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豪贾》
大明豪贾

第四百九十六章:最后的终章

这些香料,木材带回国内,又来一次倒卖,又是一次大赚差价。

故而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是相当可观的商贸收入。

只是后来朱高炽,朱詹基,朱祁镇之后,这三位君王被文官一阵忽悠,就以劳民伤财为名,彻底禁止了下西洋的活动。

大明可谓是整个华夏历史上最为悲情,最为悲催的朝代。

前期国力强盛,甚至有可能开创全新的世界,成为世界级的霸主。

可到最后确并未闯过所谓的国运天花板,最终只能变为文官,豪商的玩物,最终不仅自己灭亡了,还连带着华夏步入了无尽的深渊。

无论是之前继续学习郑和两头赚差价,还是后来西方大航海后,下南洋将各种商品卖给了西方殖民人。

都让这些江南和南方富豪们赚得盆满钵满。

更重要的是这些民间力量,民间资本主导的走私行为。

又带有极强的利己主义。

加上土木堡之变,大明原本依靠的勋贵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又开启了文官指挥军队的先河。

由此开始,大明也正式进入了文官主政的时代。

想想后来,大明首辅都不能由皇帝任命,只能由内阁与六部九卿议定。

想想土木堡之前,无论是朱元璋,朱棣,还是朱高炽和朱詹基都有亲征的经历,哪怕是朱祁镇,也能随便指挥个几十万大军。

而就几十年后的朱厚照之时。

皇帝出个京师都要被骂被怼。

由此便可见一斑。

土木堡之变,准确说是仁宣内收,放弃官办海贸后。

大明前后就判若两国了。

其中的主导,也正是那样所谓的文官集团。

而正是这些人的利己主义。

断送了大明的前途,断送了大明的江山,满清一来,摇身一变,成为满清顺臣。

最终断送了华夏的前程。

这也是刘建为何如此痛恨这群利己损人,无视华夏未来,无视国家未来的一群祸害的原因。

不过既然来到大明南京。

祭拜一番朱元璋的孝陵,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朱元璋,朱棣时期,大明的确可以说远迈汉唐,治隆唐宋。

而且要不是文官拖累。

大明能够按照朱元璋,朱棣所规划的路线一路走下去。

最后发展得如何强大,犹未可知也。

更别说就算华汉国灭亡大明,但这大明治理中原天下八十多年。

也属于正统不是,华汉国只能继承,发扬大明,不可能否定吧。

故而祭拜一番大明开国君主。

自然尤为重要。

当然,如今与大明的争夺已到最后地步。

最后的攻势和战役已经打响。

要是顺利。

最多一年,大明就会彻底灭亡。

当然到了这一步,朱祁镇还是可以选择投降。

只是如此也不能意味着大明得以存续。

投降,又被刘建册封。

到头来,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大明了。

可是骑兵师突入甘肃,河套。

其余各部开始分次发起最后的进攻。

不投降,就只能抵抗到底。

可华汉国如今不仅是燧发枪加火炮。

而是速射炮,重机枪,栓动步枪和迫击炮组成的新式军队。

钢铁巨轮和蒸汽机车也早已投入使用。

当然还有自行车和三轮车。

特别是自行车和三轮车,如今不仅可以在水泥路上疾驰,在土路上也能行驶。

多重加持下。

刘建几乎已经可以做到不再使用驮马,马车进行各种运输。

钢铁船配合三轮车,就足可保证各地军粮,后勤运输了。

未来等中原稳定,修建地跨全国的铁路,公路网络。

连接各地。

整个天下必将迎来新的时代。

而这时,朱祁镇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龟缩在关中之地,进退不得。

无论是拼死一搏,还是即可自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建议朱祁镇早下决断。

特别是西行者,占据了绝对上风。

毕竟大明存续,那是必须要守护的。

无论是战死,还是投降。

别说朱祁镇,众人也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西行物资短缺,又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还是最少三四十万人。

加上骑兵师如今开始出入甘肃,河套等地。

这使得西行,变成了一场毫无希望,绝望深重的冒险。

而且老幼妇孺随行,一天别说几十上百里,能走个几十里,十几里,甚至几里就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华汉国想追,根本毫不费力。

故而朱祁镇已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加上众人持续劝谏。

朱祁镇最终还是走上了西行的道路。

正统十六年一月十八日。

朱祁镇带着五十二万人,扶老携幼,前扶后拥,出了西安,向西而去。

虽然西安内的陕西巡抚衙门,各府衙,县衙,州衙官员,官吏纷纷前来挽留。

到朱祁镇去意已决。

而这时,经过安平十一年新年短暂的休整,停战。

大明与华汉国各条战线,再次爆发。

云贵,四川,直北隶,山西,河南等地到处都发生战事。

而朱祁镇离去,也代表了朱祁镇已经正式放弃了中原一地。

故而各地更加无心恋战。

纷纷投降。

至于朱祁镇西行的队伍,一路走了月余,也才刚刚到达甘肃武威而已。

朱祁镇本想命众人休息一番。

然而朱祁镇还未反应过来。

远处便扬起遮天蔽日的扬尘。

是华汉国骑兵师加上扈从军中的蒙古各部骑兵十万众突袭而来。

朱祁镇等人大惊,立刻命车队在外组成车阵,各军在内列阵抵抗。

老弱妇孺则保护在了军阵正中央。

只是华汉国各部骑兵确并不进攻明军方阵。

各蒙古骑兵只是在外奔驰,并未发起攻击。

只有华汉国骑兵师一路疾驰而过,用震天雷轰击明军军阵,再由后方各军一起冲阵。

持续的轰击加上持续的冲阵。

很快明军队伍,军阵便被冲散为数段。

明军陷入了内乱之中。

王振,陈懋,蒋贵,于谦,高谷,王骥,赵辅,郭登等明军勋贵,大臣,将领尽皆死于乱军之中。

而朱祁镇,太后孙媛,会昌侯孙继宗,定国公徐显宗,成国公朱仪等人最终也被俘虏于乱军之中。

至此,曾经强大如斯的大明王朝,亡于河西走廊。

实际上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来论,都不能怨大明。

就如那文官口中所说耗费甚巨的七下下西洋。

就这一项,每年都会为华汉国带来数千万元永兴币的收入。

而郑和下西洋,每次都会带着各种商品,到西洋贩卖,走时又返回西洋的土特产,南洋的香料,木材等等。

大明普通的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宣纸,茶叶其实并不值钱,但是要是运往南洋,西洋,那就可以卖出天价。

所谓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真正情况其实大明不仅没有破费,反而大赚特赚。

因为没有如刘建这般方便的贸易路线,铁路,公路,轮船加持。

但实际上除去防倭外,所禁止的是民间海上力量和民间海贸。

就如如今华汉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条航道,不说工业品,每年从华汉国运往西洋,泰西的陶瓷器就有数百万件之多,而且随着工业化制陶,制瓷开始由政府主导,民营工厂开设。

每年卖到西洋的陶瓷器都在以一年最低五十万到八十万件的速度快速增长。

这还不加茶叶,丝绸等原有货物和玻璃,肥皂,铁锅,棉衣等等廉价工业制品。

就如粮价一般,在江南一斤大米或许只要几文钱,但是要是到了西北,告诉,最高甚至可以卖到数钱甚至数两银。

同样的,虽然朱元璋严禁海禁,所谓片板不得下海。

同样的大明也在这一时期放弃了外向的国策,改为了内守。

然而实际上大明前脚刚刚海禁,后脚这些文官就裹着富户,豪绅,江南富豪们开始了走私贸易。

取而代之的是以大明为主导的官办海贸。

而郑和七下西洋,除去宣扬大明国威,军威,最大的目的其实就是贸易,所谓朝贡体系,就是这般。

在大明,特别是华夏古代,地域带来的隔阂是无法调节的。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