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第386章曹操与荀彧

就算后来机缘巧合加上自身努力,曹操成为了汉朝丞相,更是手握兵权,可谓权倾当朝,天子废立只在其一念之间,甚至行王莽之事也是轻而易举。

但是曹操却始终过不了自己心中对汉室的感情,就算与汉献帝后来矛盾重重,也终究没有将汉献帝废掉另立新帝,想必也是欲成全这一段君臣之义。

而曹操一声均自诩汉臣,在晚年更是公开宣称自己一生为汉室南征北讨,若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但是他绝对没有登基称帝的念头,若然子孙有能力,只愿子孙作周武王,自己终其一生也是汉臣身份,愿为周文王。

曹操这段说话,或许有点绕,不过也是其既照顾了自己的感情,成全了对汉室之义,又是对手下文武百官的一种变相保证,自己只是感情上过不去而已,而自己的子孙自会做应做的事情,断不会使效忠他的人落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本来曹操将自己身后之事都设想得十分妥当了,可惜其子曹丕实在有点不孝,竟然摆了自己九泉之下的老父亲一道,自己领了“魏文帝”的谥号,却将“魏武帝”这个谥号留给了曹操,估计曹操在天有灵的话,也会考虑是不是一个雷劈下来警告一下曹丕。

而曹操就更不用说了,后世众人皆知其少年之时的愿望就是成为征西将军,为汉室开疆拓土、威震西域,就连自己将来的墓碑题字也想好了,就是“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所以就曹操本人来说,其是忠于汉室的,故此其迟迟不愿称帝,让汉朝足足多续了十年命,不过为了家室宗族以及自己身后的一大群人考虑,其是断断不可能将权柄归还汉献帝的,那样等于太阿倒持,生死不能自已了。

至于荀俣的话,其经过历史考验,已经与“王佐之才”这个身份死死绑定在一起了,他一生辅助曹操,也只是认为曹操能兴复汉室,还人民一个安乐和平的生活,结束这个“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可悲乱世。

关于荀彧的死亡,成书于东晋的《魏氏春秋》里面说: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荀彧死后次年,曹操就封魏公。

而荀彧就是在曹操受封魏公之前,公开谏言曹操道“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大为不满,两人就开始貌合神离,分道扬镳了。

不久,曹操南征孙权,让本来留守都城的荀彧到谯郡劳军,荀彧到达后,就让他随军远征,曹操军至濡须的时候,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亡。

以荀彧当时为侍中、光禄大夫、参丞相军事,只要其言语一声,支持曹操继续迈向权力顶点的话,那么新朝一旦建立,其绝对是丞相的不二人选。

但是就因为荀彧心中对汉室的一腔忠义,其始终也没办法说出这种说话,还要谏言曹操,希望曹操能贯彻初心,继续做汉室的征西将军,结果曹操狠起来也是真的狠,跟了自己二十年的老兄弟也是说放弃就放弃,让荀彧一缕忠魂归天了。

可惜命运总是充满了恶意,曹操最后也没有牺牲整个家族及自己势力集团的觉悟,一步步踏上了迈向权力顶点之路,建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王子皆为列侯。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