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娶个猎户当夫郎》
娶个猎户当夫郎

池塘

沈迁得到母亲的同意,道:“回去我找阿久商量下请人的事,早点将池塘挖出来。”

挖池塘是大工程,他们母子二人肯定干不了,得请村里人帮忙,还要垒菜园子,田里挖出来的泥都是湿的,得晒上一阵子才能种菜,都快要开春了,这些事情自然是越快完成越好。

至于挖个池塘还要找陆久商量,他跟村里人还不熟,要是随便请人,找到跟陆久关系不好的了怎么办?

陆大柱拒绝了赵月英后,也没急着下地,背着手,走到沈迁跟宋兰身边。

沈迁问:“大柱叔,我家这两丘田如何?”

陆大柱是种地的老把式,村里哪块地如何,他都清楚得很,闻言道:“下面那丘大的还行,上面这丘太薄了。”

陆大柱跟几人不一样,在陆叶木工出师之前,他家的每一个铜板都是从地里挣来的,好好的一丘水田,虽然薄一些,却要挖了做池塘,他舍不得,但这不是他家的地,他跟沈迁真算起来,也就几日的交情而已,于是斟酌着道:“我们村子前面这条小河,经过附近好几个村子,养鱼的话很难卖出去的。”

“那就再养些别的。”沈迁道。

陆大柱见他铁了心要挖池塘,盘算了一番后道:“等几日再请人也不迟。”他说,“明天上午我就能把你那块大的田犁完,下午去给你那块小田顺着泉眼挖条沟出来,把水引到大田里,将小田晾上几日,干挖比湿挖快得多,你也能省些工钱。”

“有劳大柱叔费心了。”沈迁道。

陆大柱笑了笑,“都是小事。”本来说好了他给沈迁把那丘小田一起犁了,现在不过挖个沟,放了田里的水而已,已经省了很多力气了。

事情说完,陆大柱便打算回家,结果走到院子门口,碰到陪人来串门的李秀云,李秀云的旁边,是沈迁见过一回的李桂香,跟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李桂香笑呵呵地道:“大柱哥也在啊,再坐会儿呗。”

一个照面,陆大柱就知道她是来做什么的,跟李秀云对视了一眼,无奈地跟着回到院子坐下。

不仅他知道,陆久也猜到了李桂香的来意。

只有沈迁跟宋兰,一脸懵地看着李桂香将提来的篮子递过来,热情地道:“你们搬过来两日了,我这会儿才有空过来串串门,这是我自家地里的一点小菜,你们拿着尝尝鲜。”

宋兰没敢去接,这种太过殷勤的态度,让她有种非奸即盗的感觉,而且篮子里装的不止蔬菜,还有好些鸡蛋。

沈迁接过篮子,却没有收起来,而是放到两人中间,问:“婶子可有事?”

“婶子是个直肠子,就不跟你绕弯子了,”李桂香道,“听大嫂嫂说,你答应教水生读书识字,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你能不能把我们家这小子也收了?”

说着将她身边的男孩往沈迁面前推了推。

沈迁下意识看向一同前来的李秀云。

李桂香道:“不是大嫂嫂主动告诉我的,是我看到大柱哥给你家犁地,缠着她问出来的。”

旁边的陆久听了,没忍住想笑,在沈迁答应教陆水生后,他就知道会有这一出,只是还没来得及跟沈迁说,李桂香就带着孙子来了。

村里谁不知道,李桂香跟李秀云虽然关系不错,但暗地里,两人始终没停止过较劲。

她们做姑娘时便在同一个村,后来又都嫁到了青坪村,陆大柱跟李桂香的男人还是堂兄弟,两人向来是你家买了牛,那我家也得有,你家今年粮食收得比我多,那明年我一定要比你多,先前陆大柱一家子把陆水生送到隔壁村李先生那里读书识字,李桂香也把小陆水生两个月的陆柏生送了过去。

“柏生跟他堂哥一样,在李先生那里读过几天书,”李桂香还在说,“你要是点头,束脩也跟他堂哥一样。”

陆大柱跟李秀云听了更加无奈,李桂香这是打算跟他们抢着犁地了?

李桂香的目光却是落在沈迁旁边的陆久身上,道:“小久家的地不是还没动吗?明天就让你栓子叔去给你犁了。”

陆久没想到说到了自己头上,连忙道:“我跟大柱叔说好了……”

李桂香却是不接话了,只静静等沈迁考虑好。

多教一个孩子对沈迁而言,确实是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而且今天上午在井边,李桂香还帮他说话了,又是李秀云带过来的,想来人品应该不差。

于是问:“我没有功名在身,还是流放之人,你们有考虑过吗?”

李桂香笑着道:“跟大柱哥家一样,我们也是希望孩子能识得些字就好,其它的有便是祖先显灵,没有也不强求,你愿意教他已经是他的福气。”

沈迁看向李桂香身前的小孩,半蹲着跟他对视,又摸了摸小孩的脑袋,“你明日上午跟水生一同过来吧。”

“快谢谢你沈叔叔,”李桂香连忙让陆柏生道谢,又看向陆久,“你放心,你那点地我肯定让你栓子叔给犁得仔仔细细的,一定不比你大柱叔弄的差。”

同村的另一个院子里,赵月英此刻正在火盆边抱怨,“陆大柱做事怎么这样,说得好好了,临了却变卦。”

最让她气不过的是,居然是要给沈迁犁地,才没有牛借给她。

“谁给你说得好好的?”孙氏也就是赵月英的弟媳讥讽道,“当初你开口借的时候,我就提醒过,他并没有满口答应,让你早做打算。”

他们兄弟二人还没分家,活平常都是一起干的,上个月她有事回娘家待了几日,赵月英不愿意多干那几日的活,便闹着让公公将挖地的任务对半分给两家,她耽搁了几日,分到的地都已经挖完,赵月英以为能借到牛,最大的那块地就今天上午去挖了一个角。

那可是家里最好的地,为了不影响耕种,顶多再过两日,公公就会让他们夫妻去帮着一起挖。

她能不气吗?

两人的婆婆眼看她们又要吵起来,试探着问:“老头子,要不去李家村把他们大姐的牛借来用两天?”

老头子吸了口旱烟,道:“大牛才下了崽子,他们自己都不舍得用,你好意思去借?”

“我自己去找村里人借,”赵月英道,“这么大个村子,又不是只有他陆大柱家有牛。”

她最先想到的是陆大柱的堂弟栓子家,又因为上午在井边的事,她心里有些打鼓,怕李桂香不答应,但想到要是没借到牛,一向跟她不对付的弟媳肯定要冷嘲热讽好一段时间,便拉上身边的男人,道:“我们现在就去借牛。”

两人到栓子家时,李桂香不知道刚从哪回来,笑吟吟的。

赵月英想着趁对方高兴,赶紧将借牛的事说了。

李桂香丝毫没被影响心情,笑着拒绝:“不好意思,我家的牛栓子自己要用。”

赵月英:“你家的地不是都犁完了吗?”

“我家的是犁完了,”李桂香道,“陆久家的那两亩多还没开始呢。”

想到要给陆久犁地的原因,她嘴角的弧度压都压不住。

“陆久的地往年不都是陆大柱在给他耕的吗?”赵月英以为她在找借口拒绝自己。

“本来我们是想给沈迁犁地的,但是他家的地被大柱哥揽去了,我家只好给陆久犁了那点地。”李桂香说完,还要补一句,“也是一样。”

她甚至想夸夸自己,多机智啊,一说给陆久犁地当做束脩,沈迁立马答应了教他们家柏生读书识字。

赵月英:“……”

她没人忍住道:“你们都被他灌迷魂汤了吧?”

说着他撩起田里清澈的水洗了把手,因着泉眼长年不断流,丰水时期,田里蓄不住了的水只能往外放,自然也存不住肥力。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好处,”陆大柱知道沈迁母子二人都没种过地,笑着安慰,“有这口泉眼在,夏季枯水期的时候,至少这丘田不用挑水。”

不过是三分田而已,还是每年收成不一定抵得上别人一分半的三分薄田,儿子想挖池塘便挖呗,有了池塘,天旱的时候,下面那丘大的田应该就不用挑水了,至于这丘小田原先可以收的粮食,她以后多做些针线活就好,有了钱了还怕买不到粮食?

而且又不止是挖池塘,还要留个菜园子出来呢,他们母子分家并没分到菜地,这样安排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说了这么会儿话,下头牛已经吃了好长一条田埂的草了,陆大柱便道:“你琢磨着,我先去犁地了。”

第12章

“还要挑水灌溉?”沈迁脱口道。

陆大柱道:“风调雨顺的时候自然不需要,大多数时候,在稻子灌浆前后,挑个半个月左右的水便差不多了,要是遇上天旱,就比较麻烦了。”

不,我不想习惯,沈迁心道,他目光落在这丘据说泉眼长年不会断流的小田里,满含期待地问:“到时候我不是可以从这丘小田里放水下去吗?”

沈迁点了下头,看着面前的地,挑水是不可能挑水的,又不是完全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宋兰,问:“娘,要是我想把这丘田的一大半挖成池塘,剩下的垒高,做菜园子,你会同意吗?”

“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宋兰道。

但是不种稻子,也没别的可以种,这里的物种大概跟明朝前期差不多,什么红薯土豆,玉米花生,都是没有的。

陆大柱拍了拍沈迁的肩膀,笑着道:“大家都是这样,慢慢的你就习惯了。”

傍晚时分,沈迁去请了陆久,又顺带叫上陆大柱,陆大柱给他犁地,上面那块田不用犁了,肯定要跟他说一声。

得知沈迁是想将那块小田挖一大半做池塘,剩下的留做菜地,陆久跟宋兰的想法类似,不过是三分薄田而已,他家还有两亩多地呢,要是都种上粮食还不够吃,他们带着弓箭去山上转几圈,就有钱买粮食了。

陆大柱失笑道:“天旱时,泉眼出水也会变少,那个时候,也就能管住这丘小田而已。”

若是这口泉眼天旱时的出水量还能灌溉别的地,当初卖地的人也不会当做搭头送给沈家了。

沈迁有些发憷,他们家的田离村子前面的小河不算远也不算近,但是目测至少也有五六分钟的路程,还是不拿东西的情况下,若是再来来回回的挑水,他仿佛已经看到几个月后,肩膀被磨破,腰压得直不起来的自己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