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从寒门开始权倾天下徐昀》
从寒门开始权倾天下徐昀

第三十二章 抄家发财

现成的场地,库房,设备以及手艺出众的织户,只要同时接手上游温州的供货商,很快就能重新开业。

“是不是县府要变卖胡杨两家的家产,换成银钱布帛好入官库?不怕明府笑话,织行作价多少,我得看看囊袋里的钱够不够……”

邓芝笑的像只老狐狸,道:“你我之间,谈钱太见外。这样吧,你是苦主,胡家出动京牧,从元青山身上劫掠了千余贯,导致布庄断了货源,生意受影响,又损失了千余贯,加上其他各种损失,前后累计三千贯。胡家织行可能值的更多,但是罪人家产,折价很合理,正好拿来抵债……”

徐昀有些话不吐不快,也有些投石问路的试探,道:“欲治民,先治吏。治吏用严,此国之经。治民用宽,此国之维。经纬分明,则国必盛。可当今反其道而行之,治民尤严,治吏尤宽,长此以往,恐非社稷之福……”

“吏民之治,经纬之明。寥寥八字,重逾万金!”

崔璟的欣赏溢于言表,道:“二郎,那晚的宴会,我本以为你只是文采出众,精通术算的儒生。可今天对付平阳这帮蛀虫,又见到你谋略过人,智勇担当的一面。及至月下交谈,随意三言两语,对朝事竟然也有独到的见解……此番巡防河海,得遇栋梁材,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啊。”

邓芝放声大笑,畅快无比,来平阳任职两年,从没这么的称心如意。

又过两天,州府的批示回来。

胡主簿、县尉免官归农,遇赦不复起。

胡景阳及胡父判绞刑,亲眷不予追究。由于胡父在抄家时病重而亡,不再行刑,允许亲眷收尸下葬。

杨简父子等九人判斩刑,别的亲眷或流或徒,各有去处。

不过,死刑也不是立即执行,需上呈提刑司复核。

提刑司复核通过后,再向皇帝复奏一次,才能确定执行。

所以说杨简还要在平阳县大牢住上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一年半载。huaん

大局已定,崔璟启程返京,邓芝、徐昀送出十里,依依惜别。

崔璟当着众人面,拿贴身玉珏赠予徐昀,勉励他入州学后好好读书,争取明年八月考入太学,京城再会。

这是崔璟有意为之,避免人走茶凉,让徐昀在温州没了依靠,受人欺负。

可知这五天的朝夕相处,徐昀算是彻底入了崔璟的夹袋,当成自己人来培养了。

回城路上,邓芝琢磨崔璟的态度,觉得这次徐昀立功最大,单单给家织行似乎还不够酬功,道:“二郎,你对盐业有兴趣吗?”

说实话,徐昀的兴趣不是很大。

大焱实行食盐专卖制度,靠正规贩盐,利润虽不错,可风险也不可控。

比如朝廷的盐政可能随时发生变化,昨天还值钱的盐引,明天就一文不值。

比如道路不靖,贼患太多,盐又是紧俏的硬通货,一旦被劫,人财两空。

比如私盐贩子猖獗,压低盐价,同样导致血本无归。

诸如此类,规规矩矩做生意的盐商,其实远没有私盐贩子们有钱。

徐昀没打算为了钱去贩私盐,两世为人,想赚钱的门路很多,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投入产出比太低。

“平阳盐业归杨家独占,我跟杨简虽有仇,但外人看来,杨家不像胡家那样对我造成直接损失,贸然插足盐业,恐怕惹来非议。”

杨家的主营业务就是贩盐。

温州是产盐大州,共设有四座盐场,每县一座。

平阳盐场在鳌江口,名叫天富盐场。

盐场事务不归县衙管辖,类似于垂直机构,所以根本不把“三年一易”的县令放在眼里。

能跟盐场交好的,无不是当地豪族!

杨家通过多年的关系营造,基本垄断了天富盐场所产官盐的对外销售。

这次抄家,据说抄出了杨简跟黑风寨涉嫌贩卖私盐的证据。

但牵扯到盐场,水实在太深,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化,邓芝跟崔璟商量后,把证据截留,没有上报州府,全当此事不存在。

试想,连他们都不敢碰的盐业,徐昀几个胆子,敢趟这样的浑水?

“二郎误会了,不是让你接替杨家当盐商,这事得盐场点头,我说了也不算。只是昨日清点库单,发现抄杨家时多出来两千张盐引对不上账。对不上账就不能入官库,留着是烫手山芋,扔了又实在可惜。你全当帮我的忙,拿去随便处理了就是。”

盐引一张价值三贯,两千张就是六千贯。

如果算上胡家织行的实际价值,邓芝足足送给了徐昀将近一万贯钱。

抄家,果然是发财的捷径!

徐昀忙道:“不敢!学生一点浅见,如井底之蛙,当不起使君的赞誉。且学生妄议朝事,还请使君责罚。”

“本朝从不因言罪人,何况你说的很有道理。只不过知易行难,还得徐徐图之。”

为了表达感谢,邓芝问道:“二郎,胡家的织行你有没有兴趣?”

徐昀当然有兴趣。

还要清点抄家的账单,完全平账是不可能的,可也不能差的太多不是?

“使君,天下事岂有难易?为之,难者亦易;不为,易者亦难。”

崔璟肯这般交浅言深的吐露抱负,徐昀的投石问路得到回应。

两人对视而笑,一时间有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意。

这些年受到欺压的不仅周家王家,还有其他百姓也纷纷到县衙递交状子,倒不是为了补偿,大多是为了重审翻案。

然后抽出空来坐堂问审,调查积案,理清曲直,往往寥寥数语就能辨明真伪,百姓人人敬服。

崔璟跟徐昀闲聊时说道:“像邓芝这样的能吏,受制于地方豪强,导致浑身本事无法施展,蹉跎两年时间,于国于民,都是莫大的损失。回京后我会奏明有司,行文敕令各州县,严格执行‘流官制’。除县令外,其余佐官也坚决不许在本籍和周边五百里内任职……”

徐昀暗地里将崔璟的评价转告邓芝,邓芝兴奋不已,治理地方能入崔璟的眼,等于在皇帝那挂了名,以后升迁还是问题吗?

徐昀笑道:“使君别嫌我聒噪就好……”

随后两天,县城内如同过年,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庆祝胡主簿和县尉倒台。

对邓芝的操作,徐昀无话可说,躬身道:“坊间唱颂明府青天之名,昀从此不甘人后!”

“哈哈哈!”

邓芝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忙的脚不沾地。

既要给胡、杨两案的犯人们下判词,由急递铺送往温州,等待指示。

“我会在平阳再留五日,帮邓芝压压阵脚,五日后启程回京。你若晚间有闲,可来寻我叙话。”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