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凑要饭的》
成为大清皇帝吧,崇祯!凑要饭的

第九十八章:忠诚最重要

郑成功表示不好说。

但实际上,此时正在南京兵部撰写建议的陈子龙对此事毫不知情。

甚至就连夏完淳的亲爹都不知道,自己本来应该呆在家里好好读书的儿子正在偷偷准备上战场的行装。

但也足够使得郑成功心头宽慰不少。

五柄那强悍又珍贵的新式火铳,能保证他自身的安全,也能够在战场上大有作为。

粮草虽不紧缺,但能多带些也无妨。

让这血性少年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去战场旁观一遭,背后本就骂声一片的自己再多背负一点也无妨嘛。

“是非功过,自在人心,嘿嘿嘿......”

轻抚眼前红漆干透还没多久,只是小样就有两人高三人长的船模,王承恩抖着肩膀奸笑了片刻,随后又飞速收敛,看看左右没什么人便立马找来红布将其细细遮盖。

“还是得再派人去一趟朝鲜啊,这没个消息,心里没底。”

游走两圈确定都盖住了,王承恩这才嘟囔两声转而两手往身后一背,颇有些意气风发的走出了这宝船司内的偏僻房间。

“把门锁好了,不是那特定的几个人靠近这里啊,直接就给逮住关起来。”

“小的知道。”

“知道就好!就怕你们不尽心出了纰漏啊,咱家整日提心吊胆的到处跑!”

家丁努力赔笑表示自己的忠谨。

不忠心不行啊。

先不说他们家这两三代就指着这位了。

再说一位对当今陛下有拥立之功,但却不贪恋任何权势,没有接受实权封赏的大佬,且本身家财资本雄厚,背后更是与有南京地下皇帝的郑家牵扯甚多。

与郑家有牵扯,那就是与锦衣卫有关系,与军方有关系,皇城之内的宦官更是赶着往这位身边贴呢。

手眼通天不外乎如此。

可王承恩自是没法完全看穿人的心思的。

瞥一眼家丁,心头只想着还得是咱的陛下啊。

人都没亲眼见过呢,直接把人满肚子心思都给看透了,准的不像话。

朱由检也只能说确实。

青史就在眼前,一个个肚子敞亮的露出了心肝肠肺,到底吃了几晚粉一目了然。

朱由检之所以把这么些重任都托付给王承恩,原因也是如此。

一棵树上吊死的交情。

这份忠心值得百分百的信任,且无论王承恩在实行这些重任时对待其他人是个什么态度,是大奸大恶或贪婪残毒,世人如何看待他。

这些都不重要了。

对大明来说,忠诚才是最重要的。

大明最缺乏的,也就是忠诚。

十三岁的夏完淳或许没有任何真材实料可言,但他不会投降,这一点就足够了。

只有足够的忠诚才能撑起大明这腐朽又愚昧,且还在不断内耗的孱弱躯体。

所以说。

朱由检其实很羡慕现在的大清。

他们还能通过强硬的军事手段将国内利益核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除了核心之外都是奴隶,但又不得不臣服在强权之下,在八旗制度所带来的渺小希望中挣扎。

他们还是餐桌的主人,可以随意决定食物的归属权,并且有随意驱逐食客,外带掀桌子的能力。

而大明皇帝陛下,大明皇室,已经成了餐桌上最为肥硕臃肿,吃的最多的食客。

满是赘肉的胳膊抬不动桌子,只能规规矩矩的与其他食客分食。

想要无故驱逐其他食客?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被其他食客吞吃。

“额真,先头部队撞上裴伍了。”

一声呼唤将沉思中的朱由检唤醒:“不是让他在宁古塔等候吗?”

“他身后带了一个小车队,是两个朝鲜人为额真献上的军资,助我军讨伐建奴。”

“哦?什么军资?”

“火药与一些粮秣。”

这一句话让朱由检兴致乍起。

“车队编入后军,交由三水管理,然后让玉才把那俩朝鲜人带来我看看。”

“嗻。”

焦伯庆在马上打千后纵马离去,片刻之后,他就带着三骑慢跑过来。

有裴伍指点,李承善和李承文俩兄弟自然不会认错人。

不如说朱由检的体型摆在那里,只要一照面,他必然是黑旗军中最显眼的目标,也是因此,在攻打那两个卫所时,他就没有身先士卒的打算。

宁古塔时是炮火压制了对方射手,黑旗军甚众更使得其不能兼顾,不然朱由检也会多考虑一下再扛着墙冲锋。

“见,见过贵人!”

才靠近,李承善和李承文两人便急忙翻身下马。

“两位军资来的正是时候,本将不胜感激。”

摆摆手让锦衣卫给两人搀起来,朱由检接着笑道:“朝鲜国与我大明乃一脉血亲,一片苦情天地可鉴,本以为朝鲜受制于建奴,难助我军,可没想到居然有义士愿意跋涉千里至此相助。”

(时间不够了,但这一章最后想再添点儿,可能也就两三百字,等会儿刷新下就好了,先发布出来方便我思考,很抱歉很抱歉!)

但是......

要他带个十三岁的娃子在身边这算什么事儿?

或许有磨练弟子,早日为国出力的想法?

这教育方式......名士嘛。

按郑成功与张煌言两人的想法。

王承恩送来的东西不算多。

夏完淳?连表字都没有?

江南名士,长乐县令之子?

原来这娃子来头确实不简单,且这封信中也有这娃子恩师授意的意思在里头。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就该由他来做才对。

但或是自谦,或是因为隆武陛下想让静干激进些的年轻人上位,这个位置落到了张煌言手里。

眼下让十三岁的夏完淳跟着大军上前线。

可大军是要开往战场镇压平叛啊!

正当郑成功脸色一苦一边想着怎么拒绝才好,一边接着看王承恩派人送来的信件时,后续字眼却是让他神色一肃。

让王承恩对此很是感叹。

陛下自从天神下凡后就没有看错过人。

那可以带一下。

轶符先生陈子龙乃南京兵部第一位上任的官员,隆武陛下刚刚继位他就来了,以崇祯时在兵部就职的职位上任,第一时间就为南方兵事提出了许多的建议,算是第一个顶梁柱,把南京兵部给支棱了起来。

自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