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世间长生仙宁郃张员外》
世间长生仙宁郃张员外

第三章 酒友与酒友

放在口袋里,掂一掂,听着脆响的声音,也是有点分量。

且在今日。

河神取完灵石,与城隍道别时。

不知不觉三天时间过去。

梁河神也在这日下午,再次来到了梁城,从城隍手里接过了灵石。

一番道谢之后。

宁郃坐在靠里的位置,等补完了手里的第三本书,看了看远处的天色,距离收摊还有些时间,便拿出了第四本。

这本是昨日从一位书生手里收来的。

残破的程度,比一开始的那本发霉书要好上许多。

这本只是淋过雨水,但好在书生及时晾干。

宁郃略微翻看,看到里面只是字体有些泛花,纸页颇皱,但已经很影响阅读。

也是因为此,那位书生就以两文钱的价格,抵了一碗茶钱。

打量完。

宁郃先是手掌拂过,让纸页平整,水花印消失,只留下不清楚的字迹。

稍后拿起手边的毛笔,沾上墨汁,翻开第一页。

第一页的故事为‘侠各已事’,也即是‘侠客纪事’。

只是被水泡的不清楚。

宁郃补上字迹,继续往下看,书中描写,这位侠客一生游历了五城六十七县,会遍了附近的高手,少有败绩。

只是书中又经常提起,侠客每次路过旬城,都会落脚一晚,品尝那里客栈中的野猪卤肉。

并且这篇游记中本就不多的千字篇幅,有五分之一都是描写这卤肉。

足以看出写这篇游记的人,一定也是随着侠客的平生脚步,去那里品尝了一番,才对此赞不绝口。

并且还着重笔墨,说起那里的卤肉鲜美多汁,入口即化,大块过瘾等等之类的享受细节。

宁郃望着这些细节,补着补着,再瞧瞧身前的清茶,忽然觉得灵气浸泡的茶水也不是那么香甜了。

随后,宁郃回忆着图录里的各城位置。

旬城在梁城的东边,也是在吴朝的疆土之中。

两千里外的路程,不远。

再摸摸口袋里的钱,共计一百六十八文。

按照行商们偶尔聊起的价格,一斤新鲜的野猪肉是十文。

就算是卤肉,也应该不超过二十文。

看到钱够。

宁郃起身把书籍装在口袋里,又撤下了茶摊竖幅,把桌椅全部放在了架子车上。

挪移到林中放好。

今日早些收摊,去尝尝旬城的卤肉,然后再补上字迹。

等一切收拾好。

宁郃于林中腾云而起,于高空之上,欣赏着一路上的美景。

在半个时辰后,就来到了旬城外。

从云层中落下。

宁郃也如寻常进城的书生,随着来往的人群,进入了城内。

这一瞧,大街上商贩的叫卖声,不时穿插儿童的嬉闹身影,大人的责骂,来往的马车。

还有一名少爷带着两位随从闲逛,偶尔有佩戴刀剑的武林人士脚步匆匆。

这城里繁闹的景象,是周县比不了的。

更是安静官道上所无法比拟的。

宁郃观望几息,想着此行的目的,没做耽搁,就循着空气中常人不可查觉的香味,经过了两条街道,来到了位于街西的一家客栈前。

“客官请!”门口的小二看到来客,是热情的弯腰虚引。

时至傍晚,没到饭点,客栈内的人还不是很多。

宁郃看到一层内的二十张桌子,只坐了五桌。

在小二的虚引下,来到靠墙边的位置。

他拿起肩膀上的抹布,在桌椅上一擦,就开始熟练的一边报上菜名,一边从不远处的柜台上拿出一壶茶水。

“卤野肉、白鱼头、铜钱包、得月童鸡..”报菜名的声音,也是靠近宁郃时放小,去取水时声音大一些,以免这位客官听不到。

宁郃听着二十六种菜肴,再瞧瞧其他几桌,这些客人的桌子上多是卤肉、两三碟下酒菜,和几壶酒水。

于是,宁郃只点了一斤卤肉,还有一壶度数很低的清酒。

剩下的听起来太贵,看似也不是特别好吃,那便算了。

小二看到宁郃寒酸的只点了一个下酒菜,却笑容依旧,说了一句“您稍等”,就去后厨报菜。

报完菜,帮宁郃摆上酒壶、酒杯,他又开始继续站在门边。

因为卤野肉是熟食,只需过热一下。

不一会,后厨打下手的小厨,就端起托盘过来,按照小二的交代,找到宁郃的饭桌,摆上卤肉。

说一句“有什么,您再招呼”,便回往后厨。

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酒菜就齐全了。

宁郃望向菜肴,卤肉果然大片大片的摆在盘里,下面还有一些卤酱色的汤汁。

拿上筷子,夹了一块卤肉。

放进嘴里尝了尝,确实是香软可口,里面的筋肉还有些嚼劲。

只是没有书上描写的那般入口即化。

但好吃是肯定的。

宁郃也不由倒上一杯清酒,不时品着,去去嘴里的油腻味。

约合一杯酒,一片肉。

总共十二片肉,但酒水有些不够。

宁郃品完第七杯,剩下的酒水倒出来,就只够半杯。

宁郃也没有再要,而是轻晃酒杯,水灵汇聚,半杯酒又被续上。

就这样,品完一块卤肉,续上一杯酒。

门口的小二是一直在观察来往的行人,没有注意。

柜台处的老板,正‘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也没有关注这位自行续酒的客人。

梁河神看了看手里鹅蛋大小,略显透明的菱形晶石,辞别之前,想了想,向着城隍道:“等两日后到了约定之时,我拜访完道长,再来梁城做客。”

梁河神说到这里,又不放心道:“这两日里莫打扰宁道长清修。”

虽然这个方向来往梁城的官道颇多,不仅仅只有这一条。

但宁郃也存下了一百六十八文钱。

在另一边。

日落月升。

“知晓知晓,”城隍摇摇头,“如今只有你知宁道长来此,而我若是前往,明眼就知是你告诉我的。

你不说,我也不会如此行事。”

毕竟自家地界忽然来了一位术法大修,这不好轻易接触,又不能窥探。

宁郃在这三天里,倒仿佛真如茶摊店家一样,早起出摊,夜晚把推车藏于林中,过着寻常的店家生活。

有时碰到来喝茶的书生、或行商,也会收集了一些残破的游记,抵消茶钱。

这几日下来。

他今日还有雨水要施。

城隍目送梁河神离去时,望着梁河神的背影,也希望两日后,好友为他带来好消息。

宁郃也如往常一样,摊子早早扎起,等待着行客。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

说到底,城隍心里还是有些不放心的。

而不同于两人的各有所想。

梁河神点点头,再次道谢一番,也不多言,便匆匆离去。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