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在古代帮我爹造反周小繁》
我在古代帮我爹造反周小繁

第238章 升官

阿庆掏出自己的小金库,找了永春让他帮忙物色合适的人选。

买回来的人先放在她的庄子上。

赵益放出风声,不限户籍征补兵丁,符合征兵条件的,每人发二两银子征兵安置费。

赵湛应声。

阿庆兴冲冲去准备自己的娘子军团,花氏得知赵益的决定,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郁闷地去田氏院子坐了好一会儿,得老太太开导之后,她也懒得管了,随他们怎么折腾吧。

陕西总兵谭清坐不住了,按照规制榆城驻军两万封顶。

如今也不是征兵的时候,赵益如此毫不避讳拉人头,是何居心?!

他召集幕僚商议,又写了折子上奏朝廷。

没等他们商讨个一二三出来,赵益集结一万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带兵夜袭镐京。

苦战三日,谭清丢盔弃甲,携家带眷仓皇出逃。

消息传入朝廷时,整个陕西已经成功在赵益掌控中。

朝廷大怒,想出兵征缴,奈何口袋空空只能望洋兴叹隔空大骂赵益狼子野心。

下旨命河南驻军征讨赵益,可惜河南如今都自身难保,朝廷不发粮草军饷,当兵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

赵家军在赵益的带领之下威名赫赫,鞑子都被打回了老家猫着。

各路将领也不是傻子,朝廷什么都不支持,他们也不可能上赶着送死。

朝廷让他们征讨赵家军,他们就上折子跟朝廷要钱要粮食。

朝廷又拿不出钱,事情就这么僵着。

赵益这种泥腿子出身的人也比不过肃州王正规军有威胁,朝廷都紧着钱和人往甘肃送。

赵益找镐京的知府写了个帖子,上书总兵谭清十大罪证,什么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强抢民女强占百姓良田全给写上去。

上面这些罪名也不是空穴来风,赵益找了罪证一同呈上东都。

表示他并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替朝廷清理蛀虫。

朝廷本就无暇顾及,赵益递了台阶,立刻有人提议不如下令封赵益为新任陕西总兵,等平叛肃州王之后,再秋后算账也不迟。

至此,赵益名正言顺成了陕西总兵。

陕西落入他手,征兵之事就更加顺利了。

照上辈子的记忆,派人查探抄了不少人家,又积累了上百万金银财宝。

加上开采的银矿,暂时不用为钱财发愁了。

赵益出兵镐京非常突然,作为枕边人,赵益虽然没有明说,花氏多少还是知道一二。

榆城整整戒严了半个多月,心惊胆战许久,赵益才凯旋归来。

田氏知道这事时,整个人都很懵,心中也极其恐慌。

她一辈子小农民,尽管心态再好,依然吓得食不下咽。

直到认命的文书先行八百里加急送来,老太太这颗七上八下的心才落回实处。

赵益的重心要搬到镐京去,今年这个年,注定要在镐京过了。

好在镐京离榆城不过五六日的路程,举家搬迁也花不了多长时间。

榆城交给步自明和赵四镇守,于丛辉和连大奎等人跟着赵益一同赶往镐京。

回来处理交接好军营上的事情,赵益先去了镐京稳定局势。

花氏带着一家人收拾好了之后再赶往镐京。

“阿芳跟着我们去镐京吗?”田氏问花氏。

“大姐说姐夫不想调离榆城。”

段青鸿的根在榆城,加之他现在的职位,他不想过去很正常。

“咱们都不在榆城了往后她遇到什么事情没人商量也麻烦。”

花氏觉得婆婆杞人忧天了,如今相公是陕西总兵,大姐作为亲姐姐,谁敢待满她。

在榆城她就是横着走也没人敢说什么。

段青鸿就是保守了一些,否则有相公在,早就升职了。

这才没待多长时间又要搬家了,加上儿子这个官来得不正当,田氏心里不太得劲儿。

“娘,您就把心好好放肚子里吧,镐京里离得也不远,您若是想大姐和德音他们姐弟几个,派人接过去小住就是了。”

田氏叹了口气,“说是这么说。”

永春帮阿庆一共买了五十个年轻姑娘,这还没点头绪就要搬家了,阿庆也忙得团团转。

庄子上的事情处理完,阿庆央了郁师父帮她训练这些女兵一段时间,等她在镐京安置好,找好地方之后再派人来接。

除了收拾东西,处理商铺庄子,交好的几家也要走一走。

步自明一家留在榆城,没等花氏去找沈氏,沈氏就带着步丹彤上门了。

临别叙旧一番,沈氏还帮了花氏不少忙。

文韵在家里坐立不安,赵家举家搬迁到镐京,也不知道对她的婚事有没有影响。

如今正是忙得团团转的时候,赵四给她送了信,表示自己会留守榆城,她才安心不少。

思来想去,文韵厚着脸皮带翠云上门,看看赵家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以后真要嫁不出去,选个人品好的,招婿也行。

阿庆去忙活拉人的事儿。

阿庆听劝,耐下性子慢慢等待。

天气渐凉,果真如赵湛所说,周边涌入很多流民。

阿庆半信半疑。

赵益拍了拍儿子肩膀,“叫常平帮你收拾一下,以后都跟爹住军营。”

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学堂里那些适龄的姑娘,被赵益一票否决了。

学堂里的孩子年纪都太小了,不适合。

“为何?”

“怎么不行,若是有能力者,建功立业了,她们只会感激你。”

只要有爹在,没有人敢压阿庆的功劳。

世道越发艰难,贫苦人家的姑娘,有一条活路已经算不错了。

“全城人这么多,还怕找不出几个合适的女兵,你拟一个告示,我叫人贴城墙上,有何事的自然会来报名。”

赵湛建议她过些时日再物色也不迟。

没有明文公告放到台面上来,不过赵家有商队,消息传得极快。河南,山西,甘肃不少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涌入陕西。

干这件事情就没有瞒着旁人,所以消息很快传了出去。

“旱灾蝗灾一过,整个西北卖儿卖女的人不少,你不如出钱买人训练,卖身契握在手中,再许以重利和前途,不愁没有合适的人选。”

“买的人能行吗?”

“年纪大点的都成婚生子了,去哪里找?”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