高兴。”

“那你还去。”

秦洋已经看不明白自己妹妹的操作了,见秦湘过去,他也只能警惕的跟在身后,让米红军拉着车子在后头跟着。

走了一会儿到了那服装店,服装店的老板李玉孔其实一直留意着这几个人的动向,这会儿见人直接奔着他这边过来,脸色果然不好,直接就黑了,这还直接往他店门口来了。

秦湘笑着上前说道,“老板,我刚才在镇子口卖衣服,想跟你谈一桩生意。”

其实挺难的。

以前的时候农村人想买衣服要么去县里的百货商店,要么去公社里头设的供销社, 买东西要钱要票, 非常麻烦也非常难。服装厂作为给这些单位供货的单位,一直处于百货商店求着服装厂的位置。服装厂被人求惯了,突然间政策变了, 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南方过来的新鲜款式, 人家不稀罕你的东西了。

他们到了镇子口的时候就看到不少赶集的人,挤挤挨挨,好不热闹。

秦湘看着那么多人,估计是进不去里面了,于是便在入口的位置停下车子,又让三哥去帮忙找集市的管理人员交摊位费。

闻言拉车的米红军朝秦湘咧嘴笑。

其实秦湘明白, 利用赶大集薄利多销只能赚一波快钱。

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看看自身什么问题, 去试图找新的道路解决问题, 他们只会站在原地, 追着原来的路子追问为什么。

说到底,还是因为厂子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如果那些货是自家的, 自己能不着急想办法销售出去吗?哪怕豁出去脸面摆摊,也会想办法卖出去。

秦洋看了眼在他那儿毛都没长齐的米红军,怎么也不能放心,如果在清水县也就罢了,有什么事儿也方便,但这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宁城,他收回目光说,“没事,我明天再休息一样,我不累,也习惯了。”

秦洋脸都黑了,“好好拉车。”

这会儿已经九点多了,其实有些晚了,三人一路疾行好歹在十点多的时候到了大集的地方。

这边大集缝二七,每逢农历带二和七的日子都是逢集的时候。镇子周围的村民都喜欢过来赶集,卖家里多余的东西,买需要的东西。

别人看不上没关系,秦湘能看的上,正好能利用这段时间赚点钱,积累资本。

米红军拉着板车,秦湘在后头跟着,一扭头见秦洋也跟上来了,顿时惊讶,“三哥,你不用跟着,我们自己去就行,你和孙哥一起回去休息。”

秦湘拿出喇叭打开开关,就开始吆喝了,“工厂清仓大减价,所有褂子裤子一件儿八块,两件十五,不要布票,不要布票。有过路过不要错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喊完这话秦湘自己差点就笑了场,这话术在后世可是非常普遍了,但凡有人卖东西都喜欢打着清仓的牌子。可不就是这么喊的吗。

说着秦洋并没有回去休息的意思。

秦湘一想,不让他去估计是不放心了,便点头,“行吧,要是累了就回来休息,我和小米也可以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厂里目光一直放在城市里,放在百货商店和供销社上,他们压根儿没想过学习南方那些厂子直接卖给个体户,更没看上农村人的购买能力。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