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在手机阅读
手机阅读《西秦霸业》
西秦霸业

第51章 秦设三伏

赢恬下去安排人员前往秦国各地查看灾情了。

几天过去,派往各地的使者陆续赶回雍城。几天时间,所有派出去的使臣无不被炽烈的阳光晒得又黑又红。

“国君,今年实在是太热了,臣还没到岐山,就被晒得脱了层皮。”前往岐山的使臣连声抱怨道。

只是在秦国的大地上滴了几个点之后就草草收场了。

可是这场求雨却把一个人害惨了。

他就是秦君赢嘉,炽烈的阳光把原本就受过伤的赢嘉给晒休克了。

“百姓们顶着烈日,提着罐子从河里舀水给庄稼浇水,老人孩子都上场了。”前往西犬丘的使臣禀报道。

“你们去的那些地方也是这样?”秦君赢嘉转头问其他几个使臣。

“都是这样。”

突然一种不祥的感觉,涌上秦君赢嘉的心头。

“这么热的天,老人和孩子都上到地里去浇水,难道就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人死伤?”

在座的使臣面面相觑,其实秦国各地已经有好多的人都热死了在地里了,可是当地的官员们为了保住最后的收成,还是命令所有的百姓全力抗旱,谁都不允许呆在家里乘凉。

见国君问起,使臣都不说话了。

“快说,有没有死伤百姓,死了多少?”已经很虚弱的秦君赢嘉终于发怒了,对下面吼道。

除了派往黄龙山的使臣没有赶回来之外,其他的使臣都在这里。

但是谁都不愿意先说。

秦君支撑着坐起身,指着岐山的使臣道:“你说,岐山死了多少百姓?”岐山乃是秦国的富庶之地,从岐山到雍城乃是一马平川的渭水平原,秦国的粮食大多集中在这里。

岐山使臣躲不过了,只好起身说道:“六十岁以上的老者死了大约一百人,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大约有二十人,成年人不足十人。”

“什么?百姓都晒死了,还抗什么旱,这帮蠢猪一样的官员。”赢嘉气愤难当,捂着胸口痛苦的再次躺下。

“陇山一代的百姓也死了不少,老人大约有六十人,成年人十多人,孩子五六人。”

“西犬丘也有死伤……”

秦君赢嘉虚弱到了极点,他已经听不清楚身边人的声音,转过头望着屋外炽烈的阳光,眼前一片光明。

在这片光明里父亲秦宪公向他走来。

父亲---

他还是那样的英武,那样的年轻,那张脸上永远都挂着二十一岁的笑容。

“君父---”秦君赢嘉轻轻的叫了一声。

听见秦君赢嘉的叫声,秦宪公惊恐的望了他一眼,倏地一下不见了;他的身后秦国死去的将士们拖着病残的身体走进了大殿,他们表情痛苦,缺胳膊少腿,个个脸上都是痛苦的表情,伸着手向秦君赢嘉要着什么?

他们的嘴里屋里哇啦的喊着说着,可是一句话都听不清楚。

所有的人都伸出手来,向秦君讨要着,讨要着。

秦君赢嘉下的直往后退,“别过来,别过来---”

“国君--,您这是怎么了。”曹叔摇了摇秦君。

赢嘉醒过来了。

“曹叔---”秦君的声音很轻很轻。

“微臣在。”

“你去拟诏,让各地官员停止这种白天抗旱的做法,既然庄稼已经保不住了,不能再把百姓也折磨死。”

“诺--,微臣这就去办。”

曹叔走后,秦君赢嘉一一望着下面的使臣,“黄龙山的使臣怎么还没有回来?”

殿下的使臣又一次不说话了。

秦君的目光集中在太子身上。

“君父,前往黄龙山的使臣已经死在半路上了。”既然已经躲不过了,赢恬实话对秦君说道。

既然沿着渭水的关中流域都干枯到了这种程度,更何况本来就缺水的黄龙山地区,说不定百姓早就渴死了。

秦君赢嘉扭过头去,豆大的汗珠子和着泪水落下。

他已经太累了,没有了发脾气的勇气和力量。

连使臣都热死了,更何况那些顶着烈日抗旱的百姓。

不一会儿,曹叔就把诏令拟好了,“国君,诏令拟好了,我给你念一下。”

秦君摆摆手,“不用了,你去吧太史叫来。”

“诺---”

太史很快就进来了,“微臣参见国君。”

“太史,今天是什么日子?”秦君赢嘉莫名其妙的问道。

“今天是庚日。”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i)。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是夏至后的第几天?”秦君再次问道。

“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太史答道

“嗯---”

随后,秦君轻声说道:“从今天起在秦国历法中设立一个伏日,要求所有的百姓、牲畜等等从即日起都要藏伏起来,尽量减少出门活动,以后每年如此。”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这?”太史愣住了,“国君,周王室的历法上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

秦尊周礼,所有的历法、礼法等等都要遵从周王室的规定,秦君突然要求在秦国的历法中增加这么一条,还真是第一次,太史当然拿不住了。

“切莫要管它,你只管添加就是了。”

“诺----,微臣请问国君,设立伏日需要多长时间?”

既然要设立伏日,总不能是一天吧。

“你推算一下,看看这样的热天能持续多长时间?”

太史推算后说道,“少说也得三四十天吧。”

“那你就把伏日设为三十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头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虽天气而定。“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诺---”

自此中国的历法中出现了“三伏”这一说。

等到郎中把他救过来的之后,赢嘉静静的躺在大殿内的竹床上,望着殿外明晃晃的阳光,只觉着刺眼。

“拿水过来,寡人口渴。”

赢嘉看出了赢恬的无奈,“你先派人前往各地查看一下灾情,也算是对当地官员的一种安慰,总不能人家把情况向咱们汇报了,我们不采取一点行动吧。”

“诺---”

秦君没有动。

雨并没有下下来!

宫女们忙不迭的跑过去端了一盉(hé,春秋盛水的器皿)水过来。

秦君抓起盉咣当咣当的喝了起来。

“君父,秦地大旱,各地官员纷纷上书,呈报灾情。”太子赢恬疾步匆匆的走进大殿,向秦君赢嘉禀报道。

“君父,您在听吗?”赢恬以为父亲睡着了,再次问了声。

赢嘉微微睁开眼,“听着呢,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天要大旱我又何能?”

“这?”赢恬知道,父亲为了求雨把自己的命都差点打进去,还是没有下一丝半点的雨。现在就是把这些问题禀报给君父,他又能如何?

一通狂饮之后,秦君赢嘉终于不觉着口渴了。

他倒头在竹床上躺下来,背后的虚汗直冒,不一会儿就把身后的衣服湿透了。

听着这些使臣的汇报,秦君赢嘉心中明镜似的,看看屋外明晃晃的太阳,不用说什么都知道。

“各地的百姓如何?”

秦君静静的躺在竹床上,一动不动。

“君父---”赢恬有轻轻的叫了一声。

他实在是太渴了。

  • 加入收藏
  • 目录
  • A+
  • A-