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
我种地种成了世界首富

第二百二十八章 触目惊心

“累积下来,上面足足掏了几百亿的经费。”

林一南彻底惊到了。

“多少?”

哪有什么人,敢来贪污他的钱。

况且,他也从来没有搞研发经费啥的。

只要有足够的土地,他赚钱的速度,可要比许多资本家想象的还要多。

哪怕他向来很沉稳,也忍不住爆粗口了。

就外面送来的这些物资。

tm的连一千万恐怕都不到!

山脚下的确弄了青山分校,可tm的部分都是学校出的钱。

“这些人,简直就是蛀虫。”

林一南觉得,哪怕这些人判了死刑都不为过。

因为这几百亿,完全是老百姓的纳税钱,这些人便通过左右倒手,全tm的给吞了!

相当的离谱。

只听苏老继续道。

“他们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利益集团,各个地方都很像是那么回事,若不仔细调查,根本查不出问题来。”

“甚至,有部分资本,他们借口搞海外试验基地,搞出去不少钱。”

林一南彻底无语了。

“终于知道为啥古代要对贪官扒皮抽骨了,就连家人都流放到教坊司,终生只能为贱业。”

“可现在,哪怕贪污者被处置了,他的家人依旧可以富贵一生。”

“这对于辛苦劳动的人来说,未免太不公平。”

苏老也逐渐平静了下来。

他觉得,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古以来,有权就有钱。

这些人,究竟贪污了多少钱,很难说的清楚。

对于经济民生的破坏,更是难以估计的。

倒是苏老很平静。

“这些人吃进去的,迟早都要吐出来。”

他经历过大行动,更加清楚,清理部分贪官,没收资产后,那笔财富究竟有多么恐怖。

约占一年gdp的三分之一!

并且,究竟有多少人没有查出来,很难说。

因为那是一条条完整的利益链条,即便再怎么查,也终究容易漏掉许多。

当然,也分地区,就比白山黑土处,这种情况最为严重。

许多优质企业,都面临着严重的权力胁迫问题,最终逼的那些管理者,宁可毁掉企业,也不愿被那些人嘴皮子一碰,就夺走了所有的利润。

这种问题,可谓是相当严重。

也因为优质企业的利润早就被炸走,最终导致在产业升级时,根本拿不出钱来更新设备,最终导致大批的企业倒闭,那种景象,相当的吓人。

就目前为止,那里的许多企业,宁可背负债务,也不愿意盈利。

因为一旦盈利,就会有许多饿狼扑来,瓜分走利润,导致企业彻底灭亡。

但真以为负债生产,就没有办法继续贪腐了吗?

他们的手段早已变得更加高明,导致许多拥有潜力的城市,全都没人了,变成鬼城。

老百姓都不是傻子,谁愿意甘愿受到这些人剥削?

仅仅十年时间,就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逃离,严重的城市三分之一甚至更多都是老年人。

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导致了那片曾经富饶无比的土地,彻底没落。

甚至就连出去求生活的人,都会因此受到鄙视。

但也幸亏人都走了,若是继续留在那片土地,乱子早就起来了。

人挪死,树挪活。

太多的,不敢说。

“两百亿不算什么。”

苏老也淡定了下来,很平静,觉得能查出来,就很好了。

许多干部权力并不高,但就是硬生生的靠着权力弄到了名下三千多套房子,相当可怕。

林一南也冷静了下来。

“虽说这次我有可能被人利用了,但我觉得挺解气的,可以趁此机会,抓住许多蛀虫。”

他很感慨,觉得网友们的这场误会来的很好。

甚至,他丝毫不介意再多来几次,哪怕被人当枪使用,被许多人记恨,他都丝毫不在意。

许多小事他懒得计较。

但在大事上,他敢于担当。

即便被那些人记恨,被骂,被诅咒又能如何。

不过好在,绝大部分都被追回了,还能够回馈给百姓。

至于这场动荡,即便已经过年了,依旧没有冲散,许多人过年都无法安稳,如坐针毡。

也有人受不了这种折磨,主动揭发自身了。

直到正月十六,关于大行动方才安息了许多,网友们纷纷诉说着许多相关的事情。

林一南觉得,这个时候,有必要说明下了。

视频,倒也该拍一下,让大家都明白。

他的开头,也很简单。

“你们清楚,我很有钱,曾自己修过造价上亿的路。”

“我所居住的村落,历史价值浓厚。”

“我的宅子若是拆开卖了,许多楠木能卖上相当恐怖的价格。”

“而我种出来的西瓜,也很值钱。”

“所以,我从来都没有接受过研发经费,也不知道这些东西。”

“可能的确会有从江南农大手里拿了不少地,有上千亩,可多用于试验。”

“累计加起来,可能算上送来的器物,可能也就一千万左右。”

“可万万没想到,那些人竟借着我的名义,彼此串通,贪污了两百多亿。”

当网友们看到这的时候,彻底震惊到了!

他们从未想过,事情发展竟然如此的触目惊心。

投资是有风险的,有亏有赔。

但是种地,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利润足够的大。

“利用抗癌胡萝卜这东西,他们从上面骗下来三十亿,全都私下瓜分了。”

“还有那抗盐碱葡萄,直接骗了八十亿。”

“上面的人,一直觉得你拿了研发经费,成果也都很好,故而更加大力支持。”

原本,网友们的误会让林南觉得完全没必要。

可能最大的影响,就是天灾。

但就目前而言,早就掌握了控制天气的技术,可以极大程度减少自然灾害,避免农作物减产。

林一南有些好奇了,想要了解的更多。

“而那些人,正是打着你的名头,搞出各种东西,美名其约的搞各种试验中心。”

“就比如那高原麦,本来就是成品,可是他们愣是拿着这种成果,向藏区投入20亿,其实都被转手弄走了,半点屁事都没做。”

“这只是其中一项。”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些经费,觉得拿的烫手,不舒服,最多也就接受了部分物资。

“虽说多少还是动用了一些力量,获得了大量的物资,但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钱吧。”

“两百多亿。”

“草!”

“问题就出现在这了。”

苏老很愤怒,这关系到林一南的声望,也不瞒着。

这种技术,青山村就有。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